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饭桌上,卓别林问周总理:能送我瓶茅台吗?总理的回应令人暖心

 粤海画苑 2022-09-08 发布于广东

无论是提起卓别林还是提起周恩来总理,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一个是曾经风靡一时的艺术大师,一个是为中国蓬勃发展鞠躬尽瘁的国家领导人。

但是在当时两个人的相约及会面却并非是一帆风顺的。

文章图片1

首先卓别林大师很少来到东方,但每一次与中国的结交都是令他赞不绝口的。

卓别林出生在伦敦,在少年时期便与舞台有着不俗的缘分,那时因为父亲的原因得以登台出演些许小的角色,而这一段时间的经历也奠定了卓别林对于舞台的热爱。

在父亲逝世后,卓别林的演艺事业也一度处于低谷时期,那时的他几乎再未登上过舞台,但这段时期的经历也让他更加贴近于生活更加了解不同层次人群的生活方式。

随后他再次以自荐的方式回到了舞台之上,从小角色不断磨练最终有机会出演剧目中的主角。

这其中的艰辛只有他自己懂得但对于舞台的热爱让他不断坚持,这才有了我们后面见过的一部部巨作。

文章图片2

1914年卓别林的第一部电影《谋生》正式上映,在此之后他便开始尝试自导自演自编。

他的作品虽是喜剧但其中所涉及到的对于阶层的深思、对于社会的批判也逐渐彰显而出。

但在美国的生活对于卓别林来说充斥着压抑,他的作品中所揭露的许多社会现象是被资产阶级所不能接纳的,这也导致作品的创作和发布不是受阻就是遇到瓶颈。

于是,卓别林便带着家眷一同移居到瑞士,而美国当局也对卓别林进行了入境限制。

这样的社会现象可以说是相当的讽刺了。而这也加深了卓别林坚持斗争的决心,了解了资本主义的弊端,他对于和平的愿望变得更为强烈。

文章图片3

卓别林曾经到访过中国,那时与他相见的是赫赫有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

两个同为艺术界大师级别的人物一想见便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卓别林更是在梅兰芳的带领下进一步的了解了中国,这其中的风土人情让卓别林赞不绝口。

但当时周总理与卓别林却并未相见,因为身份因为立场因为太多的因素,相见变得异常艰难。

文章图片4

周总理对于卓别林的知晓很早,在周总理还在读书的时候便对卓别林的作品极为喜爱。

不仅仅是因为其中诙谐幽默的动作和剧情,更多的是他的作品所带来的社会反映和阶级思考。

但初期的中国太过风雨飘摇,内忧外患的情况屡屡发生,这使得身为国家高层的周总理无暇顾及更多。

毕竟对于这一时期的中国来说统一安稳才是重中之重,国家的强盛才能够给予人民幸福和安康。

文章图片5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中国也进入了逐步发展的过渡时期。

在这一时期无论是国民经济还是工业化推进都在不断的向前迈进,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但是这对于中国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周总理在这一时期也在不断为中国在国际上谋取更多的利益不断提升着中国的国际地位。

1954年周总理前往瑞典参加当时正在举办的日内瓦会议,这次会议对于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这次会议是否能够成功关乎着我国边陲的安定问题。

文章图片6

同时这也是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与到国际问题的讨论之中,这是中国颠覆曾经形象的机会,也是展现自我外交风格的机会。

