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东周郎竟是卧底出身?解密周瑜背后的隐藏的身份。

 握中悬璧 2022-10-10 发布于天津

↓↓↓

为了及时看到我的每一次更新,请点击上方名片「握中悬璧」→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前文在这里

百年东吴系列目录(1-10章)后文待续

百年东吴(十一)刘繇崛起 


百年东吴(十二)孙策渡江

孙策加入战场,宣告着江东孙氏集团与刘繇的决战正式开始。

然而各史书对这场战争发生的时间却众说纷纭。

其中《后汉书》认为是兴平元年(194年)。

兴平元年......是岁,杨州刺史刘繇与袁术将孙策战于曲阿。(后汉书献帝纪)

《江表传》则认为是兴平二年(195年)。

策渡江攻繇牛渚营,尽得邸阁粮谷、战具,是岁兴平二年也。(江表传)

而《三国志》则说是初平四年(193年)。

四年春......是岁,孙策受袁术使渡江,数年间遂有江东。(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

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呢?我们来尝试分析一下。

孙策攻打庐江一战是因为袁术想要进攻徐州,以此为由从庐江太守陆康那里勒索粮草所引发的。

其实袁术虽然一直对徐州有野心,但很难直接对陶谦动手,因为即使两人已经互生猜忌,至少在明面上依然维持着盟友关系。直到兴平元年陶谦将徐州让给刘备,袁术才有可能对徐州发起进攻,这是最合理的解释。因此庐江之战大概率发生在这一年。

而孙策攻打庐江的战役以及同一时间段发生的吴景与刘繇在江北的拉锯,都持续了一年以上,因此等孙策腾出手来投入战斗,基本就是兴平二年无疑了。

而支持兴平元年说的主要论据是朱治的经历,朱治在黄武三年(224年)去世,此时他在吴郡三十一年。这样往前倒的话,当年孙策任命他为吴郡太守应该是兴平元年。

黄武三年卒,在郡三十一年,年六十九。(三国志吴书朱治朱然吕范朱桓传第十一)

其实三国志原文是说他“在郡”三十一年,是说他在吴郡任职三十一年,而并非一直都是吴郡太守。事实上在这之前他就已经当上吴郡都尉了,这才是朱治在吴郡仕官的起点。所以这和孙策兴平二年渡江并无矛盾。

总而言之,孙策渡江时间基本就是兴平二年年底,这也是目前最主流的看法。

不过弄清了孙策渡江的时间还不够,因为这无法解释他为何能摧枯拉朽一般地击溃刘繇。

刘繇兵力是他的数倍,还拥有制江权,仅仅位于江北的两个据点就阻挡了吴景一年多。正面对决的话他没理由败得这么快。难道孙策真如许贡所说,是西楚霸王一般的战神吗?

其实并非如此,孙策作战勇则勇矣,但同样长于谋略。从当初和张纮的谈话以及后来在丹阳郡的布局,说明他绝不是少谋无断之人。

虽然刘繇实力膨胀的速度有点超出预料,但这早在他的算计之中,他也早就有了对策,年少时结下的那段金兰之谊成了破局的关键点。

孙策屯兵历阳时,并没有急着进攻,他在等一个人,很快这个人就来了,他就是孙策的挚友周瑜。

见到周瑜后,孙策大喜过望,高兴地说:“你能来帮我,大事可成!”

他如此激动不光是因为和挚友重逢,更是因为周瑜的到来标志着他的计划可以顺利实施了。那么孙策究竟安排了什么秘密计划呢?

其实周瑜虽然不是孤身前来,他带了兵带了船也带了粮草,但仍然不是改变局势的关键,他只是一个中间人,真正的胜负手是他的从父亲周尚,这才是孙策的杀手锏。

之所以说周尚重要,则是因为他的身份,当时周尚的官职是丹阳太守。

这就奇怪了,之前的丹阳太守是吴景,什么时候变成周尚了呢?难道是袁术换人了吗?

这种推论应该是不正确的,因为在吴景和孙贲被刘繇驱逐后,袁术就失去了对丹阳郡的控制,长达一年多的时间内,战线都被刘繇维持在江北九江范围内,他如何能够再任命丹阳太守呢?

