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师针律

 昵称60777609 2022-09-07 发布于山西

1.肘痛:

方法一:患侧后溪、对侧二间、患侧曲池,稍微捻转,留针15分。

方法二:对侧膝部的天应穴


2.手麻:

先扎天宗穴,稍微捻转,不留针

再扎肘部点,尺骨鹰嘴跟肱骨外上髁,两个凸起来的点的连线再往前形成一个正三角形,不留针

最后扎手麻点,在后溪下大概一寸的地方、也大概在第五掌骨的中间,平手掌刺入,留针15分钟


3.治疗臀痛/坐骨神经痛

近取穴环跳配合呼吸做提插,吸气时要轻轻地把针拉起来,吐气的时候要快速把针推进去,重复三、四次之后,直接把整个针拿开。

近取穴委中、风市、承扶

头针的髋区。从头顶正中线两边45度往百会扎,扎完以后让病患动一下,看看他的臀部疼痛的位置是否有轻松了一些,如果说效果还没有那么好的时候,你可以考虑改变针的角度,再补一、两针,这时候效果就会很显著


4.脚踝痛

对侧的养老(外踝)和阳溪(内踝),内踝痛用阳溪,外踝用养老。

患侧的昆仑和太溪,外踝用昆仑,内踝用太溪。


5.脚跟痛

远取穴:对侧大陵穴向痛点刺,在手上找痛点,针对着痛点的方向扎一寸或两寸,扎到痛点的地方停下来。


近取穴:患侧承山、仆参、水泉


头针:顶中带上1/3,前顶跟百会之间下针,慢慢往百会的方向推针。


6.膝痛

髌骨痛-血海、梁丘

整体膝关节痛-膝五针

膝无力-对侧曲池、小海附近痛点


7.腰痛

腰部三针:对侧委中、阴谷、天应穴

手针的腰痛点,手背第二三掌骨,第四五掌骨交接处的靠手臂方的缝隙处。

头针的腰痛治法。头顶跟枕骨中间,中三分之一和下三分之一都可以去找痛点、敏感点扎。扎的时候,左边比较痛扎右边一点,右边比较痛,扎左边一点。有时候我们会直接扎两针到三针,平行的往下扎。


8.肩痛

手不能上举(五十肩)的“肩三针”。扎健侧后溪、液门、曲池,然后医慢慢的把他患侧的胳膊轻轻地往上抬起来,然后再慢慢放下,让它休息5分针再继续,重复此操作3次。


普通肩痛用患侧支沟、肩井进0.3到0.5寸,轻轻地捻转一下,停留15分钟。


肩痛的头针治疗法。站在病患的后方,从后方45度角左右打到百会的位置,右边的针治疗左肩,左边的针治疗右肩。


9.颈痛

颈痛治疗法一:后溪、申脉、昆仑

颈痛治疗法二:头针的顶枕线上相对位置。头顶跟枕骨的中间,大概的宽度就是一公分的线,取上部分三分之一的中点左右的地方,也可以按一下是否有痛感,较为敏感的地方,从上面往下扎。

颈痛治疗法三:手背的颈痛点。第二三,三四掌骨中间的缝隙,稍微往上一点,在这附近去找比较痛的点,比较敏感的点。


10.大医小课治痛症外科部分的总论。

第一个体质的总论。

临床上很多的痛症是长期的,不是一天两天,我们在针灸立竿见影之后,大部分都要考虑调整寒性体质。


病人全身痛不能确定真正的痛点是什么,要先开四关。合谷和太冲。开四关还是全身痛,用后溪跟申脉。


全身肌肉痛。大包穴斜刺大概0.3寸到0.5寸。还有就是去做大包穴的按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