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7年邓小平在伍修权引荐下见一女士,细细打量后:你和你父亲真像

 lixj1028 2022-09-07 发布于天津

1977年10月,时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伍修权找到邓小平,声称自己要为他引荐一个重要的人。

邓公听后来了兴趣,当即应允,并在自家院子中等待“贵客”到临。

不久后,伍修权夫妇带着一位年近40岁的妇女来到了邓小平身前。

邓小平看着这个女人,脑海中思绪万千,不断翻动着尘封的记忆,总感觉此人和一位故友有些面熟,但半天没说出来是谁。

伍修权当即笑着提了一个名字,并表示眼前的妇人就是那人的长女。

邓小平听罢豁然开朗,再次对眼前的妇人细细打量了一番,不禁感叹道:“你和你父亲真像!”

女子听闻后激动泪奔,拿出了包中已泛黄的“00001”号烈属证,诉说着父亲多年来所遭遇的不公。

其实,这名女子名为丛丹,她正是共和国第一号烈士丛德滋的长女。

那么,丛丹此行前来有何目的?其父亲又为何能成为第一号烈士?

文章图片1

0001号烈属证

接下来,让我们一一明说:

一 千里赴北京见伍修权

1977年,中国大地到处是一片春意盎然的气息,大街小巷遍布人们的欢声笑语。

这年9月,丛丹在报纸上看到伍修权、邓小平等革命老前辈的名字,决定前往北京见上一面,弄清楚父亲的身份。

她看到毛主席签署的“共和国一号烈属证”时,内心充满了希望,她决心要证明父亲是一个优秀出色的共产党人,证实父亲是因革命而牺牲。

多年来,丛丹游走于各大档案室内,翻阅了各种历史资料和卷宗,搜集和父亲相关的材料、剪报、信件,很快就装满了整整12个牛皮档案夹。

文章图片2

因时间久远,材料搜集困难,不过她从资料中得知父亲曾和伍修权、谢觉哉等革命老前辈共事过,进而决定北上寻求他们的答案。

来到北京后,丛丹经人指引,在一个小胡同内见到了心心念念的伍修权一家。

见面之时,伍修权老人显得十分激动,他紧握着丛丹的双手,眼角微红,感慨道:“我找了你多年,今天可算是圆梦了!这些年你们一家吃了太多苦了。”

丛丹听了后激动万分,她抑制不住眼角的泪水,开始放声大哭起来。

这些年,她为了寻找父亲,期间遭受太多人的白眼,也只有在父亲的老首长面前才能像个孩子一样。

丛丹哭了好久,伍修权一直没有打断,任由她发泄情绪。良久后,丛丹情绪稳定下来,她从背包里拿出一张已发黄破损的一张纸。

文章图片3

伍修权

伍修权将其打开后,发现这正是共和国一号烈属证,编号为“国字第00001号”,由毛主席亲自签署,时间为1951年1月15日,并盖有共和国人民政府大印。

在伍修权的询问下,丛丹说起了她和这张烈属证背后的故事。

丛丹表示,父亲丛德滋去世时她才3岁,对父亲完全没有印象,而对父亲的第一认知,完全是从这个长35cm、宽30cm的烈属证上得来的。

那是1951年12月初,兰州市政府敲锣打鼓派人将烈属证送到丛丹家中。

当时丛丹还跟随继父姓氏名叫高锦明。这一天中午,12岁的丛丹放学回家吃饭,可还没到家,她就听到欢闹声,邻居们将她家围得水泄不通,而父亲高克明则兴高采烈地招待众人。

丛丹很是好奇,为何自家门前这么热闹?待到人群散开后,丛丹才发现门匾上悬挂着黄底红字的“革命烈属”牌匾。

文章图片4

丛德滋

此时,客厅内传来叮叮当当的声响,只见高克明正拿着锤子,将一块玻璃镜框挂在后墙中间位置,里面是一张证书。

因当时证书上的字均为繁体字,而丛丹刚上初一,并不能完全辨识出来,她只读出来“德滋”二字,但丛写作“叢”,她无法辨识出来。

可她对“毛泽东”三个大字无比熟悉,毕竟毛主席可是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红太阳”, 丛丹自然是十分崇拜。

丛丹怎么也想不通,这个证书上为何会有毛主席的落款?它又为何会被装裱悬挂起来?

