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思维之议

 饶吉星大夫 2022-09-08 发布于河北

    国医大师张伯礼在接受专访时强调建立中医思维教育,网络之友提出:什么是中医思维?中医思维的核心是什么?

    张伯礼对学生的“中医思维”观念教育中指出,“比如呼吸系统疾病,西医不会考虑它跟大便有什么关系,但中医一定要考虑,为什么呢?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就是说,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什么是中医思维?

      首先,中医思维的提出是将中医归类科学为前提,中医思维属科学思维的方法。中医是科学,有其科学思维形式。

      科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方法,科学认识的正确与否在于能否通过实践检验,科学理论是对科学认识的总结。科学思维是科学认识的核心,是对认识分析判断的基础,是以科学理论的概念、原理及规律对问题分析和结论判断的方式方法。

      中医理论系统完整,符合科学理论柜架,有问题、原理、概念、规律及及问题分析和结论判断的方式方法,中医理论属科学理论体系,中医思维是基于中医科学理论的逻辑思维。

      中医思维的核心是什么?

      中医理论的核心是气一元论和阴阳学说及脏腑理论和经络理论,其理论观念建立在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基础上。中医的基本概念是气、阳气、阴气、五脏六腑、经络等。例如:肺与大肠的表里关系,就是脏腑之间经气的经络联系;血是一种气,血的认识包括阴气和阳气,阴气滋润人体各部,阳气推动人体气机;人体健康是阴平阳秘,阳升阴降而气机通畅。

      中医思维的核心是运用中医概念及规律,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的分析和判断。中医理论的认识不同现代(西方)观念,中医思维的内容及形式也与西医不同。现代人深受西方教育影响,对中医理论理解多在表面,学医容易进入西医思维,而难以开展中医思维,常有中医中的西医思维现象。例如:提出“手术中经络为什么不会切断?”“为什么上病可以下治?”“中医诊病重视影像而忽视传统四诊”“开方治病重视经验方而忽视证候错杂辨证”,等等。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是医学的两个不同体系,中医思维是纯中医诊病治病的活动。

      中医的传承与发展在于守正创新,中医思维的提出既肯定了中医理论的科学性,有利于中医的传承,同时,也是中医的发展创新,指导后人更好地理解中医,运用中医。

      中医思维的教育是国医大师张伯礼对中医的又一个重大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