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青往事:当年插队时,喜欢上了大5岁农村姑娘,最后俩人结了婚

 故事汇计划 2022-09-08 发布于湖北

张文杰老人今年已经70多岁了,现在和老伴李爱琴住在儿子给他们盖的二层小楼房里,里面有暖气,还有空调,一点都不比城里差,张文杰老家是北京的,当年插队来到了陕北,后来娶了现在的老伴李爱琴组建了家庭,就一直留在了陕北生活。

虽然张文杰没有回到了城里生活,但是张文杰的两个孩子都在北京安了家,儿子张海涛上了一个农校,后来做了厨师,靠着自己一路打拼,硬是闯出了名堂,现在在北京开了三家饭店,女儿张小月从小就聪明好学,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现在是一名律师,老公是一名大学老师,本来两个孩子打算接他们去北京生活,可是已经习惯了农村生活的张文杰没有同意,两个孩子一商量就给父母在农村盖了二层小楼房。

现在现在生活是好了,但是当年张文杰可是吃了不少苦,尤其是他和老伴李爱琴的婚姻,更是一波三折,每当想起这段往事,张文杰心里总是很难过。

1968年高中毕业的张文杰,就直接插队来到了陕北甘泉县白庙公社王家沟当了一名知青,他来王家沟是介绍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和张文杰一起来的还有他班上的二十五名同学,他们被分带了三个不同的生产大队,张文杰分到了一队。

一队生活条件要比其他大队要艰苦,老乡的生活过得不是很富裕,为了能够给知青创造一个好的环境,队长马海荣和老乡一起给知青搭建了三间茅草屋,虽然是茅草屋,但是里面的生活用品都是一应俱全,买生活用品的钱都是老乡自己凑的。

知青们第一年的口粮是由县知青办给大家伙统一发放,每个人每个月有15斤白面和10斤玉米面,另外每个月还有半斤肉,为了方便照顾知青的生活,队长专门安排了队里的社员李爱琴负责给知青做饭,李爱琴老公原本是队里小学的老师,后来因为下了好几天大雨,学校的教室塌了,李爱琴老公为了救孩子不幸去世了,现在李爱琴一个人生活,知青来了之后队长就让她负责给知青做饭。

李爱琴性格很开朗,和知青们的关系相处得也非常好,平时知青们的衣服都是她帮着洗,到了第二年知青的口粮都由各生产大队负责,知青们口粮也由原来的白面变成了高粱面,就是玉米面也很难吃上一顿。

很多知青都跑去找队长,希望能够给他们改善一下伙食,队长也很为难,不是队长不给知青吃,而是白面非常紧缺,平时老乡都吃不上,只有过年的时候,给家里的孩子做顿白面馒头,队长答应知青每个月会给他们做一顿白面馒头。

来陕北第三年庄稼大丰收,家家户户粮仓都装满了,这一年过年队里宰了一头猪,给知青们做了红烧肉,这是知青来陕北第一次这样大口吃肉。

1972年负责给知青做饭的李爱琴突然晕倒了,去医院检查时,医生说是因为贫血,原来这些年李爱琴不仅要负责给知青做饭,家里还有三亩地要耕作,家里的粮食李爱琴多卖了换了钱,给孩子们买了学习用品,因为常年的辛苦劳作才患了病。


张文杰了解后对李爱琴非常佩服,因为李爱琴身体虚弱,医生说最好的办法就是给李爱琴输血,但是医院暂时没有与李爱琴血型匹配的血,因为李爱琴是O型血,张文杰的血型刚好和李爱琴匹配,他毫不犹豫给李爱琴献了血。

因为这件事情,李爱琴一直对张文杰比较感激,李爱琴没有想到张文杰会给自己主动献血,1973年知青们接到通知说是去公社开会,原来是公社有两名招工招干的名额,一个是去县农场去做饲养员,另一个是去县煤矿上班。

队长让大家踊跃报名,因为这一年有些知青已经接到了返城通知,还有的觉得这两份工作都不太好,尤其是煤矿上班,大家觉得比较危险,倒是农场有两个人报名了,煤矿的名额一直没有人报。

队长就问张文杰愿不愿意去,张文杰犹豫之后答应煤矿上班,主要他是想多挣一点钱去帮李爱琴,他也想帮着队里的孩子给他们卖点学习用品,可是到煤矿上班第二年就发生了事故,张文杰不小心被落下来的煤块砸中了腿住院了。

李爱琴知道之后就跑到医院去照顾张文杰,幸好张文杰并没有什么大碍,只是腿骨折了需要休息,在医院里李爱琴细心照顾着张文杰,两个人也因此产生了感情。

1975年张文杰向大自己5岁的李爱琴求婚了,但是却被李爱琴拒绝了,李爱琴觉得自己配不上张文杰,但是张文杰是真心喜欢李爱琴,后来李爱琴还是被张文杰的真心所打动,答应了张文杰,但是两个人的婚事却遭到了张文杰父母的反对,父母觉得李爱琴是农村的,两个人在一起不合适,最后张文杰并没有听从父母的意见,而是选择和李爱琴在陕北结婚,以至于到了1985年张文杰才带着老婆李爱琴第一次回家见父母。

结婚之后李爱琴给张文杰生了一儿一女,1982年张文杰以留守知青的身份获得了在县农教局工作的机会,一直干到了退休,现在张文杰和老伴的生活过得很幸福,他说当年留下来是选对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