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兴八首欣赏漫谈

 新用户52309521 2022-09-07 发布于四川

 杜甫写的秋兴八首为晚年代表作。要准确理解其诗描述的場景和意境,还必须从杜甫年谱入手,并去夔州实地考察。比如“塞上风云接地阴”句句,有人就解释为安史之乱或吐蕃入侵。其实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吐蕃入侵尚未开始。

 据年谱记载,杜甫于乾元二年(759年)正月到成都,卜居浣花溪。后其好友严武入川为剑南两川节度史,严武奏请朝廷任命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以后人称杜工部。杜甫在成都过了几年好日子,可惜不久严武去世,杜也失去经济支持,他又年老多病,遂生归回老家之意。遂于永泰元年(765年)五月乘舟东下,经嘉州,渝州等地,于九月到云安县(今云阳县)因身体有病遂留在云安,住在县令严某的水阁。到次年春天,身体好转后才于永泰二年,也是大历元年(766年)四月到夔州。

 杜甫在夔州有两个住处,一是城边西阁,那里有40亩柑园,另一在东屯,他租了一些公地耕种,当然他雇人来种。东屯在草堂河边,离白帝城很近,现为奉节县白帝镇八阵村8组,旧时又称草堂河上坝。杜甫秋天都住在东屯,常漫步草堂河边,去白帝城游玩。草堂河是长江北岸一条小支流于夔门前方几里汇入长江。

 杜甫在夔作了400多首诗,占作品总数近三成。其中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登高等均为其功力深厚的颠峰之作。

 我年轻时在万工作,因出差去奉节巫山等地。也抽空去白帝城一游。那时没有汽车去,是沿长江边小路走路去的。出县城两三里,就可见水八阵,是一个砂碛坝,又名鱼腹浦,上有不少石堆,其实是古代熬盐遗留下的石垒。再沿江东行经小桥过草堂河,向左可去东屯,向右可去白帝城。总行程约十里多点。

 在夔门左前方有一大片礁石,突兀而立,鳞峋峥嵘,称为滟预堆。浩荡江水从西而来猛击于礁石之上,激起滔天巨浪和湍急旋渦。浩大江流转瞬向右流入夔门直冲右边悬崖绝壁而去!船行于止,操作不当或冲向礁石或毁于绝壁。

 万州原有一受人尊敬高薪职业,叫领江。他们熟悉三峽内各个险滩的流水规律,能指导舵手安全避险航行。

 秋兴八首其一,“江上波浪兼天涌”就是描写此处之情景了。现在三峽大坝修后,此奇景已经不在了。

 我们再来欣赏《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玉露即秋天之露珠,白色如玉。三峡多枫树成片成林。古时将宜昌以西,奉节以东山岳均称为巫山,並不细分。三峡也统称巫峡。其实诗人这里写的是瞿塘峡这段。三峡秋冬时节多雾,又山高峡窄,不见曦月,更显阴冷。这句是说,寒秋的露珠伤害了大片枫树,巫山上和峡谷里笼照着肃杀阴冷的雾气!

“江上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前句正写滟预堆上的波浪滔天。如果你在三峡大坝建成前去看过,那一定是惊心动魄。白浪滔天,冲向天际,湍急旋流,卷起雷鸣!后句塞上是指赤甲山(巫山)上的山寨,不是北方的军事要塞。山寨,上的阴云从上向下扑向地面,阴气袭人,这承接上联之气箫森。这种恶浪从地向天,阴气从天向地,重叠交映充斥空间,让人深感肃杀之气!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在东屯两见秋菊盛开,仍高兴不起来,却是老来一把辛酸泪,还是乘一叶孤舟回家乡去吧!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砧,捣衣石,古人制寒衣需捣练帛。三峡的深秋早晚很凉,家家户户都准备制作冬衣了,高高的白帝城内传出阵阵急促的捣衣帛的声音!

 深秋的瞿塘峡是很美的,红枫配山色,赤甲映峡水。(见图1)现在去旅游的都会一番好心情。但杜甫则不然,他眼中只见肃杀的秋气,凋零之枫树,阴云接地压抑心灵,人家都急着制冬衣了,他可能还没着落,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还是早日返乡去吧!

 杜甫自严武去世后,经济状况不好,一直靠人接济,靠着名气讨生活。年老多病,心境更差。所以在白帝城边才写出如此悲凉的诗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