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参观工业革命的发源地Iron Bridge铁桥峡谷

 细雨青衫 2022-09-07 发布于重庆

12月4日记事。

今天学校组织去工业革命的发源地铁桥峡谷参观。

虽然有前面的Sara介绍,以及同学昨天的讨论。但百闻不如一见,亲自参观还真是印象深刻。

有的时候我们对所知一点的景象都有“身未至而心先到”,先入为主地已经做了很多的印象输入。有时想着想着就不想去了,仿佛已经都去过了;有时会带着这种印象出行,处处比对,把之前自己的经验或者是别人攻略的体验放在包袱里,行迹里多了一层空壳的味道,少了一份自己内心的专属体验。

胡适在谈论旅游时建议不要拍照,免得沦落为为了拍照留影而旅行的陷阱。说的也是同样的意思。

早上出发去学校,步行走在Green Lane,路旁的灌木外,白皑皑的冰霜封盖着大地。一片肃杀的冬日早晨景象。

华威湿地的那片湖区,水汽蒸腾,可见这片水域的水温较高,比较适合鸟类过冬。清晨时分,各种野鸭正在欢快地游泳觅食。远处一排白色的水鸟是海鸥。

今天我们将坐着大巴车去铁桥Ironbridge.大巴的车身上有查理三世的标志,也有莎士比亚的头像。

经过一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就来到了铁桥峡谷地区的第一站,Blists Hill Victorian Town.这座小镇以维多利亚时代的历史风格而闻名遐迩。这里原先是工业厂矿地区,在工业革命时代是真正的全国钢铁生产的重镇,但历史的演变这里一度荒弃了,后来人们在这里进行了旅游开发,以其独特的维多利亚时代风情而闻名。估计不少历史小说电影也会在这里取景。

小镇的主街上有各地过来参观的人们。小镇的建筑风格维持了两百年前的景象。

小镇的很多店铺通用一种小镇里铸币专用的维多利亚时代的硬币,有英镑先令便士等,人们可以拿现在的钱在小镇这家专门的货币兑换窗口兑换,离开小镇的时候,也可以把多余的小镇铸币换回通用的货币。

Pete先生带队,他也对这边的各种商店设施和人们的文化习惯颇感兴趣。

小镇的居民保持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穿着,或许也是他们作为景区生活或者管理工作人员的需要吧。

男士西服带帽子,女士穿裙子,是比较典型的穿着。

这一家木匠的商店,里面也有各种木制品。有箱子也有棺木。

这个地方是当时钢铁生产厂区的实地遗址。而今来看,也是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追忆。不仅有文化的故事,也有科技发展的故事。

园区也提供维多利亚时代的衣服,这一个班级的学生统一更换着装,完整体验当时的学校操练情景。在我看来,学生应该会以一种游客体验者的心态来旁观他人和自己,但是没想到的是,他们却就像是在认真演戏一样,完全投入角色扮演之中,其实旁边并没有什么跟拍的人。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也没有人去拿手机去拍摄自己或者别人。他们从自己到老师以及旁边相关的服务人员,是完全的一种古人的装束,虽然维多利亚时代的历史也就是两百年前左右。

如果能够把之前对戏剧的理解结合起来,更能体会到英国人对角色的专注和投入。人人知道自己的角色,就会独立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不会去当旁观者。

这是老式铁匠铺,但也一样的,这个年轻人在认真制作铁件。他还在Facebook上对自己的铁器艺术进行推广,希望能够更好经营自己的相关生意。

同样在生产园区的一个厂房里,放置着一艘当时生产的轮船。这也是当时这里的铁器物资能够和外边进行贸易交流的重要交通工具。铁桥峡谷正好有一条很便捷的水系经过,可以一直西下到达威尔士卡迪夫,通过大西洋。

生产厂区再进去是居民生活区,这里展示了维多利亚时代的三种不同的住房,分别是穷人、中产者和富人的住房。我们游客可以进去参观体验。穷人的住宅一般修筑简单,设备原始,房间狭小。但里面也会有烧木柴取暖,充满生活气息。

