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挑灯流浪的孩子

 彭莫山一束光 2022-09-07 发布于广东

430/500


本文约 900 
预计阅读时间 
分钟

  文字 | 黄排    

编辑  | 陈以乔

无意间发现这张画在信纸上的画,感觉跟摄影师严明的一句话很搭: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盏微弱的灯,都是流浪着的、时间的孩子。」

一盏灯,一个流浪的孩子,哈,简直可以当配图了。

记得我在《为什么我能坚持写作》里,说过这么一段话:

不求笔生花,但愿笔发光。我相信即便是微弱的一束光,也能照亮一些角落;即便只是照亮一个小角落,一个平凡人,也很有意义。

是的,虽然只是一盏微弱的灯,但也能照亮一些角落。流浪,意味着自由,意味着生命与生命的相逢。而孩子,则代表着好奇与发现。

有时候,我会把自己想象成在大地上挑灯流浪的人,一路散漫行走,一路好奇探索,一路点亮一些经过的地方,经历的人与事。

我很喜欢“挑灯流浪”这种状态,被照亮的是自己选择的地方,同时又漫无选择地在大地上流浪,这种自主与自由让人着迷。

而我手上那盏灯,它那微弱的光芒,来自于对生活的记录。

对生活的用心记录,能够照亮一些看不见的角落,而这些角落,就在我们熟视无睹的身旁,我们朝夕相处的日常。

这些年行行摄摄,记录生活,我有一个挺深的体会,那就是:其实诗意不必在远方,它也许就在我们经历的每一个地方与瞬间。

就像李渔说的“会心处正不在远,若能实具一种闲情,一双慧眼,则所见之物皆为画图”。

风景在名山大川,也在周边日常。

所以,不必担心手上的灯光微弱,无法照及远方风景。当我们用心去照见当下,照见生活,你会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因为,你的心(注意力)在哪里,哪里就会呈现精微的细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