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中山书法

 荣纳堂 2022-09-08 发布于天津
我们伟大的孙中山先生,虽然满腹才学,也是个文化人,但是他并非以书法著称于世,其书法也并非他的长项。但是他仍然又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的墨迹墨宝,值得我们好好珍藏。
孙中山 (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
孙中山一生东奔西走,日理万机,流离劳顿,席不暇暖,于艺文之事似应无暇旁及,所以他没有多少时间临池习帖,练习书法。但他在童年时代曾经有过严格的描红习字之基本功,据说他早年在私塾中曾学习颜体字帖。又长年挥毫不断,通过自己长期的亲自著文书写,其书法技法日臻熟练,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
孙中山书法《天下为公》欧宝龄说,书法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反映人的素质和修养。
所谓字如其人,从孙中山书法中同样可看到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孙中山由于他博爱的胸襟,所以他的人格都反映在书法里面。他的书法不是作为纯粹的写字,而是表达他一种情怀、情操,所以很有感染力。
给予一种鼓舞,一种激动的力量。比如“天下为公”,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天下为公就是一种人类的理想,世界大同,都是世界趋于和平,人类趋于和满幸福,在书法中表达很简洁就流露出来。
细看他的楷书,结构完全独立化,并且自带书体的语言力。不全像但又有唐楷的影子。这与学习有关系,对晋唐书法有研究的人都知道古人的书法绝不停留在笔法的章法上面,更重在气韵。
所以根据这一点,看得出孙先生是认真学习过古人字帖与书法的,对这一类的传统书体有过研究。
中山先生的字,结体紧密,气象雍容,有一种大家风范。他放笔直书,随意挥毫,不受任何拘束,但不离书法其宗,刚劲有力的书法中透出了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不拘泥于传统布局排列,突破旧规,而更注重书写内容及笔下情感的表达,一气呵成。
中山先生是一位革命的实践者,不可能临池学书般地只专心于书法。
他的书法不是练出来的,而纯粹是从心灵里流露出来,是以其特殊的政治地位与伟大理想自成一体,“字如其人”在孙中山先生身上得到完美的体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