卧室和起居室一起在一个屋盖下,外围的小房子里有厕所羊舍之类的。花园粗放。

而中产家庭里,则是跟现在的一般家庭差不多了,房间规整,玻璃通亮,各种设施较多,适合喂养很多个小孩一起生活。

房子里也有一位老奶奶在做针线活,跟来访的游客互动交谈,很有那个时候的老味道。我没有去看上层阶级的房子的样子。对这样保留历史风貌的建筑和生活印象深刻,有很多跨越时空的联想和观照。

走出维多利亚小镇的路上,也参观了好几处工业革命时代的作坊,包括这处蒸汽机的作坊。我很兴奋地和作坊里的工作人员聊天问话,享受这样一种用英文思考和交谈的乐趣。

第二站是铁桥。这是这个地区最著名的景观了。

铁桥的颜色本来应该是蓝漆,但因为最近在维修加固,颜色也是涂了一层红漆,可能完工后还将涂上蓝色漆。远望铁桥可以看到圆弧形的拱底支座两侧正在搭架进行加固和维修。

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分析可知,这种杆件系统桥梁的拱形结构支座两侧的受力是最大的,也是最容易发生压杆稳定问题的地方。再加上靠近水面处容易收到水位浸润影响,防锈加固实在是非常必要。

考虑到铁桥1779年建好至今已经两百四十年历史,及时的维护实在必要。

在桥面上观看水系两侧景观非常漂亮、恬静。桥面两侧有高高的铁件栏杆。我在栏杆前拍了个照,也是跟铁桥峡谷这片山水景观合影。

桥头一个纪念碑是对铁桥地区在一战二战以及之后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士兵们的纪念。今年是一战结束100周年纪念,英国各地的纪念氛围一直都很重。

我们的第三站是去铁桥的博物馆参观。博物馆区有好几个相关主题馆,各栋不同建筑构成。这个建筑是关于铁桥历史,其实也是英国工业革命辉煌时代的一个历史展示。因为工业革命所有机器都需要铁器构造。所以这里的铁器生产是英国各行各业的上游产业基地。

当然最有名的家族就是Darby家族的创业历史了,他们的钢铁公司在当时是最有名的。到Darby三世的时候,他负责建造了铁桥。这是人类土木工程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桥梁。

通过历史介绍也看到当时土木工程师的选型和计算。显然这样的工程不论何时都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联想到20世纪,人们修筑的桁架钢桥还屡屡失稳坍塌,在18世纪的Darby三世,能以当时的工艺和材料,造出这样现代的桥梁简直就是人类的一项壮举。

博物馆里展出各种当时生产的铁器艺术品。想来应该是非常珍贵的吧。

当时生产的铁器在家具生活艺术里广泛应用。

也用在了生产当时最先发展的汽车和机车工业上。显然工业革命的各种机器的发明离不开这边钢铁产业的发展。铁桥峡谷之所以被称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大约就是因为钢铁产业作为上游产业对各种产业机器的影响力吧。

其他的博物馆区也有现代发动机的展出。这些也是英国现代工业产业的主打产品。这种核心科技的研发真是一以贯之的。

英国劳斯莱斯发动机是航空工业的翘楚。

CoalBrookDale公司是1779年修建铁桥的建设方。

博物馆区出来我们步行往峡谷河边的几个其他博物馆参观。路上看到yha,这是国际青年旅舍的标志youth hostel association.可见也会有些游客专门来这里参观并住宿过夜。当然有这样的旅游设施也有助于吸引游客,带动经济。

我们来到了瓷砖博物馆,这家博物馆介绍了峡谷一代的地貌和产业变革。

水位线显示了洪水来时,这条河的水面高度。

当时这里生产了china瓷砖,这个图片可见色泽多么艳丽。这里的瓷砖在当时也是非常出名的,这里有煤矿、钢铁以及便利的交通水系,所以相关产业也都应运而生。通过这个瓷砖博物馆,人们能看到当时这个产业的繁华。

离开博物馆,来到商店里,这边一个宣传画说,离开铁桥不能不带一件铁器。于是买了一件这边的铸件。其实游客的每一个消费行动,都是对当地产业的支持,也是对当地人们的支持。

我们再结队返回博物馆集中区,大巴车在那里等待。我看到道路旁边居民的院子里好像是苹果还挂着枝头。于是跟边上的这位居民打招呼,问他是不是他家的苹果,他也很高兴地回答我。同行的Pete很惊喜地夸我是network的高手,好像跟谁都能聊得好好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