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在的导弹驱逐舰船体有多厚,如此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svdk 2022-09-09 发布于辽宁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文章图片1

现代导弹驱逐舰的船体并不厚,一般都是15毫米到30毫米。

即便万吨驱逐舰,船体厚度也不过这么多。

这个船体厚度显然同二战期间无法相比,差距巨大。

二战大型战舰,尤其是战列舰,船体装甲厚度惊人,一般都有150毫米以上,还是多层装甲。一些主力战列舰,装甲平均厚度超过200毫米,比较容易中弹的舷侧主装甲甚至可以达到300多毫米,也就是0.3米厚度。

文章图片2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

原因如下:

第一,武器不同了。

二战的水平面攻击主要是炮战。

日军常用的155毫米舰炮,采用55公斤的九一式穿甲弹,在15公里的距离上拥有108毫米穿深,在20公里的穿深数据为100毫米。

更强的203毫米舰炮,在18公里的距离上穿深为120毫米。

可见,这些主炮传深在100毫米到120毫米,只要能够保持120毫米以上的装甲,就可以抵抗炮弹。

但现代化导弹则不同。

文章图片3

以美军70年代的鱼叉导弹为例,它的装药量高达227公斤,而155毫米炮弹只有20多公斤,威力差了10倍。

当年装药165公斤的飞鱼导弹,把谢菲尔德号炸出了一个5米长的大洞,动力系统、照明系统、通信系统瞬间瘫痪,导弹留下的燃料也在之后引发了大火。

有人说4000吨的谢菲尔德号没有采用厚重装甲,才会这样。

其实,即便是二战时候的厚重装甲,也是对付不了现代化导弹。

文章图片4

第二,材料技术不同了。

以往厚重装甲还有抵抗恶劣海况的作用,但现代钢铁技术有了很大提高。

全球最大的50万吨巨轮,船壳钢材厚度不过80毫米。

普通万吨军舰,其实使用15毫米钢材就足够了,根本不需要再多。

文章图片5

第三,抗沉技术不同了。

其实现代化军舰,并没有这么容易被击沉。

在美国模拟击沉军舰时,测试的报废航母抵抗了20多天的饱和攻击。

这是因为现代化抗沉技术有很多,比如制造大量的水密舱,采用各种管损措施。

以谢菲尔德号为例,其实它是被击中6天后才沉没的。

之所以沉没,是因为导弹燃气的大火导致谢菲尔德号的管损系统损毁,不能及时灭火和止损。

如果谢菲尔德号使用更先进的系统,它还是有可能不沉没的。

文章图片6

第四,不能依靠船体来对抗攻击。

最近几次撞船事件可以看出,质量不错的美国军舰也不耐撞,甚至同民用船只撞击都会受重伤。

现代化武器比船只撞击要厉害,所以军舰应该依靠一切远程拦截手段,甚至先发制人来对付。

文章图片7

为什么各国对于近距离防御系统都很重视却不抱什么希望?

因为谁也不会指望速射炮来击落导弹,毕竟不是火云邪神,能够用指头夹住飞到太阳穴的子弹。

导弹真正飞到近距离,军舰也就完蛋了,连速射炮都靠不住,更别说船体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