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不仅出土了举世闻名的龙凤纹玉圭、人形玉璜和组玉佩(在《西周玉器③玉圭和玉璋》《西周玉器④玉璜》《西周玉器⑤组玉佩》分别有过描述),还出土了我国最早的玉覆面,精美的玉人、独特的鸟形玉戈和罕有的玉鼓也广为人知。 ![]() 玉覆面是最早出现在西周,流行至汉代。1992年在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31号墓(晋献侯夫人)玉覆面,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玉覆面。它由79件各色玉件组成,每件玉饰上均设计有对穿孔,用以系缀于纺织品上。 ![]() 1993年在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赵村晋侯墓地62号墓(晋穆侯夫人)玉覆面,由48片形态各异的玉片组成,除了周边一圈缀片外,其余皆有雕刻纹饰。雕刻纹路多以双阴线为主。眼、眉位置采用上乘碧玉制作。鼻处为整块玉覆面最大的一处,长8.5厘米,宽3.3厘米,其形状如剑,鼻孔处以圆环形状打开鼻孔。 ![]() 1992年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8号墓(晋献侯墓)出土的玉人,软玉质,高9.1厘米,宽3.3厘米。整体以斜切刀法刻成的阴线勾勒轮廓。浓眉大眼,宽鼻扁嘴。衣高领,领下左侧开短衽,束腰,下呈梯形,中有箭镞形蔽膝,左右脚跟相连,脚尖向外上翘。玉人后脑可见直发,发饰为双龙纹,二龙头下抵肩部,中间镂空,上端卷起形成一穿孔。 ![]() 1993年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63号墓(晋穆侯次夫人墓)出土的玉人,软玉质,高6.3厘米。由头发、身体和腿部三部分组成,有上下直通的穿孔可将三部分串连起来。头发碧玉雕刻,发梢齐额;人体黄褐色圆雕,阔鼻平嘴,耳下有坠饰。以三角等纹饰来表现衣纹。胸前刻对称的圆圈纹,束腰,双臂下垂,下端略呈梯形。 ![]() 1993年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63号墓(晋穆侯次夫人墓)出土的鸟形玉戈,软玉质,黄褐色,长15.9厘米。前部为戈,内后为一立鸟,圆眼弯喙,腭下有长肉垂,足爪粗壮,尾羽及地,足下有穿孔。此器纹饰皆用单阴线。 ![]() 1993年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63号墓(晋穆侯次夫人墓)出土的玉鼓,黄绿色圆雕,高5.7厘米,宽6.2厘米。造型扁阔,纹饰均用单线阴刻。上部为穿孔圆冠,便于系挂。鼓腔两侧各有一兽首,鼓下有方足。鼓为军中号令之物,玉器中不多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