若说周尚这个丹阳太守是虚领,实际上他人在江北的话,那也不符合事实,因为后来孙策在论功行赏时,明确表示周家是在丹阳对他进行资助的。

如前在丹杨,发众及船粮以济大事,论德酬功,此未足以报者也。(江表传)

由此可见,周尚这个丹阳太守,是兵权在握的名副其实的太守,而且还不是袁术任命的。

既然不是袁术任命的,那么他只能是刘繇任命的了,正因为周尚是刘繇的人,他的站队才会显得那么关键。

对于策反周尚一事,孙策早就开始着手进行,他已经和周瑜都商量好了,让他借着探亲的名义,前往丹阳说服周尚。

按说此时周家的话事人肯定是周尚,而不会是周瑜这个白身青年,那为什么仅凭周瑜的三言两语,他就愿意背叛刘繇呢?

其中的原因并不复杂,因为周家的根基庐江郡已经归了袁术,陆家是什么下场他一清二楚,如果坚持和袁术为敌,他承受不起这个代价。

另一方面,孙策可能也给出了承诺,比如击败刘繇后还让他做丹阳太守,职位不变等等。总之,改换门庭对周尚来说有利无害。

因此,在周尚同意反戈一击的那一刻,对此一无所知的刘繇就已经输了。

很快,一切准备就绪的孙策就写信通知周瑜可以开始行动了,这才有了前文他带人前往历阳助战的一幕。

由于周瑜是带着船来的,虽然他的水师不一定就比刘繇要强,但至少可以起到袭扰的作用。很快,长江上的补给线就岌岌可危了,而驻守于江北并失去了后方支援的刘繇部将樊能、于麋、张英很快就被击溃了,刘繇的势力被赶到了江南。

孙策击溃刘繇在江北的势力

这场前哨战的胜利大大提振了孙策军的士气,接下来就要迎来渡江之战了,这才是更大的考验

位于长江南岸的牛渚矶是一座易守难攻的要塞,而且这里还有一座大粮仓,这就是刘繇能长期支持江北作战的原因。

虽然周瑜带来了一些丹阳水军,但始终有限,无法将全军渡过江去,当时孙策的表弟徐琨提出暂且原地驻军,等搜集船只再过江。

这时他母亲(孙策的姑姑)在军中,反驳道:“现在继续等就是贻误军机,到时候刘繇派水军来增援我们就没机会了,赶紧用芦苇扎成排筏把部队运过江去才是正经。”看来孙家的女人尚武是有传统的。

很快孙策全军成功渡江。不过仅凭这些力量强攻牛渚矶还是很难的。这时候,就轮到最重要的底牌周尚登场了。

在战局进入到最焦灼的时刻,周尚领兵突然出现在攻牛渚矶的南侧。之前当利口守将张英战败后逃到牛渚矶,以为据此要塞可保无虞,他完全想不到背后也会出现敌人,结果又吃到一场惨败,牛渚矶顺利落入孙策手中。

这时他不仅在长江南岸得到了一个据点,还得到了大量兵器和粮草,足以支持长期作战,这下胜负的天平已经彻底逆转了。

孙策在周尚的协助下成功渡江

能取得这么好局面,可以说最大的功劳就是周尚,然而孙策后来却把功劳都给了周瑜,完全没提周尚,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我认为这应该是在为周尚遮丑,毕竟刘繇对他不薄,但他却背叛了恩主,别管什么原因,总之这件事极不光彩。于是只能让他低调点,继续做太守就是了,至于明面上的功劳就给周瑜吧,毕竟周瑜身无官职,即使做了卧底也不算对不起刘繇。

战斗还将继续,为了进攻刘繇的老巢曲阿,接下来该对付的就是盘踞在秣陵的薛礼,及其城南的笮融了,这两个拦路虎也是刘繇手下实力最强的将领。

见孙策来攻,笮融当即出战,他不知道孙策的厉害,结果一触即溃,损兵五百多人,之后就再也不敢出城迎战了。

本以为据城死守可以挡住孙策,没想到对方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孙策竟然不理笮融,乘船顺长江而下,直接进攻后方的薛礼。

