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个调理方法,教你改善上热下寒的体质

 新用户14488375 2022-09-06 发布于广西
 在生活中,上热下寒体质很常见,身体内寒热错杂,那么,上热下寒是如何形成的呢?

首先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快,大家生活压力都很大,工作忙碌,内部循环系统功能不好,且女性本身心思就比较细腻敏感,容易被外界事物情绪羁绊,加上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心情就更加糟糕,就形成了不断“上热”循环状态,而由于心火旺盛,总感觉口干舌燥,就爱吃凉东西,加上平时不注意保暖,导致腰腹部受凉情况较多,新陈代谢缓慢,内循环不佳,末梢循环不好,就容易手脚冰凉出现下寒的情况。
 
上热下寒的表现:
上热:口臭、口腔溃疡反复,牙龈肿痛,咽喉痛;眼睛干涩、耳鸣、流鼻血;青春痘反复长;难入眠,容易醒;虚不受补,一吃热的补的就上火。
 
下寒:肚脐以下偏凉,腰膝酸冷,双脚冰凉;大便不成形,便溏,尿频;女性会痛经,经量少;心里想吃偏凉的食物,但是吃了很容易拉肚子,下肢容易水肿
 
调理方法:
中成药:
交泰丸:由黄连和肉桂组成。黄连降心火,肉桂暖肾水,组合起来寒热并用,可以交通心肾
 
经方:
张仲景写的甘草沁心汤,有攻有守,寒热并用,通调中焦脾胃:
法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莲、大枣、炙甘草(情况不同,用量不同)
 
食疗:
黑豆水:半碗黑豆两碗水,冷水下锅,水开后小火煮20分钟,黑豆不用吃,可以加冰糖。平时还应多吃莲子、山药、茯苓、陈皮、肉桂等
 
泡脚:
上热下寒的人每天泡脚可以温暖下肢,泡脚方如下:
黄连5g,黄芩8g,干姜10g,法半夏10g,肉桂5g,艾叶8h,炙甘草5g
其中半夏打通中焦,黄芩+黄连清虚热,肉桂+干姜引火归元,甘草调和诸药
 
穴位:
可以着重关注关元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涌泉穴四个穴位,从上到下,按揉或艾灸都可以。针灸穴位可以参考曲池穴、合谷穴、足三里穴、太冲穴。
 
(医学科普,仅供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