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羊细菌性传染病的诊治: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肺疫)

 雨人畜牧联盟 2022-09-07 发布于黑龙江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牛肺疫,是由丝状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表现为病牛肺小叶间淋巴管的浆液性肺炎和纤维蛋白性胸膜肺炎。

【流行特点】 自然情况下,本病仅见于牛。病原主要由病牛或貌似健康而实际带菌的牛传播,主要是直接接触病牛,经呼吸道传染。因此,牛舍的卫生条件、饲养方式及牛群密度,对本病的传播起主要作用。本病多发生于寒冷季节,水牛因舍饲期短且群体较小,所以发病较少。

【典型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2~4周。病牛病初症状不明显,多半以体温升高和稀疏的短咳开始,继而食欲减退,反刍迟缓。随病程发展,症状逐渐明显。按其经过不同,分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1)急性型 本型多发生于流行初期,病牛的体温升至40~42℃呼吸加快而困难,呈腹式呼吸。往往每次呼气时发出呻吟声。头颈伸直前肢开张。按压肋间有痛感,咳嗽增多且痛苦。有时还有浆液性或脓性鼻液流出。胸部叩诊呈浊音或水平浊音。听诊,肺泡音消失或减弱,出现啰音和支气管呼吸音,甚至胸膜摩擦音。后期心音衰弱,胸前和颈部皮下水肿,可视黏膜发绀。病牛全身状况进一步恶化,迅速消瘦,有时腹泻或便秘,最后常死于窒息或心力衰竭

(2)慢性型本型多为急性病例转变而来,但也有一开始就取慢性经过的。病牛常发生短咳,使役能力降低,营养不良,极度消瘦,常见胸腹下和颈部皮下水肿,但肺部叩诊及听诊变化不明显。

【典型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在肺脏和胸膜。急性型病例发生浆液纤维蛋白性胸膜炎,胸腔积液胸膜脏层有或多或少纤维蛋白附着,切割时可见胸膜下结缔组织浆液浸润。病程稍长的,其间还有坏死灶和肉芽增生。若为慢性的,则出现胸膜与肺脏粘连。

肺脏的病变在病初仅限于小叶范围,呈局灶性充血和炎性水肿。在中期呈典型的浆液纤维蛋白性胸膜肺炎;病肺肿大、增重、变硬,切面可见间质变宽,淋巴管高度扩张,实质往往可同时见到不同时期的肝变(红色、紫红色、灰红色、灰白色或灰黄色等),如大理石样,也可见到坏死区。在后期,肺部病灶坏死,并有不完全包囊形成,有时发生液化崩解,形成脓腔,局部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瘢痕。

【鉴别诊断】

(1)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与牛结核病的鉴别 二者均有短咳、腹泻、消瘦及产奶量下降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牛结核病的病原为结核分枝杆菌,病牛体表淋巴结均可发生病变,特别是颈浅淋巴结、髂下淋巴结(股前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颌下淋巴结、咽及颈部等淋巴结肿大,有时可能破溃形成溃疡。下痢与便秘交替,继而发展为顽固性下痢。剖检可见胸膜和腹膜发生密集的结核结节,一般为粟粒大至腕豆大的半透明或不透明灰白色坚硬的结节,形似珠状。胃肠道黏膜可能有大小不等的结核结节或溃疡。肠系膜淋巴结干酪化。结核菌素试验呈阳性反应。

(2)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与牛恶性水肿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不振、发热、局部体表肿胀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牛恶性水肿的病原为腐败梭菌等,病牛多发生于外伤、分娩和去势之后,特征是伤口周围呈气性、炎性肿胀,但无咳嗽、流浆液性或脓性鼻液及肺部病灶坏死,并有不完全包囊形成,有时发生液化崩解,形成脓腔,以及局部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瘢痕。

【预防措施】 ①应尽量不从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流行地区引进牛,万不得已时则应严格检疫,注射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兔化(或绵羊化)弱毒菌苗3周后运输,运回后再隔离观察一段时间方可混群。②如在常发病地区,则应定期注射菌苗,注射后如果有反应,应进行治疗。③在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暴发地区,除迅速封锁疫区、隔离或扑杀病牛外,其他牛应注射菌苗,用具与牛舍等要彻底消毒,待最后一头病牛处理后3个月内再无病牛出现才可解除封锁。但康复的牛仍可能长期带菌,成为传染源,因此疫区的牛仍不可向非疫区出售。

【治疗方法】 病牛可用土霉素链霉素治疗,按每千克体重5~10毫克肌内注射,每天1次,用1周。或者新肿凡纳明(914)按每100千体重用药1克,以灭菌水做10%稀释,一次静脉注射。5~7天后看情况再次用药,但一般不超过3次。此外,可结合病情,配合应用强心、祛痰、利尿、健胃等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