不过丛丹的疑惑并没有持续多久,午饭后,高克明一脸严肃地将丛丹姐弟叫到房间,严肃说道:“我不是你们的亲生父亲,你们的爸爸名为丛德滋,因特务陷害而牺牲,今天人民政府送来了你们生父的烈属证。”

信息量太大,一时间丛丹还没能反应过来。高克明继续说道:“你生父亲自为你们起了名字,姐姐叫丛丹,弟弟叫丛甘,你们以后就叫这个名字了。”

文章图片5

丛丹姐弟

丛丹没想自己一直敬佩的父亲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而认不全姓名的“丛德滋”却是生父,这让她整个人“傻住了”。

丛丹失魂落魄地走上学校,她不知道自己是如何上完下午的课程,脑袋里全是养父高克明给她灌输的信息。

丛丹怎么也不相信养父所说的话,下午放学后,她哭着回到家中,向母亲王竹青求证,母亲点点头,让她别多想,好好读书,长大后会知道的。

渐渐地丛丹长大了,对革命烈士有了新的认知,她开始明白,父亲是为了革命献出宝贵的生命,他是人人敬佩的大英雄,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能给父亲丢脸。

当然,丛丹也从母亲和继父口中零星得知父亲的事迹,可至于父亲何时参加革命,从事哪些革命斗争,又是如何被害,这一切她一概不知。

但谁知,在此后的日子里,丛德滋名誉受辱,丛丹姐弟俩也跟着受到影响,丛丹被迫停止教学,来到农场工作。

文章图片6

伍修权

正是这一系列变故,让丛丹愈发想弄清楚父亲的身世,弄清楚父亲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伍修权在一旁静静听着,得知丛丹曾是俄语老师,鼓励道:“你仍然要坚持学下去,不要丢弃,俄语作为一个语种,早晚会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帮助的。”

伍老的敦敦教诲让丛丹备受鼓舞,她知道伍老受到的苦难远比自己多得多,但他仍能乐观对待生活,这值得自己学习。

二 邓小平:你长得真像你父亲

丛丹在伍修权家中住了数日,期间伍修权告诉她,他和谢觉哉是丛德滋烈士的入党介绍人,并经党组织批准成为“特别党员”,特别党员专门负责情报工作,且只和介绍人单线联系,因而知道丛德滋为党员的只有伍、谢等有限几个人。

在伍修权的娓娓道来声中,丛丹对父亲丛德滋的认知更为丰满,父亲的形象在她心中愈发高大、英勇,她对父亲也变得十分崇拜。

文章图片7

一天,伍修权兴致勃勃地找到丛丹,说今天带你去见一个人,对证实你父亲清白有大帮助。

丛丹既激动又好奇,她前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父亲解决声誉问题,但她又好奇伍老会带她见谁呢?

就这样,丛丹跟着伍修权夫妇穿越胡同,来到另一个四合院内。敲开房门后,只见庭院中间站着一个让丛丹崇拜不已的人物——邓小平。

原来,早在来之前,伍修权就提前和邓小平打了招呼,称要他引荐一个重要的人。邓公听了后来了兴趣,当即应允,并在院子中等待多时。

小平同志看着这个年近40岁的妇女,脑海中思绪万千,不断翻动着尘封的记忆,感觉此人和一位故友有些面熟,就是没想出来是谁。

伍修权笑着提醒道:“她是丛德滋的长女丛丹!”

小平同志听了后茅塞顿开,对于丛德滋烈士他有过一面之缘。

文章图片8

1937年抗日全面打响后,邓小平在组织调动下来到八路军总部,而此时的丛德滋也前往山西抗日,出任115师团级干部,和邓小平共事过一段时间。

尽管两人相识、相交时间并不长,但他从丛德滋身上感受到了年轻人的激情和对革命的信念,对其很是欣赏。

想到这里,小平同志动情道:“你长得真像你父亲!”

丛丹听了后再次泪奔,她知道邓伯伯这番话有深意,一是认可父亲抗日时期的革命功绩,二是对丛德滋遭受不明之冤的同情,三是鼓励丛丹能像父亲那样勇敢坚强。

丛丹哭得很大声,但邓小平并没有打断她,一旁的卓琳也被她的情绪感染,将丛丹抱在怀中,安慰她不要难过,要节哀顺变。

一旁的邓小平轻生叮咛道,让孩子哭个痛快,宣泄情绪!

