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纳米颗粒靶向递送的二甲双胍促进脊髓损伤的治疗

 新用户0641yy4L 2022-09-08 发布于河南


脊髓损伤会造成神经元细胞膜的破坏、神经元死亡和炎症,进而引发继发性损伤,包括水肿、炎症、毒性脂质过氧化等。目前仍少有关于脊髓损伤的有效治疗手段。二甲双胍(MET)是一种降糖药物,常用来治疗II型糖尿病。由于二甲双胍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凋亡和神经保护功能,因此可能用于脊髓损伤的治疗。然而,其半衰期短,水溶性差,吸收快,清除快,缺乏靶向给药方式等缺陷,严重影响了其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Image

西南医科大学药学院钟志容教授团队设计开发了一种含多肽CAQK的玉米酮溶蛋白纳米颗粒(CAQK-MET-NPs),来靶向递送二甲双胍,克服了其水溶性差及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并验证了其对脊髓损伤修复的效果。

Image

研究人员在体外实验中,分别利用脂多糖(LPS)孵育刺激BV2小胶质细胞构建炎症细胞模型,和利用神经毒性H2O2刺激SH-SY5Y细胞构建体外神经元损伤模型,研究了靶向载药系统的抗炎、抗氧化和抗凋亡作用。此外,还利用脊髓撞击伤大鼠模型验证了CAQK-MET-NPs靶向递送药物后在大鼠体内的神经再生及运动功能恢复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CAQK-MET-NPs呈现均匀球形,MET被完美地包裹在纳米颗粒中。细胞实验表明其细胞毒性远低于溶于HCl的MET对照组,对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具有抗炎作用,而且具有更高的神经保护作用。在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中,损伤8周后,CAQK-MET-NPs组的脊髓与其他治疗组相比具有相对完整的解剖结构,神经纤维的密度更高、包裹髓鞘的轴突更多、瘢痕形成更少。此外,CAQK-MET-NPs组促炎因子的水平显著降低,运动功能恢复也最为显著。

该研究结果发表于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期刊上,本研究利用纳米颗粒包裹实现了二甲双胍的靶向递送,并证实CAQK-MET-NPs在体外和体内均具有较强的抗炎和神经保护活性,促进脊髓损伤后脊髓修复和运动功能的部分恢复。这种新型的给药系统有望应用于脊髓损伤治疗。


Image
戳下面的
阅读原文,查看文章全文

编辑:李佳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