所以可想而知这次会议将会是多么的艰难,可以说每一步都将是如履薄冰的进行着。

虽说会议上涌动着不见血色的兵刃相交,但是这次来到瑞士也是一次各方面不断增强的机遇。

周总理借着这一次的机会与许多国家的外交使臣相交,同时也借此机会与卓别林夫妇一同畅饮。

文章图片7

移居到瑞士的卓别林与曾经的生活还是有着相当大的落差,可以说这一时期的他是处于低谷的时期。

但是他仍旧坚持着自己的初心不断地为人民为和平努力着,在1953年他获得了国际和平奖,这是对他努力的嘉奖也是人民对于他的认可。

了解了卓别林不断奋斗的初心,周总理表示十分的欣赏与赞叹。

恰逢这一时期的中国也正处于影视等方向的高速发展,这一次的相约也变得尤为重要。

对于卓别林来说接到这一次的邀约请求时是十分意外的。曾经《梁祝》电影想要打开国门走向世界的时候,周总理曾经邀请过卓别林进行观看和给予点评。

文章图片8

当时这一举动就令卓别林深感意外,虽说当时观影结束后他在感谢信中曾经写过希望有机会可以与这位赏识他的国家总理相见,但无论是机会还是两人所处的情况就十分渺茫。

西方对于中国的封锁,再加上美国对于卓别林的打压,都使得相见分外曲折。

而现如今的卓别林在低谷时期仍能得到周总理的赏识,这份知遇之恩实属难得。

这次会面也让卓别林对于周总理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有了全新的了解。

卓别林夫妇刚抵达相见的地点,便见到了前来相迎的周总理。

这使得卓别林十分惊讶,毕竟对方的身份和地位摆在那里,还能如此相迎可见对于这次的相见是十分重视的。

文章图片9

对于这次的相见周总理的确十分看重,在见面之初周总理的身边一直站着一位女士,这位女士也是我国赫赫有名的艺术家,她是越剧的演员范瑞娟。

将其请来便是希望能够让卓别林感受到此次相见是十分受到重视的。

而这一举动也切实让卓别林感受到了温暖,也使得他原本有些许忐忑的内心变得安稳和平静。

由此可见,周总理的善解人意。这样细小的细节都能够想到,可谓是十分的深入人心。

文章图片10

两人的相见后,便一同步入屋内进行详谈,手边是氤氲的中国茶,所聊皆是两人的思想与观点。

随着聊天的深入,二人越发觉得相见恨晚,许多的观点与思想都是可以相互借鉴与学习的,这番交谈使得双方都感触颇深。

两个人从作品的内容聊到了创作的思想及核心,再从这一处延伸到对于不同阶层的看法与感受。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人也从茶盏换为餐具。

餐桌之上摆放的是茅台,卓别林未曾品尝过这茅台的味道,这第一次的品尝便被深深的迷住了,觥筹交错间便是连饮了几杯酒。

借着微醺的酒意卓别林竟向周总理开口讨酒,言语间满是对于茅台的喜爱和赞扬。

一番言语过后才惊觉自己的失态,顿时有些许的窘迫。

文章图片11

50年代茅台

周总理察觉了卓别林的窘境,直接便应了下来,随后还让秘书给其装上两瓶。

卓别林对此深表谢意,这样的一个小困境便被周总理轻松的化解了。言语间两个人的关系又拉近了不少。

关系的迈进间,卓别林也愈发放松,在席间还开起了玩笑。

当北京烤鸭这一大特色被呈上桌子时,大家便招呼着卓别林品尝,但卓别林的神色却有些许异常。

询问下才得知,因为其招牌的动作“鸭子步”是源于鸭子这一动物,所以为表示对于这一灵感来源的尊重,卓别林是不吃鸭肉的。

听闻至此,大家便都明白了,周总理也让工作人员将这道菜撤走以示尊重。

但卓别林却突然出声说道“且慢”,随后便夹了一块放入嘴中。

文章图片12

品尝过后的卓别林对于这北京烤鸭十分赞叹,也表示自己不吃美国的鸭子,这中国的却是可以品尝的。

大家被这翻转弄得啼笑皆非,谈笑间卓别林还为大家表演了他的招牌动作“鸭子步”。

整个席间刹那间欢笑不断,可以说这一次的相见是十分的主宾尽欢。

文章图片13

其实卓别林在席间鲜少表演,但这场宴会之间,他却主动提出足以看出他对这场相见也是极为重视的。

在后期,卓别林也曾问过些与此次日内瓦会议相关的问题,周总理也是给予了胸有成竹的态度。

日内瓦会议的不易两人皆心知肚明,卓别林知晓了这样的情况也十分欣慰。

周总理也并未对其多加赘述,毕竟卓别林也曾经在美国久居过,说出来也只能徒增烦恼。

随后两个人便心照不宣的聊起关于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卓别林也给予了十分中肯的建议,再听过后同行的艺术家范瑞娟也觉得受益匪浅。

文章图片14

卓别林也给予现阶段这一方向的肯定,在国家发展之余也能够兼顾文化的不断向前是值得肯定的。

卓别林也希望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瑰宝能够得以不断地延续和发扬。

在这场相见的最后,周总理为卓别林打包了许多美食,希望卓别林的家人也能够一同品尝到中国的美食,这样贴心的举动也使得卓别林分外的感激。

文章图片15

这场相见便在这样愉悦的氛围之中落下了帷幕,这场见面使得卓别林与周总理都对彼此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卓别林对于中国的文化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日后只要他能赶上的中国的演出他从未缺席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