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罗庚教给后学的“规矩”

 hab图书馆 2022-09-06 发布于河南

文/侯爱兵

张景中院士是计算机科学家、数学家,现任广州大学计算机教育软件研究所所长。当年,他在北大数学力学系上一年级时,针对解析几何教科书上函数方程fx+y=fx+fy)的连续解只有fx=cx,他想到了一个确定这个方程全部解的方法,并写成一篇稿子寄给《数学进展》,很快顺利地发表了。

然而没多久,编辑部来函,说有读者来信问:这篇文章解决的问题出于何处?前人有哪些工作?张景中回信说问题是自己提出来的,不知道前人的工作。编辑部又来函说,做研究工作写论文应当了解自己所研究问题的背景和前人的有关成果,这是对读者负责,也是做研究工作应当知道的。收到信后,张景中就赶紧到图书馆查文献,一年一年向上查,查了三个星期,查到三十多年前,结果发现早在1920年,德国的哈默尔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张景中连忙把查到的结果写信告诉了编辑部,并诚恳致歉。编辑部在后面刊物上发了一条更正启事,向读者致歉。

后来,张景中才知道,这个“读者”就是数学大师华罗庚。华罗庚当时是《数学进展》杂志主编,这期稿件刊发前,他因在国外没能看到。文章刊发后,他回国才看到,发现与前人工作重复,就指示编辑人员给张景中写信。编辑告诉华罗庚,这是北大一个一年级的学生写的。华罗庚说那还不错,但应该让他知道科研的规矩,要先了解别人已经做了什么工作。

如今回忆起这段往事,张景中说:“华罗庚关心后学的热情,教给我的'规矩’,我铭记终生,也终生受益。通过此事,我深刻认识到,做科学研究不但要想得多,还要读得多。要先研读前人的工作,这是入门的规矩;在科研工作中,如果文献知识不够,要么遗漏有价值的工作,要么和已有工作做重,要么就是即使自己做出来了也不知道价值究竟有多大……”

张景中的深刻教训和华罗庚含蓄点拨、教给后学的“规矩”,对我们想做任何研究工作都有很大的启发,就是要重视文献,要了解前人,学习前人,尊重前人。(发于《做人与处世》2022年第17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