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锻造经典!——从20磅炮到L7 105毫米坦克炮「2」

 朝_五_晚_九 2022-09-08 发布于湖北
文章图片1

从20磅炮到L7 105毫米坦克

文章图片2

英国是坦克的发明国,在现代高性能坦克炮的发展史上,英国人也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20磅坦克炮到L7 105毫米坦克炮,锻造经典的不平凡之路不应被历史所遗忘。

文章图片3

由QF20到L7 105毫米坦克炮

QF 20磅坦克炮由皇家兵工厂研制,目的同样是替代QF 17磅炮,也就是说它是与QF 32磅炮进行竞争的一个竞型方案。QF 20磅坦克炮是QF 17磅炮的有限放大版本,同样配备了次口径穿甲弹、被帽穿甲弹,口径83.4毫米,身管长66.7倍径,是当时世界上初速最高的坦克炮。发射APCBC/T炮弹初速为1020米/秒,在100码的距离上能够击穿211毫米的垂直均质装甲钢板;发射APDS炮弹初速为1466米/秒,20磅APDS Mk.3在1000码的距离上能够击穿330毫米的垂直均质装甲钢板,在2000码的距离上能够击穿290毫米的垂直均质装甲钢板;发射20磅APDS Mk.3弹药打击以30度放置的均质装甲钢板,在1000码的距离上穿深为87毫米,在2000码的距离上穿深为77毫米。虽然在绝对火力性能上,QF 20磅坦克炮与QF 32磅坦克炮略有差距,但较之QF 17磅炮还是进步明显,况且其结构紧凑、适装性好、定装药射速快(QF 32磅炮是分装药设计)的优点是极为突出的。也正因为如此,在QF 20磅坦克炮与QF 32磅坦克炮的角逐中,前者很快脱颖而出,成为英国中型坦克的标准军械。

文章图片4

装有QF 20磅坦克炮的“百人队长”Mk3中型坦克首先大获成功,随即开始了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先是1952年,QF 20磅炮跟随着“百人队长”Mk.3坦克进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陆军服役。然后是1958年QF 20磅炮又跟随着“百人队长”Mk3坦克进入以色列国防军服役。此后,丹麦、约旦、新加坡、南非和瑞典军队也都借“百人队长”Mk3坦克的引进获得了QF 20磅坦克炮。不过,QF 20磅坦克炮的扩散,又不仅仅限于搭“百人队长”Mk3的顺风车。事实上,作为当时西方世界最出色的紧凑型坦克炮,除英国人自己外,当时很多西方国家在研坦克项目也纷纷将QF 20磅坦克炮作为首选军械。比如,在美国陆军1949年的T42中型坦克项目中,就有考虑安装QF 20磅坦克炮的方案。虽然最终的T42中型坦克项目并没有将QF 20磅坦克炮搬上自己的底盘,但基于90毫米 M3A1坦克炮所研发的T119坦克炮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诸多QF 20磅坦克炮的设计特点。除了身管长径比有所调整外,T119 90毫米坦克炮药室容量与之前的M3A1坦克炮是一样的,但换装更强大的发射药使其膛压大幅上升,适配的T33E7型曳光穿甲弹弹头重量38磅,发射初速可达到914米/秒,早期的主炮发射高膛压炮弹有危险,所以T24的弹壳略微长了一点,因此T24型穿甲弹也没法适配以前M1、M2和M3坦克炮,但T119可以发射之前的M3A1使用的M19穿甲弹。除美国的T42中型坦克项目外,瑞士的Panzer 58中型坦克项目也将QF 20磅坦克炮考虑在内,并且其中一台预预生产型样车也的确安装了一门QF 20磅炮。另一个能证明QF 20磅坦克炮大获成功的是使用时间,自1948年列装服役之后,QF 20磅炮使用于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以及安哥拉战争。直至1977年,澳大利亚陆军使用“豹”1主战坦克替代了使用QF 20磅炮的最后一批“百人队长”Mk3中型坦克后,QF 20磅坦克炮的正式服役生涯方告结束……

