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港湾|剑钧|诗意长征(3|今日长缨在手

 剑钧文学图书馆 2022-09-09 发布于河北

剑钧笔谭

今日长缨

  在 手

                        文|剑钧


                   一

       六盘山,云雾缭绕,翠岭黛崖,峭壁危岩,雄踞秦关,由南至北,一路逶迤,漫漫近五百里。六盘山之险,有 “题固原六盘山”联语为证:“峰高华岳三千丈,险居秦关百二重”。遥想当年,秦始皇在此建行宫祭拜山岳,汉武帝六度莅临峰顶眺望苍茫,成吉思汗途经山下纳凉避暑……悠悠岁月,巍峨六盘,“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但一代风流当数伟人毛泽东和他带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一首《清平乐·六盘山》,咏颂了气壮山河的万里长征,将沉寂了数百年的大山在睡梦中唤醒,推而广之,唤醒的应是一个改天换地的时代:“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长征路上,有一道见证过历史变迁的古老长城,从秦长城、隋长城、宋长城,到明长城,蜿蜿蜒蜒,曲曲折折,北至贺兰山,南至六盘山,留下过多少慷慨悲歌?但相对于红军长征的苦难辉煌,这一切都不在话下了。1935年9月17日,中央红军突破腊子口天险后,翻越了岷山,占领了哈达铺,到达了榜罗镇,并在那里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决定了陕甘支队进至陕北。之后,红军攻破了白军的渭河封锁线,翻越了六盘山。六盘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不久,中央红军抵达了陕甘苏区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至此,中国革命进入到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也不断从胜利走向了胜利,因而,六盘山也被誉为“胜利之山”。

       1935年10月7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踏着晨光,登上了六盘山。一路上,毛泽东对着大雁南飞的蓝天碧空,对着秋风送爽的山野风光,兴致盎然,说古论今。他站在六盘山之巅,放眼释怀,连绵山脉,多是青灰色岩石,棱角分明,险峻之中,挺着秀气。时值深秋,凉气袭人,但山峦植被依然茂密,又多了一片金黄,景色壮观。

       此时此刻,毛泽东的心情是放松的,犹如南飞大雁,飞翔任天高;宛若雾散云开,开朗于豁然。在翻过一道山梁后,毛泽东习惯地坐在一块大石岩上,摘下帽子,休闲地舒展开双腿,一边眺望远方,一边兴奋地对身边的张闻天说:“这里可观三省,快到陕北了。”随后,毛泽东慢慢站起身,对众人说:“你们看,现在天高云淡,大雁南飞,景色多好啊!”言语间,他凝神远山,一首气壮山河的诗章,也在胸中呼之欲出了。

       远方,千年的秦长城依稀可见,一句“不到长城非好汉”也成为了毛泽东对万里长征的最好注解。就在两天前,毛泽东率领的陕甘支队沿着宁夏和甘肃境内的葫芦河东岸,经固原的将台堡和马莲东进,次日夜宿于甘肃武威的张易堡,就住在秦长城脚下。多少年后,这一带老人回忆道:“红军晚上在土窑不够住,就在秦长城上睡的觉。”

       我不知道当晚毛泽东夜宿何处,想必那断壁残垣的秦长城一定给主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诗人心中,那道古老的秦长城已不再是字面意义上的城墙了,长城是一面历史的镜子,映照出一支从血雨腥风里走出来的红军“好汉”形象。两万五千里漫漫长征路,凭得是红军战士的铁脚板,更凭得是共产党人的坚强意志。早在1934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革军委就发布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面对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红军将士急流勇进,北上奔向抗日战场,不也是在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吗?一句“不到长城非好汉”倾吐出领袖毛泽东“抗日救国”的坚强决心和誓言。

                  二

      六盘山下,有条自北向南流淌的青石河,小河岸边有一个小村落青石嘴,散落着破败的窑洞和黄土垒砌的土坯房。红军陕甘支队的先头侦察连翻越六盘山时,在村西的山洼里抓到一个东北军的便衣,获悉东北军骑兵第十三团有两个连骑兵在往固原运送军装和弹药,刚进入青石嘴。毛泽东当即命令一纵队突袭这股敌军。毛泽东在六盘山北麓的山坡上坐镇指挥。他对杨得志、杨成武说:“都看到了吗?山下那个村子就是青石嘴,东北军两个连的骑兵刚到那里,我们要消灭这股敌人,不让他们拦着我们的去路。”他说着从警卫员手中接过现场饼子,掰成几块,分给杨得志等人,笑着说:“分而食之,打下青石嘴,再吃好饭。”

       从六盘山上冲下了红军战士,犹如猛虎下山,红一纵队四大队正面接近,一大队从北面穿插到青石嘴小山丘后面,五大队迂回村子南边,形成了环形包围圈,顿时枪声大作、军旗猎猎,正在吃午饭的敌军,万没料到红军进兵这般神速,大多人还没来得及去解马缰绳就做了俘虏。红军这种风卷残云的下山气势,毛泽东以“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之句,将其神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红军就以缴获的一百多匹战马为基础,将侦察连改编为中央红军的第一支骑兵连。首任连长就是在哈达铺给毛主席送来那张极有价值的《大公报》,并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成为“万岁军”的38军军长梁兴初。

