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95年辽宁小伙闲聊,发现了沉寂55年的超级女特工,媒体“炸锅”

 svdk 2022-09-09 发布于辽宁

引言:

“等咱们胜利了了,他们应该就能公开身份,接受大家的鲜花和掌声了吧?”

小时候看谍战剧,看到我军特工们受苦时,笔者总是抹着眼睛问父亲这样一句话。而父亲则总是点点头,跟我说:“是的,等咱胜利了,他们就能公开身份了!”

长大后,我明白,父亲的话并不完全对。

事实上,哪怕是到建国后,很多特工并没有站在人前接受鲜花。至于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

第一个原因,建国后,他们仍然有任务没有完成。组织没有让他们公开身份,他们是至死都不会说的。比如,红色特工阎又文是1962年去世的,但其真实身份解密是在上世纪90年代。

第二个原因,则是最普遍的一种情况:组织已经允许他们解密了,但因为长期在隐蔽战线工作,低调的个性已经刻写在他们骨子里。他们极少提起从前,极少谈到自己的身份,以至在外人看来,他们是如此神秘。

本期,笔者要跟大家说的,就是这第二种情况:一位沉寂了55年的超级女特工,直到1995年,才因为一次闲聊而被公众所了解。

而当她的过往被一层层揭开后,媒体界算是“炸锅了”,大量媒体赶到辽宁。他们都想看一看:到底是怎样的奇女子,能担得起朱德元帅的赞叹。同时,也想问一问她老人家:这么多年,您为何什么都不说?

她的名字,叫高崇德。

文章图片1

一:热心小伙的“意外发现”

高崇德被“发现”,是在1995年年初。当时,她住在辽宁省人民政府干休所。

那段时间 ,一位小伙子经常到干休所来看望父亲。小伙子的父亲也是一位老革命,也住在干休所里。来的次数多了,他便经常听到有老同志在闲聊时,提到院中8号楼住着的神秘老太太高崇德。之所以说她神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来,她平时爱拄着一个拐杖,在院子里散散步。其他老同志们总爱提起当年打仗的事情,唯有她对于自己的过往极少提起。

二来,虽然她看起来和普通老太太没什么不同,但她享受的是正厅级待遇。她从未担任过厅级职务,为何能有如此待遇?难道是年轻时,干过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吗?

以上两点,让高崇德成了干休所里最“神秘”的人物。也让经常来看望父亲的小伙子,对她的过去格外好奇。

日子久了,小伙便时不时找机会,和高崇德聊聊天。说来也是投缘,高崇德还真就把不爱跟别人提及的事,一点点对他说了出来。而小伙则越听越震惊,越听越觉得不可思议。到最后,他才明白过来:原来坐在自己面前的这位老太太,正是当年日本人和蒋介石都想抓的“军火大盗”。

高崇德,是辽宁黑山县人,出生于一户贫困的农家。

那个混乱的年代,老百姓生活得水深火热,高崇德家也不例外。虽然父母都很勤快,但一家人的日子依旧过得紧巴巴。8岁那年,父亲不幸病逝,只留下母亲带着她的和弟弟在乱世中艰难求活。

但这,并没有让高崇德消沉,她骨子里流淌的是东北人的倔强。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她一边帮着母亲料理家务,一边想着怎么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此期间,她读过一些侠义小说,书中描述的诸如花木兰这样的女杰,让她充满了敬佩。她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像那些巾帼一样,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时光如梭,很快,高崇德就长大了。她飒爽和独立,是远近有名的。

当时,东北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日本关东军虎视眈眈,张学良也在加紧练兵以应对时局的变幻。正好,黑山地区就驻扎着一支东北军部队。

高崇德性格爽利,对这些保家卫国的军人,本就崇拜。恰好她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在亲友的撮合下,她结识了在军中担任团长的吕正操。没错,就是1955年被授予开国上将的吕正操将军。

文章图片2

吕正操是张学良的部下,他和高崇德一样同样出身贫苦,极富正义感。于是,相处中两人慢慢互生情愫,最终走到了一起。

高崇德虽是女子,却有不输男子的志向和气概,比起红装她更爱武装。所以婚后,她总是跟在吕正操身边。每次吕正操率部下打靶训练,她都要来学上一学。日子久了,她的枪法越来越准,成了军中有名的女“神枪手”。

但这夫唱妇随的美好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

1931年9月18日,驻扎在东北地区的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这,也给全国人民敲响了警钟:中华民族到了危急存亡之际。无数有志之士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身处东北漩涡当中的高崇德,不甘心于做一个军官太太,也不想只当一个徒有虚名的“神枪手”。所以,她开始积极参加各种抗日救亡运动,在街头贴标语、撒传单、演讲,号召大家团结起来一起抗日。

