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以忘怀的岁月—争光篇

 大春观察 2022-09-09 发布于江苏

难以忘怀的岁月——争光篇

——写在建军95周年之际

作者陈泰安
温州水警区无线电报房设立在司令部四楼西北角,一间70平米房子里,面对面对称的摆放着两张长桌,桌上整齐、并列、间隔摆着收讯台和发报用的电键,按着实际情况划分顺序,每部电台都有自己联络的对象。例如:有联系大陈岛、披山岛、南麂岛各观通站,有定时联络的雁荡山观通站和石塘导航台,有联系在海上值勤巡逻护卫艇、运输船、登陆艇,有收听东海舰队通稿台,有和舟山基地联系专用台。报房的斜对面是作战科战情室,并排前面房间是通信科。我们每2小时要接收一次观通站各岛上报的海情报、空情报和每一小时接收的气象报,随地送交给作战科战情室。在接收定时定点的海情报、空情报和气报外,接收到密码电报都交给值班台长,由台长送交给通信科值班参谋。需要发给上级单位,各个观通站和出海的艇船电报,则由通信科参谋交给值班台长,由台长转到每个相应的值机员手上发出去。所有这些电报都是密码电报,有专门干部编制的译电员负责译报。每部电台都要在规定的时间,特殊的情况下更换频率。

原通信站位置上新建的大楼
通信站四个报务分队,每天24小时轮流值班,承担着水警区战勤通信联系任务。
新兵从教导队回来并不能直接上机,从技能和能力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跟随老兵值班是从教导队回来之后的一个重要过程,通过老兵手把手地言传身教,通过白天昼夜的训练,要等到次年才能单独值班,这还要看每个人的悟性和能力。所谓的不分白天昼夜训练,报务分队除值班就是训练,如果夜里值班,白天补完觉后还要训练,上午值班后下午训练,下午值班后晚上训练,值班和训练是我们的主要任务。通过训练,无论是抄报速度,还是发报水平都提高得很快很高,抗干扰的收报也是如此,通勤用语基本上都能熟记。

新建在通信站位置上大楼的正面照
我在分队长和各位老兵的精心传授下,无论是收报和发报的速度都明显提高,特别是在电台值班操作流程和抗干扰收抄电报有大幅度进步。我有幸成为最早独立上机值班的新兵之一。
更为有幸的是三次被抽调到高速炮艇上和辅助船上帮忙。每次都是因为艇上的报务兵休假探亲,缺少报务人手,让通信站帮忙,站里安排二分队,我就被派去了。当时水警区的直属炮艇中队是护卫艇,该艇的排水量125吨。艇上的“水兵”都是经过舰队训练团专门培训后,分配到舰队下属各单位的。没有专门受训过的人要在艇上,尤其是出海时工作的难度,难以用语言表达和形容。

温州水警区直属炮艇的一个中队
不少人都知道,八十年代初,著名歌手苏小明一首《军港之夜》,让中华大地的年轻人羡慕不已,更是让年轻的水兵自豪和风光。
“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现实中,无边无际的大海,无风三尺浪的说法一点不假。如果遇上个几级风的天气,小艇航行简直就是在迎浪而行、迎涛而进,左右颠簸、忽上忽下、忽高忽低的摇摆让你欲罢不能,能把腹中的食物吐的一干二净,甚至还要继续地吐,最后只能吐一些粘液,恐怕就是人们说的黄胆。此时此刻只能躺在窄小的床铺上,一手拿着耳机,一手支撑着身体,应付着海上航行的艰辛,艰难地完成着通信任务。好在出海的时间不太长,三天上岸之后,总还感到头晕眼花和天旋地转、人摇物晃的幻觉,需要一天时间才能恢复。对此,我从内心深处感到值得,毕竟体验过水兵的生活。

原温州水警区老的司令部、政治部综合楼
新兵能够独立上机值班是件令人羡慕,令己高兴的事,但时隔不久却遇上一件非常令我难忘的事。那是在6月中旬的一天,我们分队当值18点至24点的小夜班,那天我正好是和海上护卫艇电台联络值班员。接班后1小时,通信科参谋快步来到报房,径直走到我的身边,对值班台长,其实就是对我说,把指挥艇呼叫出来。当天在海上巡逻有一个中队4条艇,我按照指令快速的在值班日志上,填写上呼叫时间和对象,呼叫三遍后,指挥艇报务员很快作出应答,我随手又填写上应答时间,同时发出一个请(哒哒滴哒哒哒滴)稍等(·-··· )。很快,通信科副科长拿着一份电报让台长签收,台长直接递交给我。我又告诉对方电报,(DB 哒滴滴 哒滴滴滴)在得到对方回应后,我又在值班日志上填上开始发报时间,然后开始发报,等到对方抄收完毕,收发双方重复确认准确无误后,我填写好发报结束时间,并让他注意我的呼叫,随时保持联系。当晚的司令部指挥室、作战科、通信科灯火通明,好几位首长们此时都聚集在这里,指挥着突发的应急情况。事后才知道,原来司令部收到外交部转给海军,又由海军下发给东海舰队,东海舰队转舟山基地后到我们水警区的电报。电话内容是:在北海的黄海海域上,有一艘不明国籍的货轮,撞翻了我国一艘渔船,外籍轮已经到达东海舟山海区,让海军协助查清海轮是哪个国家的。指挥艇接到命令,迅速派出炮艇出击,很快地查明撞翻我渔船的是一艘巴拿马的货轮。从呼叫指挥艇开始到结束,估计用了一个多小时,就顺利地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协查任务。

