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婉容与2名侍卫私通怀孕,生下一女婴,溥仪得知后:一人给400大洋

 新用户8926AVU2 2022-09-08 发布于北京

抛去她的皇后身份,她也不过是一个平凡的女子,有着七情六欲。

只不过在那个激流勇进的年代,普通人尚难自存,作为倾覆的清王朝的皇后,婉容的身份和地位,倒成为了束缚她一生的枷锁,以至于最后落得个凄惨的下场。

文章图片1

一、被束缚的人生与裹挟利益的婚姻

从小长在紫禁城中的溥仪,依旧享受着皇帝的待遇,听到的也都是希望他能够恢复祖业的教导,对于革命事业十分痛恨;

再加上北洋政府等限制,溥仪一直觉得被束缚住了手脚,没有办法完成自己的抱负,事业如此,婚姻也是如此。

在溥仪十五周岁的时候,大婚一事便提上了日程,而有着皇帝尊号的溥仪,在这件事情上其实也没有分毫的选择权,只能按部就班。

文章图片2

而作为末代皇帝,溥仪对于自己的婚姻,甚至是个人命运都没有任何的掌控机会。

对于皇后的最终人选,各方势力蠢蠢欲动。

其中,宫中的敬懿太妃和端康太妃的矛盾最为突出,溥仪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两个太妃都想找一个跟自己亲近些的当皇后。这个争执不单是由于老太太的偏爱,而是和将来自己的地位大有关系。”

文章图片3

最终的选择由皇帝来决定,当然这个也不过是走个过场。四张女孩的照片被送到溥仪面前,那时候他的想法是:“这四位姑娘的玉容,在我看来,都是一个模样,每位都有个像纸糊的桶子似的身段,脸部很小,实在也分不出丑俊来,如果一定要比较,也只能比一比谁的旗袍花色特别些。”

于是,溥仪就在一张“似乎顺眼一些”的照片上画了圈。

文章图片4

这个被圈起来的女孩不是婉容,而是才12岁的文绣,是敬懿太妃所中意的女子。

对于这一结果,端康太妃十分不满意,找人劝说了溥仪后,最终决定婉容为皇后,文绣为妃。

由此来看,这桩婚事,从一开头就无关婚恋自由与真情实感,充斥的都是算计和利益,这也为三人之后感情的悲剧奠下了基础。

文章图片5

1922年12月1日,宣统皇帝溥仪举行大婚典礼。

婚礼奢华而隆重,据“庆贺瞻礼人员登名簿”记载,参与婚礼的有头有脸的的人物便有237人,一时间,大街小巷无不在讨论溥仪大婚一事。

不过,或许很少有人关注到的一点是,成婚时的溥仪和婉容,仅仅只有16岁而已。

而他们的婚姻,从一开始便是基于利益的计算。

文章图片6

二、无爱的婚姻,绝望的皇后

从两人成婚后至婉容身死的经历来看,两人之间的情感其实不算深厚,或许连爱也难以沾边。

对于溥仪而言,在他16岁迎娶一后一妃时,他完全没有想过夫妻、家庭这些概念,他只是觉得,自己成了家,是自己成年的标志,从此刻起,自己要努力亲手恢复祖业。

文章图片7

这份对于感情的淡薄,让溥仪似乎成为了这场婚姻中冷眼旁观的那一个,这也或许解释了为什么,在大婚当晚,溥仪没有留下和婉容同房的原因。

在自传《我的前半生》中,溥仪回忆道,当他踏入坤宁宫的时候,“我觉得憋气,连新娘子是什么样子也没兴趣看了—屋子又暗得很,也实在看不清楚。她坐在炕上,低着头,我在旁边看了她一会儿,这个凤冠霞帔浑身闪着像碎玻璃似的反光,一声不响的'皇后’,令我觉得生疏得很……我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想起了我的养心殿,我开开门,回去了。“

文章图片8

那么婉容对于这桩婚姻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根据她的弟弟润麒回忆,在出嫁之前,自己经常看到婉容在闺房中默默地流眼泪,出嫁的那一天,她和母亲呆在一起,一直哭着。