在此期间,高崇德结识了一位王先生。这位王先生经常和她在一起探讨,怎么抗日,怎么组织救亡运动。日子久了,高崇德对打败日本鬼子充满了信心。

有一次,王先生送给她一本书《陶罗斯上前线》。这本书讲的是一位苏联姑娘上前线,保家卫国的事。王先生在送书的时候,对高崇德说了这样一句话:“苏联女人能干,难道中国女人就不行吗?”也正是这句话,让高崇德意识到,原来自己也能成为抗日队伍中的一员。

不久之后,吕正操的部队被调往河南,高崇德也随之来到了这里。有一天,王先生找到高崇德,让她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在河南新乡组建一个留守处,专门负责收容原东北军的伤兵、散兵。

要知道,按照军纪,擅自招收军队的士兵是犯死罪的。但高崇德哪管这些,她硬是冒着杀头的风险,遵照王先生的建议,以东北军53军留守处的名义,招收了近300名的东北籍士兵。这些士兵招收后,她就成立了一个武装运输队,开始为前方将士输送补给。

只是,这个时候的高崇德,并不知晓王先生的真实身份,只以为他是一名普通的爱国人士。直到1937年的一天,王先生找到高崇德,称想带她去见一个人。因为相处时间已经很久,高崇德很信任王先生,所以她没有拒绝,跟着王先生就去了。

到了一处隐蔽的地点,高崇德见到了一位身材魁梧的男子。没等高崇德开口,对方就先伸出了手,自我介绍:“我是林伯渠。”

文章图片3

高崇德对这个名字并不熟悉,站在一旁的王先生开口了:“他是中国共产党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高崇德这才意识到,原来王先生竟是共产党。而他带自己见的,还是林伯渠主席这样的大人物。

此时的高崇德并不知道,林伯渠为什么要见自己。当她听到林伯渠说红军抵达陕北后,正在加紧训练准备开往抗日战场时,她内心的抗日热情再难抑制,她直接提出:“希望能到抗日前线作战”。

不过对此,林伯渠并没有同意。因为高崇德身份特殊,比起直接到前线,她在后方能够起到更大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

高崇德的丈夫吕正操已是东北军名将,她留在东北军,能帮上我军大忙。要知道,虽然当时是国共合作时期,但国民党对八路军依旧采取着严密的封锁政策,导致前线的八路军队伍极缺弹药补给。如果,高崇德留在后方,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说不定可以为八路军搞到一些军火弹药。

当林伯渠向高崇德阐明利害关系后,她毅然决然接受了任务。就这样,这位国民党军官太太,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秘密特工。

二:盗窃国军军火库,令敌人百思不解

很快,高崇德就开始了第一次偷运军火的任务。这一次,她将目标放在东北军的军火仓库。

对于高崇德,东北军的将士并不陌生,知道她是吕正操的夫人,而且也知道她在吕正操的部队里负责后勤方面的工作。

所以,那天,当高崇德来到东北军的军火库提弹药的时候,负责军火库的官兵没有任何怀疑,直接就让她提走了弹药。

当然,太过频繁地提取弹药也会引起怀疑。为了掩人耳目,高崇德也开始贿赂看守军火库的士兵和管理军火库的军官。她时不时以队伍里补充了新兵,需要给新兵配备装备为由,不断从军火库提走枪支弹药。

因为是团长夫人的特殊身份,她在国军中也是颇有关系,和方方面面都混得比较熟。所以,这些被提出来的枪支弹药,都被她通过各种渠道,源源不断地送到了八路军驻地。

文章图片4

但偷运的军火多了,军火库里的账就对不上了。日子久了,当地一些国民党军官发现了这一问题,当他们展开调查时,竟然发现被“盗”军火库不止一处,而且数量巨大。

这下子,当地国军高层们坐不住了。他们当即立案侦查,扬言:一定要抓住盗贼。好在高崇德办事谨慎,没有留下什么证据,国民党的这次调查无疾而终。但此时的高崇德却犯起了难。虽然她没有暴露,但想再通过以前的方式偷运军火,已经不可能了。到底怎么办才好?