良久后,丛丹情绪才得以恢复过来。邓小平询问了她和弟弟一家这么多年来的遭遇以及生活状况,鼓励她要经得起挫折和考验,在困境中不能气馁。

文章图片9

邓伯伯的鼓励让丛丹浑身充满了力量,她不再畏惧困难,决定做个像父亲丛德滋和邓小平那样的人。

临走前,邓小平特意给丛丹留下地址,并拍了拍她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孩子,今后有什么事情可直接跟我说。”

丛丹心中涌现出一股暖流,她没想主持国家大事的邓伯伯如此平易近人、亲和有礼,这次会面让她终生难忘。不过邓伯伯公务繁忙,一心操持国家大事,丛丹就算遇到困难也不麻烦他。这次北京之行,丛丹收获满满,她彻底弄清了父亲的革命经历。就在她离京2个月后,在邓公的亲自过问下,她再次回到工作岗位。

不久后,丛德滋名誉彻底得到恢复,伍老和甘肃工委组织,实事求是总结了丛德滋光荣的一生。

那么,丛德滋到底为革命立下什么大功?会让谢觉哉、伍修权等革命老前辈挂念不已?

文章图片10

谢觉哉

三 投身革命,立志报国

大革命失败后,很多热血青年为了寻求救国之路,开始报考新式学校,当时的丛德滋在县城教了一年书后,1928年时考上东北大学教育学院。在这里,丛德滋阅读了很多进步报刊,思想也变得积极开明,他决心要从学海中寻求救国之路。

可就在此时,“九一八”事变爆发,当天整个东北大学就被日军侵略者占领,丛德滋和爱国学生手持木棍,死守在学校门口,但野蛮无礼的日寇开枪打死众多爱国学生,整个校园血流成河,东北大学只能无奈迁入关内,来到北平。

就此,丛德滋告别家人,离开东北故乡,直至牺牲前一直没回过家乡。

在北平,丛德滋一边读书,一边参加抗日救国会活动,业余时间则阅读进步报刊,并在苗可秀、肖润和等优秀党员的影响下学习马列主义著作,参加党的外围组织的抗日活动。

文章图片11

毕业后,丛德滋被学校方面举荐到张学良创立的北平军分会政训处工作,并授予中尉军衔。

然而,此时蒋介石执行不抵抗政策,将热河拱手让给日本人,引来了全国人的不满。丛德滋经常组织民众在街头演讲,号召爱国人士团结起来共同抗日。

可在抗日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蒋介石为了肢解东北军力量,防止其兵变,将其调入鄂豫皖“围剿”红军,丛德滋也跟着部队来到前线。

不过,东北军在这里水土不服,接连打败仗,常常整团、整营被红军歼灭,很多官兵强烈要求打回东北。

丛德滋深有所感,他对老蒋的倒行逆施无比愤怒,写了一封长信给张学良,让其不要再被蒋介石所蛊惑,应该一致对外。

他还在进步报刊上发表了诸多文章,言辞犀利地抨击蒋介石的反动政策和卖国行径,并揭露东北军内部的腐败现象。

文章图片12

但很快,他的这一举动引来了蒋介石安插在东北军内部的特务注意,并遭到了排挤和打压。

1935年6月,丛德滋更是被以“共党嫌疑”罪名被关押在武汉行营军法处,此次入狱让他认识到想要改变中国,让百姓当家作主,那就要从制度上改变,推翻压在劳苦大众身上的“3座大山”。

这年9月,张学良得知此事后,亲自和蒋介石交涉,将其保送出来。

此时,红军已进入陕北根据地,蒋介石将东北军调到陕西,并成立“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张学良担任副总司令。不过释放后的丛德滋也因祸得福,进入张学良的视线,并将其任命为总部办公厅秘书。

随着对丛德滋的了解和认知逐步深入,张学良愈发欣赏他,曾当众表扬他有爱国情怀和思乡之情,为人正直热情,有远大的抱负,学问和思想均出类拔萃。

文章图片13

就此,丛德滋进入张学良的核心圈内。

四 最早报告“西安事变”经过

在张的授意下,丛创办了进步刊物《西北响导》,负责宣传反内战、团结抗日的,以激发广大同胞和东北军和日军抗战到底。

丛德滋发表了多篇文章,但很快就引来蒋介石的不满,要求收回全部刊物,撤销报刊。就这样,这一进步报刊只能无奈停刊。

1936年6月,东北军创办《西京民报》,此时张学良已和红军秘密合作,并达成“一致对外”的主张。丛德滋受进步党员的影响,再次拿起笔来,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救亡主张以及东北军的爱国思想,并主张两党共同合作一致对外。