在他的印象中,姐姐婉容是个善良、仁义的人,从来不发脾气,对待他人也十分有礼貌。

文章图片9

实际上,婉容也当得起一声“才女”的夸赞。

其父为内务府大臣荣源,他一直主张男女平等,因此婉容从小便接受了教育,在读书习字的同时,还学习英语,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出落得美丽大方。

在那个新旧交替之争的年代,受过良好教育的婉容更偏向于支持一夫一妻制。

文章图片10

但是,由于家庭背景和封建意识的束缚,她内心对于传统礼制又极其遵从,这也导致了她对于溥仪的另一个妻子文绣,始终有着说不清的敌意。

在新婚之后,婉容和溥仪度过了或许是两人最为恩爱的时期。

因为婉容受过西式学堂的教育,正好溥仪对于西洋文化也很感兴趣,两人在精神层面可以说是找到了知己。

文章图片11

溥仪还曾为婉容聘请过英文老师,还曾经为她写过一首诗:“月亮出来了,她坐在院中微笑的面容,忽然她跳起身来,冲着月亮鞠躬,一面说,好洁净的月儿,弗呢来个哉。”

年少时或许能够满足于这些暧昧和陪伴,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婉容对于爱情,有了更多的渴求与希望。

文章图片12

但是,当时的溥仪,一方面将精力投入到了“恢复祖业”的大事中,另一方面,因为自己的生理缺陷,没有办法过正常的夫妻生活,对于自己的两位妻子,感情一直是淡薄的。

文章图片13

孙耀庭曾经侍奉过婉容,他回忆道:“起先皇后的脾气挺好,皇上常到储秀宫里来,却很少宿夜,只是说了会话。玩玩就走;后来皇上来的次数也越来越少,她脾气也变得不太好,有时候在屋里绣花,突然就停了下来,面壁而坐,半天不吭一声;每当这时,我们就得格外小心伺候。”

文章图片14

深宫的禁锢,丈夫的冷漠,于是就这样一点点消磨了婉容的温柔,她开始借助香烟和鸦片来缓解自己的苦闷,慢慢地堕落。

在这之后,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溥仪婉容离宫前往天津。

在这里,婉容进一步感受到了现代文明,她也开始学着改变自己的外貌,换上旗袍,烫波浪卷,涂口红。

文章图片15

爱德华·贝尔是这样描述当时的婉容的:“伊丽莎白俏丽的容貌令外国人侧目,但她目光中也充满了慵懒和孤独。”

这份孤独当然来自丈夫溥仪的冷漠。

婉容不知道为何丈夫如此,也只能将这份猜疑和不安都转到文绣的头上,她的苦闷与烦恼,在她这篇1931年的笔记中便可见一斑:

文章图片16

“吁嗟亲爱的!不知道你心中到底有怎么感想?不觉令人好恨,绝不该将臣妾嫁与有妇之夫。就说前数年在张园,我总是怀疑你与淑妃很要好的时候,我心中十分悲伤,终日终夜终刻无一时不是悲泣,所以忧思过度,以至经痛和腹泻一直不停,能有近百天。因此,才有现在的神经衰弱。可是,我也没有牢骚埋怨过,每天见人时候还必须洗面赔笑,那时,谁也不知道我心中之苦。”

文章图片17

婉容和文绣之间的不和最终结束于1931年8月,文绣向溥仪提出离婚之时,婉容以为自己胜出了,却没想到却是掉入了更深的地狱。

文章图片18

因为离婚的耻辱,再加上溥仪的“复国梦”一直受挫,恼羞成怒的溥仪将自己怒气发泄在婉容身上,在自传中,他提到:“自从她(皇后)把文绣挤走之后,我对她有了反感,很少和她说话,也不太关心她的事情。”

生活愈发不如意的婉容更加依赖香烟,她的心态也愈发被苦闷不得志的日子所折磨,信念逐渐崩塌,最终只剩凄凉。

文章图片19

三、私通侍卫,苦痛折磨终疯魔

溥仪的七妹曾经回忆说:“皇后长得非常标致,个子瘦高,也有文化,大哥当时一心想复辟,不会把爱给妻子,孤寂与心事忡忡使她变得很古怪……我们都知道,这种家境使她心理已经变态了。”

