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眠困扰?内调外养,中医方法多!

 昵称51657969 2022-09-09 发布于山西

图片

大家是否有这些情况,晚上失眠,辗转反侧,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各种想法,难以入睡,或者是睡着了,凌晨又醒了,醒后一直到天亮,都无法入睡,睡眠时间短,白天又要忙于生计和家庭,这种状态对身心都是巨大的负担,让人非常痛苦。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中国有45.4%的被调查者在过去1个月中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失眠。

这里面有你吗?如果有,那你就需要好好参考一下以下失眠的诊断标准,看看自己是不是失眠了: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制定了中国成年人失眠的诊断标准:




1.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
2.睡眠质量下降,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
3.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小时。

如果在上述症状基础上同时伴有日间状态不佳:




1.啥没干就是累;
2.注意力分散或记忆力减退;
3.学习、工作和(或)社交能力下降;
4.情绪波动或易激惹;
5.白天犯困;
6.兴趣、精力减退;
7.工作或驾驶过程中犯错增多;
8.紧张、头痛、头晕,或与缺觉有关的其他身体症状;
9.对睡眠过度关注。

那基本可以判定你受失眠困扰了!

如果长期失眠,则会影响个体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增加罹患各种健康问题的风险。严重的睡眠缺失将降低患者的工作效率和警觉水平,甚至有可能引发恶性意外事故,造成巨大损失。



中医是如何认识睡眠的?



中医称失眠为“不寐”,“寐”字在《说文解字》解释为“寐,卧也”,即其本义为睡着的意思,不寐就是睡不着的意思。    

“不寐”最早见于《诗经》:“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黄帝内经》记载:“昼精而夜瞑”。睡眠是人们对自然界昼夜规律的生理适应。一天内,天地阴阳的规律消长,形成白天阳气盛、夜晚阳气藏的特点。

《灵枢·口问》记载: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待到阳气尽入于阴分,阴气盛行,人就闭目而眠了。待到白天阴气尽入于阳而阳气盛行时,人就醒了。

我们便是在这样的自然节律下,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因此形成人们白天清醒,夜晚困倦至入睡的生理节律。



失眠也分生理性失眠和病理性失眠



「生理性失眠」

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的质量会受到气血盛衰的影响。年轻人气血盛满,气道通畅,卫气能正常出阳入阴,所以可以安枕而卧,白天精力充沛;而老年人气血已衰,肌肉枯槁,气道艰涩不通,卫气不能应时出表入里,五脏之气难以互相协调,因此夜里难以入睡,白天精力不充沛。

所以老年人常常会发现自己年纪大了,睡眠节律发生了改变,睡眠质量也不如年轻时了。

「病理性失眠」

当有逆乱之气侵入五脏六腑,负责防御的卫气被激活,只能在脏腑之外护卫,无法按正常生理节律,在夜间潜藏收敛。也就是精神已经疲惫,但身体持续亢奋,因此不能进入休息状态。



失眠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病机」

为阴阳失调,阳不入阴。阳入于阴则寐,阴出入阳则寤。可见阴阳平衡睡眠安稳的必要条件。治疗失眠时我们通常注重交通阴阳,调心安神。

「病因」

主要为劳逸失调、情志失常、饮食不节、脾胃不和以及病后体虚。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

◆劳逸失调

劳倦过度(工作、学习、生活繁忙)则伤脾,过度安逸、少动懒言(长假、宅家)则脾虚气弱,运化不健,气血生化乏源,不能上奉于心,而致心神不安。

脾虚不运,痰湿内生,或是痰湿化热,常会出现痰湿、痰热阻滞,扰动心神,进而加重不寐。

◆情志失常

还有一些失眠是由于情志不遂,脏腑功能紊乱引起,主要有因情志不遂,气滞气郁,郁而化火,心神受扰;亦有喜笑无度,心神涣散;亦有五志过极,心火炽盛;亦有突遇惊恐,心虚胆怯,神魄不安等引起。    

有研究表明,性格外向、开朗活泼、乐于交际、情绪稳定的人睡觉质量普遍较好;相反性格内向、沉默孤僻、急躁易怒、郁郁寡欢、多思多虑、情绪不稳定或过于强烈的人睡眠质量一般较差。

女性失眠多因疏泄失衡、气机不畅所致,在临床中较为多见。 

◆饮食不节、脾胃不和

《医学心悟》记载:“有胃不和卧不安者,胃中胀闷疼痛,此食积也”,可见有时候,暴饮暴食,宿食停滞,脾胃不和导致胃气失于和降,上泛扰乱心神也可能导致失眠。    

对于这一类病人,治疗上需注重调理脾胃,保持中焦气机升降有序。

◆病后体虚

久病血虚,年迈血少,心血心阳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安而不寐。不寐病程短,病情单纯者,治疗收效快;病程长,病情复杂,伴有其他疾病者,难以速效。因为久病常表现为虚实夹杂,常兼有瘀血、痰湿等病理产物,更难治疗。



常用中医外治法



1.耳穴疗法

选取耳部皮质下、肾、神门、心、交感作为主穴,选取肝、脾、角窝上、胆、胃、枕为配穴,每次取3~4个穴,交替使用。用中药冰片或王不留行籽,胶布固定于耳穴,每日睡前自行指压贴药2~3分钟。每3~5天更换1次,3~6次为1个疗程。

2.灸法

取穴百会、涌泉、足三里。艾条灸法,早上灸百会,临睡灸足三里、涌泉,可促进睡眠,亦可治疗虚证不寐,但对肝阳上亢者,不宜灸百会。

3. 拔罐法

从项部至腰部,循足太阳膀胱经地1、2侧线,自上而下走罐,以背部潮红为度。

4.刮痧调理

用刮痧板,在下列腧穴部位进行刮痧治疗。

(1)头颈部:太阳穴、额旁、额顶带后1/3,顶颞后斜下1/3(双侧);胆经的双侧风池穴。奇穴:四神聪、安眠穴。

(2)背部:膀胱经:双侧心俞、脾俞、肾俞。

(3)上肢:心经:双侧神门穴。

(4)下肢:脾经:双侧三阴交穴。

此外,还有诸如针灸、气功、香薰、足浴、热敷、穴位埋线、药枕等,以及众多的其他自然疗法,均有助于调节改善机体功能,促进睡眠。



饮食调理



1.酸枣仁粥

酸枣仁50g,捣碎,煎取浓汁,用粳米100g煮熟,待米熟时加入酸枣仁汁同煮,粥成淡食,加糖食亦可,每日晚餐趁热食用。治疗虚性烦扰,不寐多梦疗效甚好,无论不寐新久,均可适用。

2.莲子糯米粥

莲子肉100g,芡实100g,加适量糯米煮粥,熬粥时,再加一巴掌大的荷叶盖在水上,粥好后即可食用。适用于脾胃虚弱而致的睡眠不安等症。

图片

3.莲子龙眼粥

莲子肉30g,龙眼肉30g,百合20g,山药20g,大枣6枚,粳米30g,煮粥服,每日2次。常服有养心安神之功效。

此外,多种不寐症均可服用莲子茶:莲子心2g,生甘草3g,开水冲泡代茶,每日数次。此茶对高血压伴有不寐者有效。

4.苍术薏苡粥

苍术5g,薏苡仁10g,大米50g,共煮粥食,可用于湿盛困脾型不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