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们常说“少不读红楼”,究竟是为什么?

 心容乾坤 2022-09-08 发布于河北

相信不少人听说过一种说法:“少不读红楼”。意思是,青少年不适合读《红楼梦》。

众所周知,《红楼梦》是一部文学巨著,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那么为什么很多人认为青少年不适合读《红楼梦》呢?其实,个中原因有很多。

其一,《红楼梦》中有不少关于情色的描写,不适合小孩子阅读。比较直白的描写如贾宝玉和袭人偷试云雨,宝玉撞见秦钟、茗烟和其她女子“云雨之事”的描写。除此之外,还有几处关于同性恋的直白描写,都很不适合小孩子阅读。

客观地说,青少年也需要接受规范的性教育,但没有证据表明《红楼梦》中的这些情色描写可作为青少年性教育的一种方式。

其二,《红楼梦》中的爱情描写很多,但对青少年不适合。首先,青少年是学习知识的阶段,而不是谈情说爱的年龄。其次,《红楼梦》中的爱情其实并不健康不完美。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不仅大多以误解和哭哭啼啼进行,而且结局非常悲惨。贾宝玉和晴雯,尤三姐和柳湘莲,都还算比较纯洁的爱情,但结局同样悲惨。

其三,青少年在《红楼梦》中找不到可以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欺男霸女、游手好闲的薛蟠不值得学习,拈花惹草、不务正业的贾琏不值得学习。贾宝玉和林黛玉虽然向来以具有“真性情”而被人称道,但两个人其实也不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贾宝玉不喜读书,其实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游手好闲之辈。他父亲贾政容不了他,其实换成別的家庭,也同样容不了他。林黛玉敏感得近乎神经质,身体娇弱不堪,夭亡早逝,更不值得青少年模仿。

其四,《红楼梦》中“看破红尘”的思想不适合青少年。《红楼梦》以僧道开篇,以僧道结尾,以甄士隐解读《好了歌》以及甄士隐和贾宝玉的出家,向读者传递了看破红尘、出世离俗的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适合饱经世事的中老年人用来修身养性,但却不适合未更世事的青少年。

也许有人认为《红楼梦》中的诗词艺术性很高,值得青少年学习借鉴,但是中国的唐诗宋词元曲,水平更高,艺术性更强,学习起来更方便。也许有人认为,《红楼梦》宏篇巨制的结构值得青少年学习借鉴,但是需要明白是,《红楼梦》这样的宏篇巨制,不消说小孩子模仿不了,成年人又有几个能驾驭得了?

所以,综上所述,《红楼梦》虽然很不错,但真的不一定适合青少年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