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zhangshoupen 2022-09-09 发布于广西

欧姆定律是表示电压(或电势)电流和电者之间关系的基本定律

一、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表示不包含电源的一段电路中电流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及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图为不含电源的部份电路。

图片

当在电阻R两端加上电压U时,电阻中就有流流过通过实验可以知道如果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U发生变化,流过电阻的电也随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成正比例的,即电压和电流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电路中的电阻,写成公式就是:

R=U/I   I=U/R

式中 I--电路中的电流,A

U--导体两端的电压,V

R--导体的电阻,Ω。

上式说明:流过导体的电流强度与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这段导体的电成反比。这一规律称为欧姆定律,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在1827年发现的。欧姆定律揭示了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联系,是电路的基本定律之一。

由公式还可得到:

U=IR

电阻两端的电压方向是由高电位指向低电位,并且电位是逐点降落的,故通常把电阻两端的电压称为电压降或压降。

1某电炉接在220V电源上,正常工作时流过电阻丝的电流为5安培,试求此时电阻丝的电阻。

解: R=U/I=220/5=44(Ω)

2:有一个量程为300V(即测量范围是0~300V)的电压表,它的电阻是40kΩ。用它测量电压时,允许流过的最大电流是多少?

解:由于电压表的内阻是一个定值,所测量的电压越大,通过电压表的电流也大,因此,被测电压300V时,流过电压表的电流量最大。

I=U/R=300/40000=0.0075(A)=7.5(mA)

电阻值不随其两端电压和通过的电流而改变的电阻称为线性电阻,R值是个常数。由线性电阻及其它线性元件组成的电路称为线性电路。

二、全电路欧姆定律

电路欧姆定律表示包含电源的电路中电流与电源的电动势电路的内、外电阻之间的关系。全电路是指含有电源的闭合电路图所示。

图片

图中的虚线框内代表一个电源,用字母G表示电源的内部一般都是有电阻的,这个电阻称为内电阻用字母R0表示为了看来方便,通常在电路图上把R0单独画出。事实上,内电阻是在电源内部,与电动势是不开的,所以也可以不单独画出,而在电源符号的旁边注明内电阻的数值就行

当开关S闭合时,负载R上就有电流流过,这是因为电阻两端有了电压U的缘故。压U是电动势E产生的,它既是电阻两端的电压,又是电源的端电压。

开关S打开时,电源的端电压在数值上等于电源的电动势(方向是相反的)。当开关S闭合后,用电压表测量电阻R端的电压发现,所测数值比开路电压小,或者说闭合电路中电源的端电压小于电源的电动势。这是因为电流流过电源内部时,在内电阻上产生了电压降U0U0=IR0。可见电路闭合时,端电压U等于电源电动势减去内电压U0,即U=E-U0

把U0=IR0和U=IR代入上式可得

I=E/(R+R0)

式中I--中的电流强度A

E--电源电动势V

R--外电路电阻Ω

R0--内电路电阻,Ω

上式表明:在一个闭合电路中,电流强度与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与电路中内电和外电阻之和成反比。这个规律称为全电路欧姆定律。

1:有一电源的电动势3V,内阻R0为0.4Ω,外接负载电阻R为9.6Ω,求电源端电压和内压降。

解:I=E/(R+R0)

=3/(9.6+0.4)=0.3(A)

内电压U0=IR0=0.3x0.4=0.12(V)

端电压U=IR=0.3x9.6=2.88(V)

或U=E-U0=3-0.12=2.88(V)

2:已知电池的开路电压Uk为1.5V,接上9Ω负载电时,其端电压为1.35V,求电池的内电阻R0

解:开路时E=Uk=1.5V

且已知U=1.35V,R=9Ω

内压降U0=E-U=1.5-1.35=0.15(V)

电流I=U/R=1.35/9=0.15(A)

内阻R0=U0/I=0.15/0.15=1(Ω)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