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庞薰琹介绍给上海文艺界 庞薰琹(1906-1985),原名庞薰琴,笔名鼓轩,江苏常熟人。我国著名画家、工艺美术家、工艺美术教育家。1921年在上海震旦大学学医,辍学后留学法国叙利恩绘画研究所和格朗特歇米欧尔研究所。1930年回国后在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昌明美术学校任教,并与倪贻德等人组建了中国艺术史上著名的现代艺术社团“决澜社”。三十年代开始搜集中国古代装饰纹样和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艺术,深入贵州民族地区做实地考察研究工作。建国后任教北京中央美术学院,负责筹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56年建院后任教授、第一副院长。庞薰琹与徐蔚南同乡,最早何时结识不清楚,或许是二人先后在震旦大学就读,校友联谊时就已经相互熟悉,成为至交。1930年庞薰琹回国后,一度在家乡小学教书,闲居半年之久。据他自己回忆,1930年初由法国回到上海时,对当时国内美术界一无所知,是尚在法国的刘海粟写了一封介绍信,让他在上海美术界认识了王济远、潘玉良、朱屹瞻、张辰伯等人,这是庞薰琹接触到的国内美术界第一批人。之后,他的画作突然大量被刊登在上海的主流媒体与报刊上,渐渐让其声名鹊起。而背后的原因,是徐蔚南利用在新闻界的影响力,最早在上海报刊上发表庞薰琹的美术作品,对提携这位同乡在上海的知名度起了很大作用。
1930年7月1日《申报》,徐蔚南摄 尹鼎为在《艺术家的面孔——20世纪30年代上海报刊对于庞薰琹艺术的推荐》一文中,对庞薰琹最初进入上海美术界与徐蔚南的关系,作了如下介绍:上海《申报》是最早刊登庞薰琹作品的报纸。从1930年中开始,《申报》分别刊登了庞薰琹的五张作品,包括1930年6月30日《由法归国画庞薰琴君之作品(徐蔚南摄)》、1930年7月1日《画家庞薰琴之作品(徐蔚南摄)》、1930年8月27日《画家庞薰琴氏作品》、1930年10月3日《画家庞薰琴之新作》、1930年11月17日《画家庞薰琴之作品》。
1930年6月30日《申报》,徐蔚南摄
《申报》作为上海发行量较大、影响较广的报纸,为什么会选择一个并非在当时国内美术界鼎鼎大名的艺术家呢?按照正常的逻辑似乎很让人疑惑。但从1930年6月30日及7月1日刊登的信息里,有一个人的名字给了我们答案,他就是徐蔚南。 徐蔚南在艺术界并不为众人所知,他的主要工作成果体现在文学界与报界。徐蔚南精通英、法、日、俄等国语言,尤其擅长法文,在法国文学的研究与译介方面成绩斐然。从人生的早期发展轨迹上来看,庞薰琹与徐蔚南二人有着很多相似之处,譬如二人都出身于江南的士绅家庭,早年也曾先后就读于上海震旦大学,从艺术趣味与文学趣味的取向上,二者都钟爱法国文化。庞薰琹在自己的自传里仅只言片语地带过“徐蔚南”,他回忆道:“我画过一幅戴阔边黑色丝绒帽的自画像。这是我有了画室后,画的第一幅油画。我回国后回到常熟,徐蔚南把这一幅送去参加了上海市办的绘画展览会,《申报》上还发表了一条消息,说是法国回来的一位女画家画的”。而与徐蔚南更深的关系,庞薰琹在自传里并未提及。庞薰琹自传完成时,正值文革刚刚结束,由于当时上海这些知识分子都具有留学背景,在文革中吃尽了苦头,可能为了规避政治敏感,很多重要人物信息并未多谈。
 庞薰琹所提及的此次《申报》发表的作品就与徐蔚南的提携有直接关系。而且庞薰琹与徐蔚南二者有着相当紧密的联系,这从徐蔚南1949年出版的《翦画揽胜》可以窥其一二。庞薰琹为徐蔚南的专著亲自设计封面,这在庞薰琹的创作生涯里并不多见,他一生中只为傅雷、鲁迅、唐弢、赵家璧、茅盾等少数几个人的著作设计过封面,徐蔚南是一个。
徐蔚南编著《翦画选胜》由庞薰琹设计封面
徐蔚南本人对于艺术史尤其是现代艺术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例如他曾与朱应鹏、张若谷、傅彦长四个人主编关于艺术的周刊《艺术界》,这本杂志可以了解徐蔚南对于艺术的兴趣。在1926年第1期中,《艺术界》就分别对世界现代美术以及国内美术界的动态做了全面的介绍与报道,包括《一年来的申报艺术界》、《日本商工省最近工艺美术展览会》、《比亚兹莱》、《米可朗基罗的诗》等。这些介绍文章都是当时国内美术界相对比较关心与追捧的主流话题。
庞薰琹设计的《诗篇》杂志封面
庞薰琹的这批留法作品得到了徐蔚南的赏识,并借助徐蔚南的力量发表在《申报》,这对于庞薰琹的帮助是十分重要的。《申报》上发表的第一批作品成为上海美术界、文化界了解庞薰琹的最初印象,也为庞薰琹事业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他的现代派创作风格受到当时很多留法、留日艺术家及文化界人士的高度关注,使庞薰琹很快融入到上海当时的文化圈之中,成为令人关注的美术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