       望着连绵的六盘山脉,毛泽东一路心潮难平。到达六盘山当天,他就洞察到在六盘山东麓的和尚铺一线,白军正利用西(安)兰(州)公路与平(凉)银(川)公路的交汇点,调集重兵,准备堵截红军。因而,拿下了青石嘴,就如鱼得水一般,可以顺利穿越平银公路,东进陕北了。此时,毛泽东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与兴奋,万丈诗情也随着山峦的起伏而激情澎湃,禁不住冲天发问:“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长缨”一词出自东汉史学家班固的《汉书·终军传》:“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说的是西汉时,南越国割据,尚未归附汉朝,有汉臣终军自请出使南越,向汉武帝陈说,愿得到一根长绳子,一定可捆住南越王,把他弄到陛下跟前来。他到了南越后,说服了南越王归附汉朝,但南越丞相吕嘉极力抵制,竟发兵攻杀了南越王和终军。终军年方二十几岁就英年早逝,留下“终军请缨”之典,王勃《滕王阁序》中有“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语,后多指有担当,精忠报国之士。

       毛泽东在《清平乐·六盘山》中,以恢宏的文字,抒发了革命英雄主义的情怀。长征历经千难万险,终于看到了中国革命的黎明的曙光,敢使“长缨”缚“苍龙”也成为了毛泽东为之奋斗的目标。至于“苍龙”所指,毛泽东在1958年12月作的批注中给出了答案,说是“蒋介石,不是日本人。因为当前全副精神要对付的是蒋不是日。”这种指向早在诗人五年前写的《蝶恋花·从汀洲向长沙》一诗就有所坦露“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1930年7月,红军攻长沙失利,9月10日再攻长沙损失惨重,13日毛泽东下令撤军,并写下这首词。两词都用了“长缨”,所指一为“苍龙”,一为“鲲鹏”,但意指均为“蒋”的反动军队。吟诵两词,可领略到不一样的心情。“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坚毅而悲壮;“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自信而激昂。历经雪山草地艰辛的红军将士和领袖,对未来充满了憧憬,这样英勇的红军,必然会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为中华民族创造一个光明的未来。

                    三

       六盘山巅,耳闻长空雁叫,眼观长城蜿蜒。当年毛泽东在翻越六盘山时,在马背上浮想联翩,想得很远很远,直面中华民族的内忧外患,慨叹党和红军的任重道远,毛泽东吟出了六盘山的诗句。当晚在宁夏彭阳县小岔沟宿营时,毛泽东披上外套,在煤油灯下记录了行军途中酝酿的《长征谣》,也就是气势豪迈的《清平乐·六盘山》。一句“望断南飞雁”,让人从“望断”二字,联想到与红一方面军天隔一方的红四方面军。那么,一句“不到长城非好汉”,可否是诗人寄语南下的红军战友,迅速北上与之会师陕北,做共筑“保卫中华民族长城”的好汉呢?

       《清平乐·六盘山》以峰峦入诗,以景咏怀,用高天、淡云、飞雁、长城来抒怀寄情,充满了共产党人乐观向上的豪情壮志。“天高云淡”为静,“南飞雁”为动,动静结合,让诗句充满了灵动。诗句看似写山之高,路之远,但“山高人为峰”,红军将士将红旗插上六盘山,将艰难险阻踩在脚下,不是远比六盘山更值得为之骄傲吗?诗句看似写路之远,但与中国漫长的革命道路,红军长征也不过是一次急行军。

      毛泽东藐视长征路上的险阻,在另一首《七律·长征》中豪气地说:“万水千山只等闲”,就是一个极好的诠释。而这首词的结尾,以“长缨”对“苍龙”,道出了国民党反动派必将灭亡的终结命运。全词充溢着诗人的想象,运用以景抒情,情中藏情的文学手法,描摹出一幅博大的长征画卷,引导读者的视觉,从高到低,由远及近,由上而下,将天上的云和雁,地上的峰和长城,都像电影的镜头一样推至到读者眼前。 

       如果说,漫卷的红旗,在手的长缨,是诗人毛泽东在翻越六盘山时的一种激情的想象,那么,十四年后,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就是“缚住苍龙”诗句的最好注解。

(原载于2022年9月9日《中国纪检监察报·记忆》第七版)

剑钧

剑钧,本名刘建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北京从事文学创作。

作品曾入选新浪读书超强阅读人气榜,入选中央宣传部“时代楷模”重点选题、中国当代作家长篇小说文库,以及中国散文诗年选、民生散文选等十余种选本,多部作品入选亚马逊、当当、新华书店文学作品排行榜。

迄今结集出版长篇小说《爱情距离》《古宅》《巴黎背影》等9部、长篇纪实文学《黎明再出发》等6部、散文(诗)集《写给岁月的情书》等10部,累计25部,600余万字。

       点击下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