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文如其人”还是对事不对人?

 青岛田骏 2022-09-08 发布于山东

问题:为什么现在的人讨论问题,已经脱离了得到答案的范围,没说几句就不好好说话,观点不同不是很正常的吗?

回应:不是现在才有,而是很久了,數百年甚至上千年了(当然追溯所谓历史事实,只是假设,可能性)。也就是说有传统文化因素作祟。

文化界流行一句格言“文如其人”,这个相当武断,但却得到相当一部分人的笃信,且像梦魇一样纠缠着一些人的头脑。

文章当然是作者写的,但却不能说文章的立场、观点就是作者的。作者与文章的思想性是分离的,好一些的未必能写出好的文章或说出好话;不少坏蛋却能写出较好的文章,且说话也很动听。如果“文如其人”,就把“文“与人品划上等号。在阅读或辩论中,就把不符合自己立场或观点的人理解为坏人,把本来对文章思想的理解转换成作者本身人品,甚至攻击。

公共空间的对话者,基于各类利益关系,大部分不是实话实说,而是迂回的、半真半假的、反讽的或者言不由衷的。大多是隐藏真实意图的。如果弄清楚其真实性是不可能的。经济的办法就是“对文不对人”。以上说的很对,观点不同不但是很正常的,也是很有益的,不同的观点不但具有良性互补价值,并且为强化认知价值、扩展知识边界十分必要的。如果都一致了,进步也就停滞了。

由于受“文如其人”不良影响,一旦他者发表不同意见,就误认人品不佳,进而发现为情绪对峙。更有害的是上升到政~智或人格,甚至被迫~害。比如满清的“蚊子狱”等。

在舆论公共空间表现为,本来一些关系不错的网友,一旦看到不符合自己观点的文章就取关或拉黑,而不是讨论或商榷。但也不能埋怨是鸡肚心肠,而是被一种文化传统俘虏了,很可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