薛礼本以为前面有笮融顶着,根本没有防备,见孙策神兵天降,惊慌失措下竟然弃城逃跑,白白将城池送给对手。

孙策这个直取敌后的战术看似冒险,但实际上是有可行性的,因为在夺取了牛渚矶后,他应该又得到了一部分船只,水军实力则进一步增强,完全可以在长江上畅行无阻。虽然刘繇还有水军但是已经威胁不到他了。

正因为有了这支船队,他才敢于跳过笮融奇袭秣陵,而不怕被截断后路。

这时逃回江南的樊能、于糜又纠集了一些部队,准备攻打孙策的根据地牛渚矶。不过他们临时招募的都是一帮乌合之众,其中还有不少兵卒的家眷,结果很快就被回援的孙策打垮了,被俘一万多人。

现在最后一个对手就是笮融了,不过此时笮融的实力已经今非昔比,之前薛礼弃城逃跑时路过笮融的地盘,结果笮融来了个黑吃黑把薛礼给干掉了,他的部曲想必也被笮融兼并,对付他并不容易。

孙策渡江四战四捷

事实上也是如此,在孙策第二次北上与笮融开战后,没多久就被流矢射中了大腿,战况进展并不顺利。

而之前投降的敌兵听说孙策受伤后再次反叛,好在被吴景平定。

为了扭转局面,孙策心生一计,派间谍骗笮融说: “孙策已经中箭身亡。”

笮融中了孙策诈死之计,大喜过望,于是发兵进攻,结果轻敌冒进,中了埋伏。此战孙策大获全胜,斩首一千多人。

孙策挟大胜之余威,逼近笮融营前,士卒齐声高呼:“孙郎究竟如何?”

笮融的先锋本来就因为大败而丧胆,这下彻底绷不住了,于是连夜仓皇逃窜。

听说孙策没死,笮融大惊失色,他自忖不是孙策的对手,只好挖沟筑垒,意图死守。而孙策发现笮融胆气尽丧,已经没有威胁,而且他的驻地易守难攻,于是就把进攻目标转移到其他地方了。

之后孙策在丹阳纵横无阻,连续拿下梅陵、湖孰、江乘,这下通向刘繇大本营曲阿的通道已经被打开了。

孙策扫清障碍直捣曲阿

此时刘繇已经惶惶不可终日,正在他手足无措之时,有人建议说:“您可以用太史慈做将军。”

太史慈和刘繇是东莱郡的同乡,他这次是来看望刘繇的。

之前太史慈为了向孔融报恩,用计冲出城去给刘备报信,足见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若能为刘繇所用,应该是孙策的劲敌。

不过刘繇却拒绝了,他给出的理由是怕许劭笑话他。

许劭虽然来投奔刘繇,但他并非刘繇的部下,他一直没做官,就是个闲散人员,刘繇和他也不算什么上下级,毕竟许劭没有官职在身,他们俩应该还是按名士圈子里那种模式交往的,否则许劭也不敢笑话他。

太史慈虽然名气不小,但他却是个充满游侠作风的人,和刘繇、许劭这种大名士显然不是一路人。

再加上太史慈本来也不是来投奔刘繇的,要是征辟为将,岂不是显得自己手下无人?

都到了这种紧急关头,还拘泥于面子,刘繇确实输得不冤。

最后刘繇也没给太史慈什么官职,而是让他去侦察敌情,应该是以同乡朋友的名义去的。

太史慈一向艺高人胆大,他只带一个骑兵就去了,结果突然与孙策遭遇。

孙策手下的人就多了,共有十三人,而且都是韩当、宋谦、黄盖等名将。

然而太史慈丝毫不惧,冲上去就跟孙策单挑,一番激战过后平分秋色,后来双方援兵赶到,于是各自罢手散去。

这场战斗给孙策留下很深的印象,太史慈是他渡江作战以来遇到的最厉害的对手,很快他们将再次遭遇。

之后刘繇主动出战遭到惨败,这下曲阿是守不住了,他只能出逃。然而刘繇并非此后就一蹶不振了,毕竟天无绝人之路,他仍然有满血复活的机会。

至此孙策在渡江后的主要战斗都已结束,看起来只要再清理掉剩下的小角色,他就可以得到梦寐以求的江东了。

建安的尾声系列在这里

建安的尾声系列目录

三国名将系列在这里

三国名将系列目录

淮南三叛系列在这里

淮南三叛系列目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