“西安事变”当天,杨虎城的17路军接管国民党陕西党部,并拘捕报社社长,将其改名为《解放日报》,就这也是东北军、17路军和红军“三位一体”的机关报。

文章图片14

解放日报

丛德滋作为总编辑,亲笔书写报头“解放日报”四个大字,并立即以高度的热情进入工作中,对外展现“西安事变”的全过程,详细阐述张学良兵谏的主要目的,将张、杨两位将军的“八项主张”告知大众,有力冲破国民党的舆论封锁,向外界还原西安事变的真实面貌。

不久后,周恩来、叶剑英领导的中共代表团进入西安,并同17路军、东北军成立联合办公厅,下辖8个小组,丛德滋被任命为特种宣传组干事。

这之后,《解放日报》由党直接领导,每天丛德滋都会撰写具体的文章,再由联合办公厅审查,对于重要文章则直接送给周恩来审阅。

周恩来也多次指示要宣传西北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丛德滋接到指示后,立即改变宣传方向,积极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思想和主张,并重点宣传民众对爱国救亡运动的作用和力量。

文章图片15

为了能够第一时间出稿,丛德滋常常通宵达旦、夜以继日,撰写了大量文章,还化名“吴明”,写了宣传我党的宣传册,得到周总理高度评价。

然而,随着张学良被蒋介石扣留,中央军进驻西安,《解放日报》被迫停刊,但这仍不能否认丛德滋为报好报刊呕心沥血的努力和贡献。

四 加入中共特别党员

此时,东北军陷入了内乱中,蒋介石趁机采用恩威并施的方式肢解东北军力量,丛德滋心灰意冷,选择脱离东北军,开始四处漂泊,他先后前往北平、天津、上海、南京,他确真感受到劳苦大众的苦楚,内心的革命思想更为坚固。

在上海期间,丛德滋认识了一生的伴侣王竹青。当时王竹青在沪江大学读书,思想进步,积极参加党的外围组织的活动,并在工人夜校免费教书。

文章图片16

因两人志同道合,很快就走到一起,“八一三”事变后,上海沦陷,两人来到王竹青老家汾阳东赵村,举行简单热闹的婚礼。

尽管新婚燕尔,可丛德滋前路迷惘,不知该去往何处。刚巧,当时八路军总部就在王竹青老家附近,丛德滋听闻后兴奋不已,和八路军取得联系,希望能加入抗日救亡运动中。

对于他的到来,八路军总部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肯定,毕竟早在西安事变期间,我党对丛德滋的进步思想和出色能力有目共睹。

2个月后,经过党组织的安排,丛德滋在115师汪达元同志的护送下来到西北地区工作。

在西安,他结识了林伯渠同志。而后,林又根据时局变化,将他派往兰州从事秘密工作。

1937年年底,丛德滋来到兰州“八办”,结识了“八办”负责人谢觉哉、伍修权。不久后,在组织安排下,王竹青也来到兰州。

文章图片17

兰州是抗日大后方,我党对其十分重视,因而将“延安五老”谢觉哉派过来,代表毛主席开展统战工作。

谢觉哉发现,因东南一带已在日寇侵占下沦陷,大量逃难者涌入西北,短短2年时间兰州人口从8万激增至20万元。

但这些人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民众救亡意识不强,需要加大抗日宣传力度,鼓舞大家共同抗日。

在这一时刻,丛德滋被委以重任,在谢老的指示下创办《民众通讯社》,但国民党方面却极为恐惧,以各种方式不批准通讯社的立案登记,经过我党的一番努力后才得以批准。

就这样,丛德滋以火一般的热忱投入宣传中,以爱国进步人士的身份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和八路军战绩,第一份稿件就是“平型关大捷”。