文章图片5

虽然从1948年到1977年,QF 20磅坦克炮的正式服役生涯长达29年,但在西方世界的主流军事国家,其服役时间不到10年就被大规模淘汰了。究其原因是出现了更好的替代品,也就是L7 105毫米坦克炮。50年代初,为取得对苏T54中型坦克D-10T 100毫米坦克炮的火力优势,又考虑到QF 20磅炮身管长、管壁厚,仍有很大的挖潜空间,英国方面将之扩膛为105毫米坦克炮。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关于L7 105毫米坦克炮系由QF 20磅坦克炮扩膛而来的说法虽有些简单化,但并不是没有根据的。其依据之一是L7 105毫米坦克炮研制初衷,就是发展一种体积与QF 20磅坦克炮基本相同,能够互换的新型坦克炮;依据之二则是在美国1956年年底到1957年年初的T95中型坦克计划中,共推出了ABCDEFJKMNO等多个方案。其中J方案尝试在T95炮塔上安装英国105毫米火炮的可能性,在当时这款火炮在美国经常被称为EX-20磅火炮或者X-20磅火炮,因为美国人认为L7 105炮就是从QF 20磅炮扩膛发展来的,使用这种英制105炮的坦克样车预计只有41吨多一点,而且安装可以稳定装置。方案K则尝试将这种所谓的EX-20磅火炮安装到M48A2的底盘上,虽然并未成功但为M60坦克安装L7的本国生产版奠定了基础。此时美国许可证生产的L7 105毫米炮被成功投入量产,对比原有的英制L7炮,美国自产的L7 105炮更轻,方案L就将这种新型火炮安装在一个T96型炮塔上,美国版本的L7 105毫米当时暂被称为T254型105毫米炮(正是未来的M68型105毫米火炮),方案L得益于本国产的L7火炮较轻,战斗全重也下降到了40~41吨;至于将L7 105毫米坦克炮视为由QF 20磅坦克炮扩膛而来的第三个依据则是70~80年代初,我国军工系统的一系列内部资料(已解密),这些资料的内容来源主要是那个时期我军工系统人员对西方国家相关领域的出国访问成果,由于时代的特殊背景,当时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在某些军工领域对我国开放力度较大,很多东西可以说是敞开了看,很多问题也可以坦率地问,所以由此编撰而成的资料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这其中华东工程学院情报资料室1981年元月出版的《国际弹道会议录译文选》等资料,均明确标称L7 105毫米坦克炮系由带中部抽烟装置的QF 20磅B型坦克炮扩膛而来……

文章图片6

抛开关于L7 105毫米坦克炮是否由QF 20磅坦克炮扩膛而来的争论不提,基于QF 20磅坦克炮发展而来的L7 105毫米坦克炮仍有51倍口径,这样既增大了弹底推力面积,又能保证加大装填密度后火药仍能在膛内完全燃烧,并充份膨胀做功,获得发射脱壳穿甲弹1470米/秒的初速。同时,L7 105毫米坦克炮在研制过程中,又吸收了很多QF 32磅坦克炮的内弹道研究成果,在1500米距离上获得相当于L1A1 120毫米重型坦克炮的威力,从而成为英国标准坦克火炮,并在此后先后被美国、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国引进。事实上成为了北约和西方世界的制式装备,英国也由此在西方世界确立了坦克炮霸主的地位。有意思的是,后来进一步证明L7 105毫米坦克炮是一种经典设计的原因,并非是其击败了外国类似型号的挑战,而是面对英国自己研制的升级换代产品,L7 105毫米坦克炮仍然显示出了自己的优越性。L7 105毫米坦克炮于1958年研制成功,从60年代初开始流行,此时英国军工系统适时地将目光转向了下一步的抗争。可惜的是,这次英国工程师不像发展L7 105毫米坦克炮那样以巧制胜,而是遵循传统,着眼于扩大口径。正巧这时英国的电渣重熔钢技术获得了突破,于是决定研制一种110毫米口径的中型坦克炮,以期获得一种威力向L11 120毫米重型坦克炮看齐,体积、重量、射速和弹药基数与L7 105毫米坦克炮又基本一致的中型坦克炮。就这样在1969~1970年期间,一种可以L7进行工程互换的“110销售炮”问世,英国人自认这是取代L7 105毫米坦克炮的换代产品,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好的坦克炮。可惜无情的对比很快浇了英国人一头凉水,1975年开始,美、英、西德三方为美国M1主战坦克火炮选型展开了激烈竞争,然而就在第一次比试中,英国的EXP14M型110销售炮因仅配有短圆柱旋转稳定脱壳穿甲弹,不仅威力不如西德RH120滑膛炮和美国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M68型105毫米坦克炮(实际上就是美国版本的L7A1 105毫米坦克炮),而且在精度方面也不十分理想。首次比武失利英国不得不放弃110毫米口径销售炮,转而大量投资加速发展L7 105毫米线膛炮用长杆弹和第三代120毫米线膛炮,西德进而将试验中的120毫米滑膛炮推向了生产线;美国则为M68 105线膛炮研制了XM774长杆贫铀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弹。此后,英、美、德三国又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坦克炮比武,105炮在前两次比武中始终保持着与第一名不大的差距。这足以使其名声大噪,并促使人们再次认真审视这型坦克炮的设计合理性,为其保持至今的旺盛生命力奠定了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