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骨病的外敷中草药丸状膏及制备方法和敷用方法.pdf

 刘雁辉 2022-09-09 发布于湖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草药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治疗骨病的外敷中草药丸 状膏及制备方法和敷用方法。

背景技术

风湿、类风湿、骨质增生、椎间盘脱出、坐骨神经痛等骨科疾病,传统 中医统称为痹症,是目前最常见的顽症之一,而且呈上升趋势。本证或因肾 阴肾阳伤损,或劳逸失度,或饮食起居失宜,五脏出现虚亏衰损,精髓缺少 和气血供应不足而引致素体虚弱,抵抗能力不断减退,或冒风淋雨涉水,汗 出当风,风寒湿邪杂至内侵。痹着日久,肾脾受损,邪气留连,病久入深, 或着于筋脉,或着于肌骨,致荣卫凝涩不通,气血运行不畅,精髓生化乏源, 筋骨肌肉失养,痰浊淤血凝滞,形成淤血发炎、肿胀生脓、骨质增生、椎间 盘脱出、骨关节肿大等病症。尤其人体关节处经络、血管、纽带交叉集中, 是最易患病之处,也是疼痛比较敏感的部位,轻者疲倦酸困痛,重者躯身仰 卧屈伸不利,严重患者卧床难起,疼痛难忍,生活不能自理。久之,表症不 断加重,反射五赃,使五脏由虚变亏,由亏变衰损严重,由此五脏之间互损, 还易引发其它疾病,如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增加,心律加快,血 小板集结,堵塞血管等疾病。《内经》有“痹在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不流, 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又“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 俱虚则不仁且不用”。本病本虚标实,肾脾虚为本,湿滞、淤阻为标,治疗当 以扶正祛邪、标本兼治。

目前在公知技术中,西医治疗常以镇痛、封闭、牵引、手术等方法,效 果均不理想;近些年来,大部分医疗机构多辅之以中药熏、蒸、敷等中医治 疗方法,也都存在时间长、费用高、疗效差等问题;内服中药治疗又多因其 副作用而引起其它部位的不适,另外还有些保健性药物、磁疗等辅助治疗方 法,效果也都不明显。在现有技术中,治疗骨病的中草药种类繁多,但多按 虚症施治,以扶正祛邪、固本强末、通经活络、祛风除湿等常规保守的治疗 思路组方,对骨病的积累性、顽固性及其邪实正虚的内质多有忽略,补之有 余而疏泄不足,反致实者益实、虚者益虚,风邪不除,正气难扬,正气不扬, 何以固本,因而虽有一定疗效,其治疗进程缓慢,效果多不明显,也达不到 根治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治疗风湿、类风湿、肩周炎、椎间盘 脱出、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等各种骨病,而且见效快、疗程短、疗效显著、 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的用于治疗骨病的外敷中草药丸状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骨病的外敷中草药丸状膏的制备 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骨病的外敷中草药丸状膏的使 用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中草药丸状膏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草药原料 制成:川乌5~6份、草乌5~6份、闹洋花1~6份、寻骨风6~10份、透骨草 10~15份、王不留行10~20份、桐白皮30~50份。

本发明的中草药丸是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以疏泄为主,破常规而 以强力猛攻、直取病灶、祛风除湿、祛邪扶正为施治方针,邪气既除,正气 自然生发。本中草药配伍以寻骨风为君,祛风除湿、通经活络、畅气血之运 行;配以川乌、草乌、闹洋花,猛攻病灶、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并佐以透 骨草,通经透骨、行血化淤、表里贯通,以达祛邪养正之功效;用王不留行、 桐白皮以贯通经脉、祛除塞阻、畅行气血;诸药相配,直逼病灶,祛除一切 风寒湿邪,并贯通表里,达到邪祛正进的功用,因而能够收到快速根治各种 骨病、解除病痛的独特疗效。其各组分的功用分别是:

川乌:味辛、苦,性热,有大毒,其主要功能是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主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等症;

草乌:味辛,性温,有毒,有除寒湿痹、破积聚寒热之功用;

闹洋花:味辛,性温,有毒,可治一切风寒湿;

寻骨风:味苦,性平,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痛之功效,主治风湿筋 骨痛、跌打损伤、胃腹疼痛、疝痛;

透骨草:味苦、甘、辛,性温,有毒,能够活血化淤、软坚透骨、散血 通经;

王不留行:味苦,性平,具有除风痹内塞、通血脉、治风毒之功用;

