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的大用。

 墨品书法网 2022-09-06 发布于北京

主讲:一痴,本名周明华,“书法网”总编辑,创始人;“让书法回家·全国公益大行动”总发起人;现为:江西省书法院副院长,中国道教协会道家书画院副院长,北兰亭艺委会委员等。


第一个对书法非议的是东汉人赵壹,他在《非草书》中,开篇即对痴迷于草书的人说:我害怕他们背离正统,趋于流俗,这不是弘扬大道、振兴风俗的作法!又具体的列出草书无用的种种:朝廷不以此科吏,博士不以此講試,四科不以此求备;正聘不问此意;考绩不课此字。……

虽说赵壹非议的是草书,但是他对书法的不待见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能写出一笔好字,从赵壹所处的汉代开始,对每一位读书人来讲,都有着非常现实的好处!汉初的《尉律》里说“学童十七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史……”在汉灵帝时期,像师宜官、梁鹄等擅长书法者都做了大官。

到魏晋南北朝的时候,专门设有“书博士”、“太子侍书”等职位。尤其是在东晋,世族与世家子弟更以书法争胜。

唐代选拔人才,书法排在第三个:三曰书,楷法遒美;宋代的学生可以学习“篆、隶、草三体”。通过考试的给予功名。米芾便被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

书法与功名如此紧密,甚至到蔡元培时,还因为写不好馆阁体而未能参加复试。

唐代柳公权笔谏“心正则笔正”,宋代程明道说:某写字时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这是讲书法可为个人修身持敬。

明代项穆说: 书之为功,同流天地,翼卫教经者也……书法是有教化之功! 
到现如今,书法进而成为美育!由是小到可以变化个人气质,大来可以育成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品性!木心说:没有审美是绝症,连知识也救不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