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琪瑞,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白露,为秋季的第三个节气,于公历9月7——9日交节,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称“白露”:“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白露时节,夏日残留的暑气逐渐消失,天气渐渐转凉,昼夜温差拉大,寒生露凝。当此时,秋高气爽,金风和畅,丹桂飘香,正是人间好时节,恰如南宋词人辛弃疾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里所言: 却道天凉好个秋! 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白露之后,对气候最为敏感的候鸟集体迁徙。鸿雁开始从北方飞到南方,而南方的玄鸟也飞归北方,各类鸟儿都开始储藏食物,为过冬做好准备。 小时候,常见大雁排空长鸣的景象,孩子们便唱起童谣:“大雁大雁向南飞,排成行、列成阵,过了高山过大河,不离群儿不掉队……”壮观的雁阵还会排成各种形状,孩子们仰着脸儿又唱:“三只雁、五只雁,排出个'一’字给俺看!”“雁、雁、雁,给你根针、给你条线,穿出个人字俺看看!” 高空中的大雁随着孩子们的歌谣,果真一会儿排成“一”字阵,一会儿排成“人”字形...... ![]() 古诗里常见描写鸿雁南飞的诗句,营造一种离情别绪。初唐诗人王勃在《蜀中九日》中吟道: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鸿雁从北国飞来,独在南方的诗人,思念家乡却不能北归。晚唐诗僧齐己《远思》里歌曰: 秋风过鸿雁,游子在潇湘。 也是表达见鸿雁北来而思念家乡的。北宋词人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下片说: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 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仲秋伊始,碧空高远,长路迢迢,诗人望断南飞雁,引发无限思绪。宋代才女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云: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佳人踏月上西楼,望云中雁阵,排成回字,期盼爱人遥寄锦书。 ![]() 白露节气,民间有很多习俗。其中,“收清露”颇有特色。乡民于白露这天,晨起以洁净的器皿,收取草叶、树叶上的露水,煮茶饮或调药服,颐养身心。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载:“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因白露之日的露水水质清净,甘平无毒,《红楼梦》中便用此做药引,制成了奇妙的冷香丸,传为一段佳话。 ![]() 此外,还有“食十白”的习俗,即采收十种中草药,制作药膳,食之以祛邪壮骨,滋养身体。何为“十白”?即白芍、白芨、白术、白扁豆、白莲、白茅根、白山药、百合、白茯苓、白晒参,与“白露”字意相应。农谚云:“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 老南京人还有饮“白露茶”的传统,因采于白露时节,茶中沁入了白露的诗意,有着独特的甘醇清香之味。若用白露清晨收集来的露水煮茶,更是茶中一绝。清晨喝上一杯白露茶,可纾解秋愁,抚慰秋心。 白露时节,晨已微冷,夜多清寒,家家要浆洗被褥,准备缝制寒衣棉被了。唐代诗人韩翃在《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里云: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诗人枕着竹席迎风纳凉,清虚的京城沐浴着皎皎秋月。一行秋雁高高地掠过星空,千家万户传来了捣衣的声响,该做御寒的衣裳了。唐代诗人宋之问在《明河篇》里有句: 南陌征人去不归,谁家今夜捣寒衣。 远行的征人回期遥遥,家人还在浆洗、缝做寒衣。 ![]() 这时节,蟋蟀在院中墙角轧轧而鸣,也督促人们早早准备寒衣。蟋蟀的别名“促织”,其鸣似有织机织布时的响声,且多在寂静的夜里响起,仿佛敦促妇女辛勤劳作,纺纱织布,缝制寒衣。元代诗人陈高作有《促织鸣》:
懒妇不惊,客心悽恻。 秋夜月明露如雨,西风吹凉透絺苧。 懒妇无裳终懒织,远客衣单恨砧杵。 促织促织,无复悲鸣。 客心良苦,懒妇不惊。 诗中描述西风吹、秋露重,天寒莫忘加衣,劝解慵懒的妇人赶快给即将远行的家人赶制寒衣。 白露起,思亲切。凉风渐起、寒意初萌之季,正是怀乡思亲的时候。羁旅异域的晚唐诗人马戴在白露节气写下了《灞上秋居》,诗曰: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诗人看到灞原上秋风细雨初定,大雁成对飞往南方,思乡之心顿起。落叶之树是他乡之树,寒夜之灯是游子的眼睛,白露滴落的是孤独之泪,山乡小屋与野僧为邻,又是一年秋风起,独在异乡的诗人何时能回归故里啊! ![]() 处于安史之乱非常时期,唐代大诗人杜甫与几个弟弟分散各地,音信不通,思念情长,写下了《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戍楼上寂寥的更鼓,边塞上空悲凄的雁鸣,让诗人心中升起无限的忧郁。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兄弟们因离乱久无音讯,连要写封家书都无法传递,频仍的战乱何时是个头啊? 秋天是个思念的季节,或许你也思念、我也思念。圆满的人生可能不会深刻,我们需要一点缺憾,总让秋之心有所牵挂,牵挂的是今夜承接白露之人,牵挂的是故乡的月明夜...... -作者- 刘琪瑞,男,山东郯城人,一位资深文学爱好者,出版散文集《那年的歌声》《乡愁是弯蓝月亮》和小小说集《河东河西》。 |
|
来自: 高山仙人掌 > 《15白露习俗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