被折磨了多年之后,婉容的骄傲与底线终是被突破,曾经那个大家闺秀不复存在。

在1932年,婉容前往旅顺,与在此任伪满洲国执政的溥仪会和。

文章图片20

本以为与丈夫的见面可以缓解内心的伤痛,但是溥仪的无视以及日本人的监视更加加重了她的苦难。

在这种情况下,婉容选择了投入他人的怀抱。

根据溥仪的御前侍卫李国雄在《伴驾三十年》中的记载:

文章图片21

到了旅顺之后,后宫的男女大防就松弛了许多,皇后和几个格格也能经常和我们几个(侍卫)随便见面了,皇后偶尔还会把我们留在宫中“凑手”,陪她和格格们玩纸牌.....我怀疑她和祁继忠的私情关系就是这个时候开始的。

皇后当时睡懒觉,经常日上三竿也不起,溥仪便派我们几个去请,可派的人无非是我,祁继忠,李体玉三人。

文章图片22

有好几次,我到她的寝宫门前,见门故意裂开一条缝,皇后躺在床上并没有睡。“老爷子该起了,老爷子该起了,皇上让奴才来叫了。”

我招呼了半天,她也不起,还故意一转身,把被子带开,露出半裸的身子来,几次都是如此,我(苦不堪言),觉得能躲开这个差事才好,祁继忠和李体玉则不然,他们两个很积极。

文章图片23

祁继忠和李体玉,便是婉容的出轨对象,他们两人在当时都可以说是溥仪眼前的红人:祁继忠被溥仪提拔为奏事官,在不久后远赴日本留学深造;而李体玉则极得溥仪的信任,甚至于在夜晚本应贴身守卫溥仪的时候,他还偷偷去和婉容私会。

后来溥仪回忆道:在“满洲国”的时候,婉容因为时常跟一个姓李的“听差”接触,一来二去,就产生了感情。

文章图片24

为避人耳目,两人很少当面说话,大多数是通过婉容屋里伺候她的一个老妈子来相互递信儿。

当然,纸包不住火,有佣人向溥仪告发了这件事,溥仪截到了两人互相传递的纸条,并在一个夜晚将两人抓奸在床,而更令他无法接受的是,当时,婉容已经有了身孕。

对于这个孩子的去留,婉容显出了前所未有地决绝,她长跪在溥仪的身侧,提出的要求是,如果孩子生下后,溥仪要承认这个孩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不行,生下孩子之后,要允许孩子悄悄在外边养着。

文章图片25

面对妻子的背叛,溥仪是这么描述自己当时的心情的:“1935年,由于她有了身孕并且将近临产,我才发现了问题。我当时的心情是难于描述的,我又愤怒,又不愿叫日本人知道,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她身上泄愤。我除了把和她有关系的人和有嫌疑的人,一律找词驱逐之外,还决定和她离婚。”

于是,溥仪要求日本方面将祁继忠从军校开除并召回国内,并且驱逐了李体玉,但在驱逐之前,溥仪竟然还赐予了他们400大洋的盘缠路费。

而对于之后婉容生下的女婴,溥仪自己回忆道是孩子生下来之后当时就死了,便命人将孩子扔进了炉子之中。

这一连串的打击让婉容再也撑不下去了,她的神经官能症愈加严重,变得疯疯癫癫,就这样糊里糊涂地过了10年之后,在1945年8月,满洲被攻占,婉容被关押进监狱,在癫狂中孤独地死去。

文章图片26

回顾婉容的一生,是凄惨的,痛苦的,压抑的。被皇后的这一身份所束缚,就注定了她不可能拥有像常人一样的生活。溥仪曾这样回忆婉容:

“长时期受着冷淡的婉容,她的经历也许是现代新中国的青年最不能理解的。她如果不是在一出生时就被决定了命运,也是从一结婚就被安排好了下场。我后来时常想到,她如果在天津时能像文绣那样和我离了婚,很可能不会有那样的结局。”

对于婉容来说,生在那样的一个封建家庭中,早就注定了她被束缚封锁的命运,可惜,她没有能够像文绣一样,拿出勇气挣脱这囚笼,也或者说,婉容也试过争取,试过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她的抗争注定会走向失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