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烽蓉|盛在饭盒的童年味道

 安福县南乡风物 2022-09-08 发布于广西

    时光,流逝着;岁月,沉淀着;一转身便是一个光阴的故事。童年上学带饭盒的日子是否让你记忆犹新呢?

   出生在农村七八十年代的我们,大多数学生都是走读的,上学基本都会带上饭盒。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学校伙房是为老师们准备的,学生的饭盒顺带加热。那时候伙房师傅虽是自家人,但没有任何特殊优待,饭盒便成了家乡童年时光耐人寻味的记忆。

    家乡的梅干菜(干酸菜)是我的最爱,也是饭盒的"常客"。无论什么菜加上梅干菜总是特别开胃。一说到家乡梅干菜总是莫名流口水,现在各式菜品点缀着我们的生活虽同一种菜,做法各异,梅菜扣肉,酸菜鱼,酸菜肉丝…但与学生时代的梅干菜味道大相径庭,那是童年的味道,时代的味道。油光黄黑,酸中带甜,香味扑鼻的梅干菜和肥瘦相间的猪肉或鸡蛋在柴火的温度下烹饪,放点干辣椒,香气扑鼻,令人食欲大开,感觉这才是人间最上好的美味,一转眼饭盒就见了底。

   出门在外,总有一种味道,让人魂牵梦萦。现在童年梅干菜很少吃上,但每每回想起来,就如同烈酒一样浓烈,醇厚。即使经历了漫长的蹉跎岁月,即使简单不起眼,却在物质并不丰裕的年代里,给我们带来了盛大的味蕾体验。咸鸭蛋,是那个时代的奢侈品。都是家里自产,妈妈们用稻草灰覆盖着鸭蛋,在时间的作用下,蛋黄溢出金黄的油,香气扑鼻,谁带了咸鸭蛋都会引来不少同学羡慕的目光,一个只吃半个,其余分享给其他同学,既惬意又解馋。

   二年级时因随父母工作调动迁居他乡,饭盒生涯也随之结束。每逢端午节前夕,妈妈也会做些咸鸭蛋,出现在餐桌上,每每这时回忆就载着我融入饭盒的扉页。在嬉笑声中,相互打开盒盖的那一瞬间,咸鸭蛋成了小伙伴们的主动出击目标"给我一点,给我尝一下,我给你换豆子……"现场的"小顾客销售们"就开始了互换式的"生意"不一会就各自换到了心仪的菜肴,满载而归…现在的生活与咸鸭蛋何其相似,被时光"腌渍"过,被"蒸熟"透了就不怕磕碰了,外表虽重要,但内涵却是必要,"油而不腻,咸(闲)而不散有味道"的生活才是主旋律。

  萝卜素有"熟食甘似芋,生荐脆如梨"的说法。被人许多人称为"小人参"的白萝卜经过特制的腌法,腌萝卜色泽黄亮,香味浓郁,咸淡适宜,爽脆可口,妙不可言,无须任何烹饪技巧都可直接食用,便理所当然成为我们童年饭盒生涯的必选。"叽嘣叽嘣"的咬嚼声让吃的人津津有味,让听的人也口舌生津…

  随着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迁,品过各式腌萝卜的舌尖一直保留在家乡的味蕾感受区间,咸甜清脆中保留着萝卜原有的饱满无糠心。偶尔家乡亲人也会捎带腌萝卜来满足味蕾,但永远满足不了一缕缕盘恒于记忆里渐行渐远的童真乡愁。

时光荏苒,三十多年过去了,童年那段时光一去不复返。但不知为何,回忆犹如鲜活温馨的年代剧,浮入脑海,映入眼帘,仿佛听到大樟树下红砖瓦房教室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放学铃声一响,学生蜂拥而至地跑出教室直奔伙房……我多想回到那个年代,再去尝一尝儿时的"美食"。把童年时光酿成酒,一醉方休,它带来的不仅仅是一道道"美食",更是整个童年时期青春回忆。

"学海无涯苦作舟"青春的华美乐章从这里开始一一槎江小学,让我懂得了分享,走读生涯催促我拼搏奋斗,梦想之花在此萌芽绽放。

    感怀童年美好回忆,感恩家乡母校悉心栽培,感恩家乡老师和同学们一路陪伴!衷心祝愿家乡"槎江小学"硕果累累,年年桃李,岁岁芬芳!

                                朱烽蓉  2022.8.24

END

      这是关于地方乡土文化的公众号平台,旨在收集整理乡土风物,传播分享地方文化,推送乡贤乡友作品。也为地方乡土文明的延续保存一点记忆......欢迎分享及转发,传播地方文化,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您有关于地方乡土的美图美文或安福本土的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休闲好去处,可发送至我们,我们会不定期的在平台上推送与大家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