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传统戏曲发展的几点思考

 wunianyi 2022-09-08 发布于天津
图片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广大受众审美情趣的变化,传统戏曲这一独特审美形式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其他艺术种类的营养,使其独特的个性符合大众审美的共性,使其既传统又新鲜,形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以满足现代人日益多样的审美需求。 


图片
图片

戏曲音乐的继承与创新  

戏曲音乐的创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去发展。所谓横向,就是从旋律的创作出发,使其更多元化、更易传播;而纵向,则是从编织和声的角度,使其更丰富、更有魅力。 

图片

  

(一)融入民族音乐元素

优秀的民族音乐是各有特色的,可以给戏曲音乐带来鲜亮的织体。然而少数民族的音乐具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直接拿到戏曲音乐中来用,肯定会显得生硬、古怪。只有深入分析民族音乐的细小因子及戏曲声腔的特征,才能使它们更好地融合。譬如白族民歌,大段流动的乐句后常跟着短促灵巧的语气词、衬词,常用真声直声的拖腔来抒发情感,结合虚声演唱,丰富音色的变化等。其实,民族歌曲与戏曲音乐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长于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都注重旋律与歌词的语调性紧密联系,演唱上都讲究字正腔圆,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传统文化的传播使者。戏曲音乐在声腔系统的基础上,可以大胆地利用民歌的音乐素材,借鉴其节奏、旋律、织体或唱法,注入新鲜的“血液”,使每部戏的音乐都独具风韵    

(二)借鉴通俗化的音乐表现    

流行音乐是较随意较开放的,容易引入新的音乐元素,而戏曲音乐这一古远深厚的中国传统音乐之粹要直接利用流行音乐的音乐素材,是有一定困难的,也应当做一些限制,这样才能将原汁原味的核心精神传承下来。然而,戏曲的普及推广,却完全可以采用在创作中多与通俗音乐相结合的形式来助力。如李玉刚的代表作,就很好地结合了戏曲经典唱段及通俗音乐,确实让更多非戏曲爱好者感受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    

另外,戏曲音乐本身的一些通俗化、平民化的作品,也能起到推动的作用。如京剧《杨贵妃》的尾声主题曲《梨花颂》是贴近大众的一部小品,旋律动听,演唱难度相对较小,但并未削弱戏曲的韵味,得到了很多戏迷的喜爱。如果多一些优秀的具有戏曲风格的通俗歌曲,或每一部戏曲作品都能有一两首朗朗上口的通俗化的主题曲,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去了解戏曲。    

(三)丰富音乐的和声色彩    

大部分的戏曲音乐均为单声部旋律,似乎缺乏了一种感染力。对戏曲音乐的纵向改革,并不困难。戏曲声腔在一些合适的段落,可适当调整作曲手段及音域控制,以获得更丰富的和声色彩、更充沛的情感表达;演唱时,也可以多采用一些齐唱、和声的部分,适当地弱化嗓音的个性、控制音量,使艺术处理效果更加立体,如越剧《孔雀东南飞》中的《惜别离》,传唱度较高。    

(四)结合西洋作曲技法    

戏曲听众常有这样的疑问,如此反复重叠而又不完全重复的旋律,如何能摸清其中的规律呢?只有通过对戏曲地不断接触,才能逐步理解,戏曲旋律这一程式化特征,是在戏曲的剧种板腔规律、流派润腔和依字行腔的特点三方面因素作用下形成的。旋律的创新需要在程式化的唱腔规则上引入“新鲜的血液”。比如作曲家何占豪在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巧妙地借鉴了越剧音乐——浙江民歌小调的元素——作为主要音乐动机,结合西方作曲技法,创造出民族交响的经典,获得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共鸣。民族化的西洋音乐才能独树一帜、流芳百世,同样传统音乐坚持民族之路,才能永葆艺术生命。 

图片

图片

 戏曲表现手段的创新   

 所有音乐的表现形式都是从不断的借鉴中创悟出来的,可以涉及到新颖的题材选取、灵活的编剧技巧、演员的二度创作、环境的利用、现代舞台造型的营造等各个方面。   

 如京剧《奇双会》中《写状》、《三拉》这两折,内容本来是带有很大悲剧色彩的,可剧作者选取极富有特色的视角,用喜剧的手法来处理,使全剧充满着人情味,深受观众喜爱。    

再如作曲家谭盾的作品,除了对声学的探索,还有很多“形式主义”的点子。比如他位于朱家角的庭院实景昆曲《牡丹亭》,节选戏曲作品的核心部分,化冗长为集中,利用课植园与戏中相似的场景 ,通过湖中泛舟的形式,突出了原是伴奏部分的民族乐器,保留了这部昆曲的精华部分的同时,更添韵味,让观众身临其境地得到传统文化的美的享受。这些扎根于传统文化表演形式的创新,也是很值得采纳吸收的。   

图片

 
图片

戏曲宣传方式的创新 

在当今的“地球村”里,媒体对中国戏曲的宣传和普及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对传统戏曲的宣传手段不能仅停留在剧院海报网站,需要更新的宣传理念,多利用新传媒的影响力。如多部经典越剧电影,使许多优秀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再如浙江小百花在上海多次演出的经典剧目,都轰动一时,这都归功于绚丽的舞台美学及全新的宣传策略。团长茅威涛引入了许多新鲜的理念,借助各种信息平台,用夺人眼球的标题性诗词吸引观众,她的戏在引起各方争论的同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外许多剧院也开始根据各名角的特色发展出一些周边商品进行宣传。 

图片


现代媒体的力量是巨大的,除了剧院独立的宣传外,一些电视戏曲比赛也起到了很好地推动作用。如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全国少儿京剧电视大赛”、“寻找七仙女”、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主办的“越女争锋”等节目都是很好的范例,许多观众就是通过这些大赛了解了戏曲。    

白先勇的昆剧《牡丹亭》巡演以及昆曲成为“非遗”代表,这样的形式和名号确实使其得到了更多的聚焦关注,无形中成为的宣传的媒介,使大众重新去认识昆曲,不仅鼓励更多年轻人学习、传承昆曲,还壮大了戏迷队伍。   

 相信这些改变会使更多观众有兴趣深入戏曲,通过各种赏心悦目的艺术形式,达到净化、愉悦心灵的审美效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