思来想去,高崇德认为:只有给自己谋得一个完全合法正规的身份来掩护,这样才能避免引起敌人的怀疑。

于是,在向组织汇报后,高崇德利用关系,给丈夫吕正操所在的部队,争取到了“第一战区独立游击支队”的新番号。吕正操是支队司令,她则成了留守处长。

既然是独立游击支队,那么大多数事务当然是自己负责,而高崇德就有合法正规的军中身份了。所以,她又可以为八路军秘密提供枪支弹药了。

这一次,高崇德偷运军火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后勤方面没有丝毫察觉。但不久,在前线的日本鬼子和国民党部队,却发现了“不对劲”。

原本,在日本鬼子和国民党看来,我军弹药补给极缺,打仗的时候一定捉襟见肘。但真到了战场上,他们却发现我军在当地的弹药源源不断,十分充足。这让日本鬼子和国民党都百思不解:难道八路军的军火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这一回,国民党学聪明了,他们开始顺着前线的子弹信息,往源头上调查。在此期间,已经开始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的国民党反动派,甚至勾结了当地日本特务部门,双方共享调查线索。

与此同时,国民党的各大报纸上,都写着:要不惜代价,捉拿军火大盗。日本人那边,也是一样信誓旦旦,表示务必要抓到人。

经过一段彻底的调查,反动派和日本人都开始怀疑“军火大盗”就是吕正操的夫人:高崇德。1939年,国民党反动派准备对她下手了。

文章图片5

当时高崇德正在驻地,留守处战士发现了几名行踪可疑的人,把他们带到高崇德面前。高崇德问他们是做什么的,对方说他们是预备三师的人,来这里是为了看地形,等高崇德所在部队搬走后,他们要驻扎在这里。

高崇德当时并没有怀疑,但是将几人放走后,她怎么想怎么觉得不对。于是,她当即吩咐下属提高警惕。而事实也正如高崇德所预料的,那几个人果然有问题!当晚,高崇德所在驻地就被敌人团团围住。虽然他们竭力突围,但架不住敌人势大,最终高崇德身负重伤,被敌人抓捕并关进了监狱。

好在丈夫吕正操在国军中颇有关系,在他的活动下,再加上我党的积极营救,高崇德以疗伤的名义从狱中被放出。这里要说明一下,其实吕正操将军当时也已经是我党人员,在妻子及一群爱国人士的影响下,他于两年前秘密加入我党。

虽然暂时高崇德保了出来,但她依旧是反动派的“眼中钉、肉中刺”。敌人更大的目的,其实是想以她为突破口,找到她背后的力量。而此时,日本人则有意想除之而后快。

在这种情况下,组织为了保护高崇德安全,便通过秘密交通线,把她送到了延安。至此,这名颇有名气的“军火大盗”就消失在反动派和日本人的视线里。

在延安,高崇德见到了很多人,还受到了毛主席和朱德的关怀。朱德对于她偷运军火的事情很清楚,发现她身中枪伤后,朱德特意反复叮嘱医护人员:“她是我们共产党的功臣,是一名在敌后工作的超级间谍呀!是一名我党的军火大盗!”

而毛主席在得知高崇德的身体情况后,还亲自特批了一孔窑洞给她住。要知道,当时延安能有这待遇的人是相当少的。

文章图片6

此后,高崇德就告别了自己的特工生涯,一直在机关工作。新中国成立后,高崇德原本还想为祖国建设做贡献。但遗憾的是,1950年她旧伤复发,只能住进沈阳医大。出院后,由于身体原因,她已经没办法继续工作。为了让她能够得到更好地照料,组织上将她安排到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干休所居住。

或许是早年习惯了低调生活,在这里,高崇德也很少同院中的人讲起自己的经历。日子久了,身边人都觉得她就是一个“谜一般”的存在。直到1995年,她跟那位小伙闲聊时提到了自己的过往,这一切才被“曝光”了。

此后,大量媒体纷纷赶到干休所,希望能采访她。其中,有一位记者问她:“当年,您到底给八路军究竟运去了多少军火?”

对此,一向不愿意拍照,也不愿意接受采访的高老摆了摆手,淡淡地说了一句:“现在是记不得了,反正非常多,要不朱德怎么能说我是军火大盗呢!”听她说完这话,那名记者默默地鞠了一躬。

尾声:

从1940年结束特工生涯,到1955年再次被“发现”,这位朱德眼里的超级女谍,沉寂了整整55年。在此期间,组织没有忘记她,以正厅级的待遇让她安享晚年。

遗憾的是,在被“曝光”后不久,高崇德便病逝了。当地很多人觉得遗憾,纷纷表示:“可惜,我们太晚了解这位前辈了!都还来不及,听她多说说过去的事!”

但或许,对高老来说,晚年的生活里是否有鲜花和掌声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沉寂的这55年里,她看到了新中国的崛起,看到自己为之奋斗的祖国一天天变强。于她而言,这或许是最大的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