丛德滋还揭露了国民党顽固派在甘肃的剥削和压迫,并对其无情抨击,揭穿甘肃百姓的困楚生活,引来了社会各界的同情。

文章图片18

革命圣地延安

丛德滋还借着通讯社为掩护,收纳了众多进步人士,并介绍他们前往革命圣地延安。他还将通讯社当成我党人士在兰州的中转站,并收容、营救红军失散人员。

因表现出色,经受了组织上的各种严峻考验,1938年10月,丛德滋被谢老、伍修权二人介绍为中共特别党员,并在谢老、伍修权的直接领导下负责地下情报工作。

除此之外,丛德滋还打入了国民党内部,他找到东北老乡曾扩情,希望能谋求一份工作。曾扩情当即答应,让其担任自己的秘书。

就此,丛德滋以国民党第八战区政治部秘书身份潜伏3年,期间他广泛结交国民党军政人士,也和地方绅豪结为朋友,收集了大量情报。

如国民党消极抗日的阴谋,国军在兰州的军事部署图和设施,还鲜明指出“马家军”和国民党方面的矛盾,为我党制定政策和方针起到积极作用。

文章图片19

曾扩情

五 在狱中敌人向他投毒

1939年,国民党制动了“防共”、“反共”等反动方针,严控新闻言论自由。甘肃反动政府更是在1940年夏,强令注销“民众通讯社”,停止其发稿。

同年6月,中共甘肃工委也被反动当局破坏,不少进步同志被捕入狱。在这一紧张时刻,伍修权指示丛德滋前往延安工作,但他坚决要战斗到最后一刻。

伍临走前,让他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必要时可先离开兰州躲避风口,但丛德滋仍镇静自若的在“白色恐怖”中工作着。

1941年1月,曾扩情突然派人送来一张请柬,让他前往家中共度小年。

当时,丛德滋身边的朋友劝他躲避,此次前去必是“鸿门宴”。王竹青也坚决反对,并称最近家中附近出现很多神秘人物盯梢。

可丛德滋坚决不肯,他决定深入虎穴,同曾扩情会上一会,试探他的态度。

文章图片20

临行前,他对妻子说如果今晚回不来,那就是被捕了,一定要及时和组织联系,并保护好两个孩子。

谁知,丛德滋刚来到曾扩情家里,就被特务五花大绑,关押到监狱内。狱中,特务们对他进行利诱威逼、软硬皆施,折磨的他痛苦万分,整个人血肉模糊。

可不管怎么折磨,丛德滋仍顽强斗争,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见丛德滋宁死不屈,愤怒的国民党特务于1942年4月19日,给了他一碗有毒的污水饮下,结果丛德滋七窍流血、中毒身亡,年仅32岁。

次日,组织上派人将丛德滋的遗体领了回来,并举行公祭,歌颂其革命事迹。

新中国后,丛德滋遗体被转入革命烈士陵园,以告慰丛德滋在天之灵。

有人好奇,丛德滋在革命烈士中不算有名,也没担任党的重要职务,没有立下赫赫战功,为何会被列为“0001号烈士”?

文章图片21

这还要从时任内务部部长谢觉哉说起。

解放后,谢觉哉始终没忘记丛德滋烈士,他还派人多方面打听其遗属的下落,经过打探后得知王竹青已改嫁,两个孩子也平安无恙。

谢觉哉激动不已,连忙写信询问家人情况,并让其拍照寄给他。

就这样,王竹青领着丛丹姐弟俩来到照相馆照了一张照片,可谢老发现两个孩子衣服破旧不堪,全是补丁,鞋子也到处都是洞,脚趾头露出,一时间难过不已。

谢觉哉将丛德滋烈士的情况上报给毛主席,主席听闻后说:“西安事变时,我就听过丛德滋大名。”

就此,主席亲自签署共和国一号烈属证,颁发给丛德滋烈士家属手中。

文章图片22

1953年4月,谢觉哉就丛德滋烈属的优抚问题致电甘肃政府,要求对丛德滋遗属特别优待,为两个孩子发放教育和生活补贴,为王竹青给予合适工作。

甘肃政府即刻响应,将王竹青介绍到文教委员会,每月可领80多元工资,丛丹姐弟除免除学费外,还可享15元/月伙食费补贴和公费医疗待遇。

至于丛德滋为何评为“0001号烈士”,谢老后来也解释,烈属证上的编号只是个序号,没有特别含义,只是当年第一个想到丛德滋烈士,便让秘书写了上去。

可见,这张烈属证,是一位老首长对部下丛德滋的深切怀念和肯定。

其实,整个战争年代,先后有2000万名烈士为新中国解放奉献英勇的一生。

但因条件有限,很多英烈没有留下姓名,但这些人无不是国家英雄,值得每个人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