七十年代前往司令部、政治部(行政楼)的上坡台阶路
意想不到的事情是一周后,我被叫到通信科,让我讲述当晚值班的详细情况,并根据我说的情况逐一和值班日志登记情况核对,而指挥艇报务员是一位73年的兵,炮艇返程后就返家探亲去了,没有到场。等到他一返回部队,立刻让他带着值班日志到通信科接受询问,谁知道这位老兵没有带来值班日志,他说值班日志已被烧掉。当年的值班日志按规定需要保存三年后才能处理。现在焚烧掉无论从哪个方面说都不应该。于是,此事一直汇报到水警区陈华锋司令员那里,陈司令员拍板,该报务员应付一切责任。

者在工作和战斗过的司令部老楼前留影
原来,当晚司令部首长命令海上值勤中队,派二艘艇出击查清不明国籍船只,而当时只派出一艘艇,虽然说是完成了任务,但这是在违反军令,是一件大事情,难怪还惊动了司令员。这事其他人是怎么处理不太清楚,但对指挥艇报务员行为做了通报批评,退伍处理,而我受到部队一次嘉奖。这件事折射出的道理对我影响太大太深刻。

原温州水警区第二招待所
1979年6月底,通信站一分队75年的一名江苏吴江兵老兵,二分队的我和海门二十六大队一名77年南京报务兵共三人,被抽调到无线电台纠察台,负责对整个基地观通站、水警区的值班电台监听。这次无线电纠察是舟山基地组织安排的,为期三个月。主要是对通信工作人员,也就是报务兵在通信过程中执行通信规定和遵守通信纪律及有没有泄密现象等情况进行督察和纠查。我们被抽调的三人统一安排住在水警区第二招待所,监听督察场地安置在司政大楼一层的一个单间,使用一台专门的无线电接收机,全天候24小时轮流监叫。
一开始没想到,在监听过程中,经常发现一些报务兵骄横蛮行,毫不讲理,遇上新手抄发报慢一点时,就发脾气、耍态度,自编用语辱骂对方;还有的对方长时间呼叫,自己出来很迟,却故意刁难对方,老是让其重复一遍;有的还自恃技能好,总是责备嫌弃对方,横挑鼻子竖挑脸,不停的发火,拼命的敲击键钮;还有更为严重的是没有按时更换频率,不及时更呼叫代号……种种不规范行为,违反通信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每逢监听到这种情况,我们就按照基地通信处的要求,一五一十、原原本本的把监听到的情节和情况,认真、仔细、客观的填写到制定好的督察整改单上,及时的交到通信科转给舟山基地。在后续的二个月中,无线电台通信情况明显出现了好转,纠察对严格遵守通信规章制度,严格执行通信纪律起到积极的作用。为此,温州水警区无线电纠察台受到上级单位的通报表扬,而我又一次受到部队的嘉奖。

原温州水警区码头一角
值得一提的是,1979年2月,中越边境双方形势特别紧张,十分严峻,部队进入到一级战备。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开始,这是我人民解放军对侵犯我国领土的越南军队进行的自卫和反击。身为海军的我们,通信站的官兵们当时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纷纷向上级组织递交请战书和申请书。虽然我们部队没被调往前线,但是,在我们请战书的字里行间充分表达了战士们的心愿:我们是共和国的钢铁长城,是人民的子弟兵,我们渴望和平,我们渴望安宁!但是,我们不怕流血、更不怕牺牲,我们会用我们的鲜血和生命,誓死捍卫祖国的领土,誓死保护人民的利益,誓死守护亲人的家园!这一切再次展示了一名战士热爱祖国、热爱家园、热爱父老乡亲的高尚情怀。

原温州水警区炮艇和辅助船停靠的码头
岁月如歌、岁月如梭,难忘的青春,难忘的岁月。正像《咱当兵的人》歌词所描述的一样,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只因为我们都穿着朴实的军装;自从离开家乡就难见到爹娘;都是青春的年华, 都是热血儿郎,一样的足迹留给山高水长,头枕着边关的明月 ,身披着雨雪风霜。咱当兵的人 为了国家安宁,我们紧握手中枪,都在渴望辉煌 ,都在赢得荣光!
我们这一代人,对美好的青春无怨无悔,对美好的岁月难以忘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