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为什么喜欢《隐入尘烟》?

 濠上三寻 2022-09-09 发布于河北

这种“票房奇迹”,超乎业内业外认知,当然,最惊喜的,是导演李睿珺,他曾在一条朋友圈里说,三个女制片人立誓,票房到一千万,就裸奔…

如今票房正往一亿逼近,他们该如何呢?

不过,她们裸不裸奔,我倒没甚兴趣,我好奇的是,这部电影怎么这么大后劲,网络都上线了,还能吸引大批人流涌进电影院。

这种吊轨现象,主要得利于抖音小红书等小视频流行产生的引流作用,这是我第一次见识网络“UP主”的宣传力量,预示着的观影2.0时代大踏步走来。

以前的电影都是先在电影院上映,下线后再登陆各大网络平台,如果想要获得高票房,就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造势宣传。

巨额投资的商业片,自然不缺这些资源,但对于小成本剧情片或文艺片来说,拍完杀青,已是倾尽所有,哪里还有钱做广告。

其实,小成本本身也意味着低回报,低回报自然就吸引不了打投资,这几乎成了剧情片文艺片摆脱不了的宿命。

观影2.0模式就不同了,它也是先在电影院上映,再登陆网络平台,不同的是,网络平台播放同时,电影院依然没有真正下线,它会依据网络反响改变排片率。

我特地查了一下《隐入尘烟》在当地影院的最新排片情况,竟然大大高于刚上映那会。

依靠小视频流行和高口碑宣传带动观众走进电影院体验完整剧情,做有目的有选择的观影人,这本身也是观众品味提升的正面和有效主力。

当然,产生这种效应必须电影本身有劲儿,《隐入尘烟》就像老四和他那头驴一样,初看不咋地,傻愣傻愣的,一接触发现有点味道,越接触越有滋味,地地道道、勤勤恳恳的农民本色。

这电影能在今年一炮走红,且烟味久久不散,难以隐去,其实也跟现实状况有很大关联。

当宏大叙事不断被疫情吊打,遁入尘烟时,生活和土地将是我们回归现实的必经之路;当面朝大海随时遭遇新冠,陷入隔离时,粮食和蔬菜成为我们心向往之的唯一关怀。

当人为塑造的梦幻世界摇摇欲坠、难以为继时,土地、麦子和驴鸣就成为保全性命的最后依托。

我们为什么喜欢《隐入尘烟》?

因为在电影里,在土地上,老四和贵英用双手勤劳完四季,收获了可以敞开肚皮吃的小麦。

他们的劳作不仅养活了自己,更让我们重温了沉睡于记忆中或基因里的远古经历。

他们的现在,便是我们的过去。他们在土地上的留守,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回旋的坐标。

他们在土地上窸窸窣窣地劳作声,告诉我们,不管形势多么严峻,现实多么悲观,不必害怕,因为还有选择,还有路可走。

他们,就是我们的大后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