分享

首部介绍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技术与案例方面的专著:《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技术与实务》出版面市

 农家科技杂志 2022-09-06 发布于重庆

由重庆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和重庆农田宜机化改造专家工作室组织相关技术专家编写的《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技术与实务》一书于2022年7月正式出版发行。

全书共四章,详细讲述了重庆市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的技术背景、技术内涵;水田、旱地宜机化改造技术;典型的农田宜机化改造经验及案例;同时集中展示了重庆市近年来部分农田宜机化改造实景图片。

本书对准确掌握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技术、规划设计、高效施工、质量标准及谋划推动农田宜机化改造工作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出版背景



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率的重要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支撑,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

丘陵山区是我国粮食和特色农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也是贫困人口的集中地,涉及 19 个省 1400 余个县, 其耕地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均占全国三分之一。

近年来,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平原地区仍有较大差距,是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所在,是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保障粮食及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所不能放弃,且必须补齐的主要“短板”。



“无机可用”和“有机不能用”是制约我国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两大瓶颈问题。前者是说适宜丘陵山区的农机装备短缺,特别是许多丘陵山区优势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机械化技术和装备还是空白,需要加快推进科技研发。后者是说对有些农作物已有相应的生产机械化技术和装备,但不能应用,特别是一些大中型、高性能高效率的耕、种、管、收农机具无法进田下地,无法实施有效作业。

制约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真正痛点,是丘陵山区自然条件(土地)的制约,农田基础设施状况与农机作业需求不相适应,许多地方田间缺乏机耕道路,田块细碎,高低不平,“耕牛进得去、铁牛进不去”。农机“下田难”“作业难”,成为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瓶颈。


重庆宜机化改造实践



2014 年以来,重庆市结合农机化工作实践,以问题为导向,以改地适机为主攻方向,针对“巴掌田、鸡窝地”开展了农田地块“小并大、短并长、弯变直、陡变平和互联互通”的宜机化改造试验,启动实施了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示范项目,总结提炼出改造原则、改造内容、宜机化耕地类型、主要技术指标、项目建设流程等关键要点,制定形成了地方标准。通过农田宜机化改造,建成了一批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示范基地,改造区域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较快提升。



2016 年,农业农村部有关领导多次赴重庆考察农机化和农田宜机化改造工作,达成了“改地适机”助推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共识。2017 年,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在重庆召开以农田宜机化改造为主题的全国丘陵山区农机化座谈会。

2019 年,农业农村部制定印发《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工作指引(试行)》,并成立全国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工作专家组,总结、宣传各地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的经验做法, 推进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工作。先后有山西、江西、四川、广西、贵州、湖南、湖北、宁夏等多个省份,也结合本地实际,以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为指导,制定出台了宜机化改造相应政策和实施方案,逐步开展了农田宜机化改造的试验、试点和推广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效果。

实践证明,开展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是改善丘陵山区农机通行和作业基础条件、破解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最大短板的有效路径,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大基础性工程。




内容概要



本书详细介绍了重庆作为典型丘陵山区地形地貌特征的农田宜机化改造宝贵经验和做法,内容全面系统,图文并茂,对各地深入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工作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对农机化推广、科研、教学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主编敖方源,为重庆市农机推广总站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专家组成员、重庆市农田宜机化改造专家组组长,重庆市农田宜机化改造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在农田宜机化改造技术推广、培训和研究工作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指导完成农田宜机化改造面积超80万亩。





《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技术与实务》

  ISBN  978-7-229-16525-3      定价:98.00

主编:敖方源  周  兵

全彩印制,正文198页,80g铜版纸

出版单位: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7月出版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