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曾师智慧,品百味人生

 曾仕强 2022-09-08 发布于北京

文/李祥春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无数经典。

《易经》是一部源自上古的奇书,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它博大而精深,古老而深邃,蕴藏着远古圣贤无穷的智慧。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经典的传承离不开每位教育工作者辛勤付出。

曾仕强教授一生致力于传承弘扬中华道统文化,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诠释了易经的奥秘。

大到国家政治博弈,小到夫妻矛盾,易经为我们揭示了许多人生哲理,如何去调整和化解人生中的种种挫折和困境,包罗万象,受用不尽。

鄙人有幸受教,感恩曾师智慧,悟人生哲理,偶有感发,因有此文,与天下易友共勉之。

做人不计较

人不能斤斤计较,人人斤斤计较就常常不愉快时时痛苦,千万记住,我们是来享受上天安排的过程,而不是计较结果。

别人不计较,不是因为真的傻,而是人家有大智慧,总把别人当白痴,最后我们才发现自己才是白痴。

不计较,让我们能把心放宽,不拘泥于牛角尖,道家有云:执着有度,顺其自然。

一个人过得好不好,就看他是否能看开事情,凡事懂得放下,不强求,不计较,知足常乐,是一个人最大的福气。

《论语》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蔺相如不计较个人私怨,把国家利益放在前面,廉颇负荆请罪,让将相和成了一段佳话。

《论语》中的一段对话,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 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所谓忠恕之道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己,凡事不能太过计较,容得下别人,自己才能过得舒坦。

心态决定生活状态。一个人的心里若是装满了计较,那生活里也必然处处都是怨言,哪里还能称心如意呢?!

做人凭良心

什么是良心?良心是做人的原则,良心是处事的标准,良心是善良的根本,良心是人品的守卫。

凡事要跟着良心走,不要被欲望带着走。人最要对得起自己 ,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人人凭良心  时时立公心 立德先立心。

只要每个人不管你在什么职位,你在什么行业,不管你多大年龄,不管你是男是女,你只要凭良心为人民服务,社会就太平。

一个人问心无愧,他就心安理得,良心是在为我们自己累积福气,我们的良心就是我们自己的“守护神” 。

《孟子·尽心上》第八章:“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由斧斤之于木,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

在这里,孟子以牛山之木劝诫人们不要放弃了良心。

孟子认为良心是人所共有的原本之心,良心是我们自己正确的价值认识和判断,曾师一直强调做人一定要凭良心,做良心人,做良心事,人生才能无往不利。

在《易经》的泰卦之中就有这样一句话——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我们只要内心向善,遵循正道,用光明正大,来实行自己的言行,人生一定可以无往不利

做人有底线

人做任何事 ,都要有个度 ,适可而止 ,恰如其分 ,做人有原则,做事有底线,才是真聪明。

含含糊糊不含糊,马马虎虎不马虎,随随便便不随便,我们以礼待人,和颜悦色,但内心始终有原则有底线有边界,不能让别人把善良当软弱。

《易经》:“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有底线的人,才活得有尊严,有底线的人,才活得有骨气,有底线的人,才活得更精彩!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升的过程,活到老,学到老,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遇到很多对你人生有很多启发和启蒙的人。

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我们才能不断成长,让自己的人生变得精彩,活的舒畅!

在第3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谨以此薄文献予天下所有教育工作者,祝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也希望更多人能受教曾师智慧,开启自己的智慧人生,让自己未来的人生路越走越平坦!

END


作者简介:

李祥春,福建泉州人,曾仕强老师的铁粉。热爱传统文化和国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