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韵味人生(82)蔡宗周:用诗行勾画的华夏版图

 钟奋生 2022-09-07 发布于湖南

韵味人生

拾起岁月的珍珠,捕捉人生的韵味

捧起生活的浪花,品尝智慧的美味

2022年9月4日 星期日,农历八月初九

文学评论

蔡宗周先生,是国家一级作家。中国当代诗人。他虽已年近80高龄,仍然日日笔耕。德高望重,著作等身。迄今已出版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歌词等各种不同类别的著述33部。蔡宗周先生的艺术世界,博大精深,影响广泛,德艺双馨。被誉为中囯铁路文坛常靑树。已有几十位评论家为他的作品写了上百篇评论,这篇是其中之一。

用诗行勾画的华夏版图

——评蔡宗周的山水诗

盛夏

蔡宗周出版的诗集,摆在我的书案堆成小山,占了半张书桌,逐一分门别类,先集中读他的几本山水诗。

品读蔡宗周的山水诗,我有三点没想到:首先,是他的足迹遍布华夏大地,用诗行勾画出了一幅华夏的版图,我没有想到;其次,他的山水诗如此巧妙地融进文化底蕴,我未想到;第三,他写山水诗的艺术手法上如此新款,凸显出晶亮的诗眼,我没想到。仅就山水诗而言,套用一句时尚语言,称蔡宗周是阳光诗人,实不为过。

诗集《绿风》是作为“世界华文诗库”之一,由香港银河出版社1999年2月出版发行。作品是从诗人多年来创作的山水诗作中精选出来的。分为《绿风》《海韵》《情思》三辑,全集收集诗作60首,虽谈不上篇篇精品,却写得令人心动而又颇具文化韵味。诗人野曼说:“宗周在铁路工作30多年,凡铁路通达的地方,他都去过,凡去过的地方,他都写了诗,而且越写越好……”翻开他的山水诗集,犹如清风扑面,北自内蒙古大草原,南到海南岛,东起黑龙江满洲里,西至新疆,诗人在祖国的山山水水中驰骋心灵的牧场。诗人蔡宗周更像是一位山水怡情,笔墨养性的山水画家。

众所周知,开创中国山水诗的先河,使山水诗独树一帜的是谢灵运。然而,中国山水诗的创作真可谓源远流长。如何使这种沿袭了千百年的诗体更适合当代人的阅读方式和审美观点?诗人陈绍伟说:“宗周做了不懈的努力,他在思考,他在不断地创新……”他总是“用艺术的眼光去发现,去寻觅,去挖掘,酝酿吟哦,遂成诗篇……”在山水诗这个广阔领域里,面对古典山水诗已形成的高峰,面对郭小川《甘蔗林—青纱帐》贺敬之《挂林山水歌》已达到的高度,蔡宗周有志新的突破,新的跨越。山水诗不同于情诗恋歌,不但要远离呢喃絮语,而且要远离风花雪月,表现在寄情山水,化景为诗,在他的山水诗中显而易见,着力追求一种阳刚之美。

收在《北国之夏》当中的《火山口的沉思》令人感奋不已:“我已站在高高的环形山口\探访远逝的黑色灾难……\深洞已被绿林抚平\伤痕已被山花缀满\据说,这仅仅是休眼\七八千年还会喷发吗\唯愿一切灾难性的火山\永远—休眠!”这样耐人寻味,而富有哲理的诗真是不可多得。其二,山水诗故然要写山水,而他的山水诗,不是单纯写山水,而是融进文化的底蕴。收入《情思》中的《醉在湘西》亦是如此:“湘西出产好酒\清醇甘冽—酒鬼酒、湘泉\......湘西出产好茶\香香喷喷--古丈毛尖\......湘西出产好文\沈从文先生令文坛哗然……\湘西出产好画\黄永玉丹青妙笔令人开眼……\湘西盛产好山水\中国气派人文景观……

”在饱啜笔墨地排列了边城,山汉子船家女,吊脚楼以及黄龙洞、张家界、猛洞河、索溪峪之后,诗人笔锋一转,画龙点睛地写下“昔日藏在深闺的绿宝石\今日大放异彩耀人间……\只当湘西归来的醉汉\想让世人相继醉在武陵源。”

读着这样的诗行,客居湘西数十年的我,难以相信是出自一位远离湘西的诗人之手,不能不令我产生一种“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感。读着这样的诗行,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沈从文笔下描写湘西的场景,黄永玉国画里的丹青笔墨,想起陈复礼摄影作品中的光与影,电影《芙蓉镇》里的镜头,犹如深绿色湿漉漉的苍凉画卷,仿佛一切都被水墨染过,错落的吊脚楼,湿滑的石板路,悠悠的牧笛。诗人将山水升华成一种文化,异彩纷呈的少数民族文化,古朴的民风民俗,诗中刻画着筋骨敛着倔强个性的山民,混和在火辣辣的吆喝声,咸而辣的腊肉,用红麻绳系着酒鬼酒的泥坛酒瓶,自成一派的湘西古朴文化氛围,从诗行中呼之欲出,这就是诗人勾勒出来的湘西灵魂。

《王安石故居》则表现出另一种蕴含:“寻找王安石的足迹\梧桐雨\年年打湿人们的记忆\穿越弯弯曲曲的历史烟雨\跨越坎坎坷坷的褒扬贬抑……\王安石从这儿走了\走成了一座闪光的碑记\......注释着富国兴邦的艰难不易……”我读着诗人所写的王安石,我又从报刊上读到另一首《王安石》,并作了比较,感到诗人蔡宗周眼光独到,王安石是一代政治家、文学家,变革家,“曾几何时\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坐着宰相交椅\为社会发展实施变法\落得贫困潦倒\行之于金陵城外\葬身于荒郊野地\一千多年了\蒙受辱冤屈\独守千秋\丹青难写。”

而诗人笔下的王安石就没有这样苍凉。而是幻想着“王荆公能重回故里、目睹新的改革兴起……”《王安石故居》的结句“一脚踏响遥远的记忆,一脚踏响改革的霹雳……”表明这并不是一般意义的山水诗,而是具有深刻的思想升华与文化含量.特别是他的组诗《故乡寻梦》九首当中的《祖坟》《临川梦》《滕王阁》,可视作此类作品中的上品。

早在《绿风》出版前近十年,诗人的第一部山水诗集《迷人的远方》做为华夏诗丛之一,由花城出版社1991年出版了。诗人的笔触从《北国之夏》到《南国红豆》,从西部的《巴蜀行脚》到东海之滨的《水乡风情》,到中原大地的《古都情思》,真是纵横上下五千年,驰骋东西南北中,祖国的山川大河尽收诗人眼底。

你读这首《太湖的雾》:“若有若无\时隐时露\荡起双桨雾里穿\裁开绿绸做裙服……\拧干湿淋淋的太湖雾\朝阳像少女刚出沐。”如同这般曲丽、空灵、精致的诗篇,还有《太湖的帆》《太湖的石》以及《三月的太湖》,把江南水乡风情描绘得如诗如画,激发出人们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正如诗人陈忠干说:“宗周的诗心,明明白白;宗周的诗情,浓浓烈烈;宗周的诗眼,亮亮晶晶。”可说,这是蔡宗周山水诗的一大艺术特色,而这一大艺术特色集中体现在《绿风》《迷人的远方》这两部诗集中。而《绿风》代表了蔡宗周山水诗的美学追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