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右实录 | 淮海巷什么时候停止更新

 坤德拉 2022-09-07 发布于江苏

这个话题在一个瞬间陡然出现,因为接连几天断断续续的自说自话,似乎已经让我误认为自己会一直这样想着法子,变个花样的输出一些文字性的内容,而这显然是一种错觉。人总有休息的时候,而想法也有枯竭的时候,我知道自己总有一天会因为种种原因而停止更新文字,或者是彻底失去了对文字的兴趣。想起来“失去兴趣”这真是一件颇为无趣的事情,我还是提早做些准备,赶在无趣的事情发生之前,趁着兴趣还在做些事情,让无趣的无趣来的再晚一点。

无论是实录也好,还是在人间,可能是近期更新重点。实录记载的我在江北生活的时光,话题预计在50篇-60篇,只是目前完成连一半的目标都不到。从题材来看,大体偏向于散文形式,这点或许与在人间一样,可能偶尔会有一些诗歌存在。实录其实从开始写算起,到现在,中间的时间并不长,聊以自慰的是,居然可以东拉西扯的成一个小系列,这在我意料之外,若就此不写,于我而言,也能够坦然接受。当然,我觉得还有很多内容很有意思,目前还没有写到,就此搁下,又颇为可惜。

在人间是一个新的话题,可能涉及到在城里读书,一直到离开家乡到读大学之前这段时间,跨度会更广一些。从到新城东街的生活印象开始,所以无论是内容还是思想性都是偏保守的,那段时间是个人成长的必要经历,从现在来看,那会真是太土了,一些行为和言语显得幼稚、无聊,甚至是低俗,市侩的,但是对于那段时光,我倾向于叫它黄金时代,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段里面,无忧无虑,生活在父母之邦,在黄金时代遇到的所有困难也好,麻烦也罢,有那么一种理所应当的不在乎和不管不顾的态势。所交的朋友相距不远,参加的任何一场关于集体的活动,总会遇到熟人,交流采用同一种语系,生活习惯相差无几,街上随便遇到一个人,聊那么几句都可能扯到双方都认识的一个人或者一群人那里,那不是黄金时代,是什么时代?我觉得没有比这个更好的称呼。

白塘河水静悄悄这个话题,具体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我没想好,但是情节会占主要因素,这部分会采用一些虚构的手法,人物看似熟悉,但是又叫不上名字来。他们普遍的岁数是我的1.5倍或者两倍以上,大多数人在我出生以前就已经存在,也可能在我出生之前就已经死去,主要内容会覆盖白塘河周边,从乡村风俗到田野生活,从围里到围外,从春天到秋天,从白天到黑夜,从欢笑到悲伤,从出生到死亡。

还有两个潜在的主题,从新城东街到天虹大道,白塘河小酒馆,前一个是散文,后一个不知道,不晓得,不清楚;另外或许还有墨西哥往事、元通纪行、以及从2019年以来的各种外出事件。之所以将这些内容列出来,是因为有一个习惯驱使我,这个方法我在工作时,与客户和同事们沟通时常常使用,那就是先分类,再定量。无数次的情况,告诉我,缺少分类和定量的顺序,历经几次之后,容易造成顺序颠倒,主次偏颇,主题容易跑偏,逐渐失去本来的目标。

当然,还有读书笔记,目前写的比较多的篇幅是加缪手记,但也已经好久没有更新了。不过不怕,当我没有新东西写的时候,我还有这个话题可写,不会仅仅停留在手记这里。当然,我只会写一写自己感觉有趣的内容,可能还会涉及到电影。

要知道,有更多的书籍我只是道听途说,并没有亲自读过,所以实在不行,就专门更新读书笔记也是一个有趣的体验。我在翻阅那些经历时间检验过的文字的时候,一直在纳闷到底是什么导致了那些作家写出了伟大的作品?他们有什么写作秘诀?又如何获得这种持续一个人独自进行的动力?这问题令我着迷,若是他们能够留下只字片语的介绍,介绍自己如何读书的,读了哪些书籍,如何进行文字创作的,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有段时间,我专门找一些作家的读书笔记来看,这种习惯仍在继续,想看看那些人到底读了什么,为了写曾经做了哪些努力。我知道,不劳而获或者一蹴而就的书写,并不是一个真正写字的人。通过《活着为了讲述》,我大约了解了《百年孤独》的创作背景,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通过莫言的一个主题纪录片作家的故乡,大约了解了红高粱的创作背景。毛姆的笔记,带我认识到一系列伟大作家创作背后的故事。这些人通过自己的文字和语言,有意无意的透露出,写字或者说创作的人,应该有一个自己的文学地标,那是属于他自己本人的,而这个地标好像大多数来自故乡,来自个人的成长经历,故乡生活经历或许是他们创作的源泉之一,尤其是隔几年时间,乃至十几年,再转过来看,痕迹是如此明显。

这些只是目前的大概分类,我不知道自己能写到那一步,或许这种热情只能延续两天,然后就一点也没有劲头了,也或者能够继续这样闷着头一直写。写好了,我就会发出来。若有朝一日突然发现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是一个闹剧,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异想天开,估计也就永远写不完了。那会可能会彻底停更,至于是不是在公众号发布,就是另外的事情了。

别看上面内容说起来头头是道,条理分明,其实也只是过往生活的碎片,从写法上,我尽力去遵循符合生活本身,如果是散文形式的话,落脚点会聚焦于微小或者细小的地方,乃至时常在阴影下的地方;过于宏大的主题曾经尝试过,但是那种写出来之后的挫败感,让我逐渐失去继续的兴趣,我为此忐忑和不安。因为那样的文字一写出来,不仅不能表达文字的优美,还恰恰呈现了我想表达内容的对立面,这是一个糟糕现象。

若有人问,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要表达什么主题,这真是一个直击灵魂的拷问。而我要回答的是,生活本身比电影更精彩,而活着是一个人最大的主题,其次,我想可能就是记录活着这件事本身了,这也许是我更新的根本动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