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条件下的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型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以及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体系、多元治理体系构建等,都体现出了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特点。
职业教育的发展依赖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但目前来看,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其中,有相关政策贯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但更多则源于人们对职业教育认识不足,甚至存有偏见。人们没有认识到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这在无形中限制了很多工作的推进。因此,如何改变人们的认知,提升企业的积极主动性,发挥企业作用,是当前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总的来说,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需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总书记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
此外,总书记还指出,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应该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在职业教育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增进师生和人民群众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信息化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
二是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
目前来看,职业教育信息化缺乏顶层设计,信息化没有与职业教育相关业务深度融合推进,各类职教改革发展项目之间缺乏基于信息化的设计和统筹。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融合,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具体到学校,就是要以信息化为总抓手,加强顶层设计,将信息技术与学校各项工作深度融合,统筹推进学校改革发展,通过学校信息化规划去落实学校事业发展规划。
三是强化改革,系统推进。
结合学校事业规划,围绕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贯彻新发展理念,确立以教育信息化引领、驱动和支撑学校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同时,将信息化融入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师生发展、军民融合与社会服务等各方面,系统推进各项工作任务,推动国家相关政策文件和改革举措等顶层设计的创造性落地实施,切实解决信息化与学校业务工作“两张皮”的问题。
四是全员参与,强化协同。
职业教育信息化是抓手,更是系统工程,涉及职业教育与职业院校承办者、投资者、师生、合作方等各个方面。
职业教育信息化中数据是核心要素,要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以数字化转型为目标,推进职业教育技术与业务融合创新、数据与业务融合创新、业务之间融合创新,打破打通各种壁垒,构建一体化系统平台,实现跨部门、跨系统、跨业务,甚至跨层级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同时也会涉及相关权利分配和利益调整,所以需要在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引领下,全员参与,多方协同。
当然,网络安全也是职业教育信息化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总书记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面对复杂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要坚持国家总体安全观,各方面齐抓共管,切实维护网络安全。我们要清晰认识当前网络安全的显著特征:
网络安全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同其它方面的安全有着密切关系;网络安全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其威胁来源和攻击手段不断变化,需要树立动态、综合的防护理念;网络安全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当今世界是开放的网络社会;网络安全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也就是没有绝对安全,避免不计成本追求绝对安全;网络安全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维护网络安全是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师生等多方协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