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羊寄生虫病的诊治:多头蚴病

 雨人畜牧联盟 2022-09-07 发布于黑龙江

多头蚴病又称脑包虫病,是由一种寄生于犬、狼等肉食动物的多头绦虫的幼虫(称为多头蚴)在牛/羊的脑组织中寄生引起的寄生虫病。该虫的幼虫体呈囊状,开始有豌豆大,以后逐渐生长到鸡蛋大,呈水泡状,所以又叫脑包虫。牛发病后常发生不由自主的转圈运动,所以民间称本病为“转场风”。

【虫体特征及生活史】 多头蚴为多头绦虫的中绦期,为乳白色半透明囊泡,圆形或卵圆形,大小取决于寄生部位、发育的程度及动物种类。直径约为5厘米或更大。囊壁由两层膜组成,外膜为角质层,内膜为生发层,上面有100~250个原头蚴,头节具有4个圆形吸盘,囊内充满透明液体。

该虫的成虫寄生于犬、狼等终末宿主的小肠内,脱落的孕节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逸出污染饲料或饮水。牛、羊等中间宿主因吞食虫卵而感染,六钩蚴钻入肠壁血管,随血流到达脑和脊髓中,幼虫生长缓,2~3个月发育为具感染性的脑多头蚴。被血流带到其他部位的六约蚴,不能继续发育而迅速死亡。犬、狼等食肉动物吞食含脑多头蚴的脑、脊髓而感染。原头蚴吸附于肠壁上而发育为成虫,在犬体内正常发育期为41~73天。

【典型临床症状】 本病的症状随虫体寄生部位不同具有不同的临诊特征,病牛/羊除消瘦、精神沉郁、减食外,主要呈现以灶性症状为主的神经系统症状。常常卧地不起,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一侧眼出现视力衰退或失明,有的将头偏向一侧,并做旋转运动,步态不稳,站立时四肢外展或内收。有时将头高抬或低垂,垂头者常盲目前进,直到将头抵于某物体时则呆立不动。在脑包虫寄生部位,头骨往往变软。

【预防措施】

①犬对本病的流行起很大作用,故应扑杀野犬,对家犬每年进行2次驱虫。驱虫可用槟榔,根据犬的大小给以5~10克;或者吡喹酮,按每千克体重2.5~5.0毫克,口服。

②对患有脑包虫的动物,死后头部应严防被犬等吞食,以免造成犬等动物感染。手术治疗时从脑内取出的囊体必须销毁。

【治疗方法】 可采用外科手术自脑内将囊体取出。首先判定脑内虫体的位置,一般认为多在圆圈运动时的圆心侧和病眼的对侧。如果触诊能感到颅骨有软化区,则多数虫体即位于其下方。

部位确定后,患部剃毛消毒,做“U”字形切口,揭开皮肤以相反方向“U”字形切开骨膜后,对颅骨进行圆锯,取下骨片,以较粗的针头垂直插入至有液体自针孔流出,再接上注射器,吸取囊液并吸着囊包膜,将针头抽出时囊体部分也将被吸出,即用镊子夹紧,边捻转边缓慢地将囊体拖出,而后按外科处理,缝合伤口。经手术后病状即缓解,也可用药物治疗,试用丙硫苯咪唑按每千克体重 10毫克,口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