桐白皮:味苦,性寒,有通经活络、活血化淤、消肿止痛之功效,可治 跌打损伤。

本发明外敷中草药丸状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按组方重量份配比取川乌、草乌、闹洋花、寻骨风、透骨草、王不 留行中草药原料,分别洗净晾干、研末、拌匀制成混合药粉备用;

b)按组方重量份配比取新鲜桐白皮,捣成糊状备用;

c)在混合药粉中加入糊状桐白皮调匀,制成3~9份粒重的丸状膏,用蜡 纸密封包装,即制成治疗骨病的外敷中草药丸状膏。

本发明中草药丸状膏的敷用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将患病部位洗净后,用生姜擦拭;

b)按病情轻重取3克或6克或9克粒重的中草药丸状膏捏扁置于皮肤表 面,用医用纱布包裹、医用胶布固定;

c)敷药24小时左右,当敷药处出现水泡时将药物去除;

d)用消毒器具将水泡刺破,使水泡内黄色液汁排出,去药后1~3日为排 毒期,应使用消毒棉经常擦拭,并涂抹红霉素、氯霉素或其它抗感染药膏以 防止感染及干燥疼痛,至结痂、脱落,病患即除。

本发明的中草药丸状膏组方配伍得当、制备方法和敷用方法独特,通过 敷用能够有效地治疗风湿、类风湿、骨关节肿大、坐骨神经痛、椎间盘脱出、 肩周炎、各部骨质增生、以及陈旧性跌打损伤等各种骨科疾病,而且治疗见 效快、疗程短、疗效显著、治愈率高、复发率低、费用少。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中草药丸是由发明人积30多年的从医经验及多年从事疑难杂症 研究精心研制实验所得,其药物各组分在下述重量份配比范围内均有较好的 疗效:川乌5~6份、草乌5~6份、闹洋花1~6份、寻骨风6~10份、透骨草 10~15份、王不留行10~20份、桐白皮30~50份。

实施例1

本发明药物各组分用量可以是:川乌5份、草乌5份、闹洋花1份、寻 骨风6份、透骨草10份、王不留行10份、桐白皮30份;

实施例2

本发明药物各组分用量还可以是:川乌5.5份、草乌5.5份、闹洋花3份、 寻骨风8份、透骨草12份、王不留行15份、桐白皮40份;

实施例3

本发明药物各组分用量还可以是:川乌6份、草乌6份、闹洋花6份、 寻骨风10份、透骨草15份、王不留行20份、桐白皮50份。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是:按所述组分配比量称取川乌、草乌、闹洋花、寻 骨风、透骨草、王不留行,并分别洗净晾干、研末、拌匀制成混合药粉,然 后取新鲜桐树皮去青留白,捣成糊状备用,将混合药粉中加入桐白皮糊进行 调和,制成3~9份粒重的丸状膏,丸状膏如橡皮泥状,软硬适中,置放成丸、 捏之随意变形,用蜡纸密封包装,即制成治疗骨病的外敷中草药丸状膏,在 调和制丸时可按1g/Kg的比例加入微量防腐剂,丸状膏有效期可达1年。

本发明的敷用方法是:将确诊的患病部位洗净,用生姜擦拭,然后根据 病情轻重及部位分别取不同质量的丸状膏,将其捏成片状置于患处皮表,再 用医用纱布包裹、医用胶布固定,敷药20分钟后皮肤有灼热痛感,24小时左 右敷药处出现大量水泡,此时将药物轻轻揭除,用消毒器具将水泡刺破,即 有黄色液汁流出,敷药揭除后1~3日为排毒期,此间应经常使用消毒棉擦拭, 并可涂抹红霉素、氯霉素或其它抗感染药膏,以防止感染,避免干燥疼痛。 排毒结束后即出现结痂,并伴有痒感,待痒感消失、结痂脱落,病患即除。

本发明的中草药丸状膏对发明人所在地区骨病患者进行治疗,记录病例 176例,其中171例有明显疗效,显效率为97.1%;157例彻底痊愈,治愈率 达87.5%;其中9人有复发症状,复发率为5.7%。

实验病例1

张先生,43岁,唐河县郭滩镇人,患严重的类风湿,病史已10年左右, 临床肘、腕、十指关节均有肿大形变、屈伸不便,时常疼痛难忍,已有4年 不能劳动,曾相继到县、市医院进行药物、针灸及中药熏蒸治疗,效果均不 理想。2005年7月来本所就治,敷用本发明的中草药丸,按腕关节及肘关节 分两次治疗,十日两患处疼痛完全消失,50日后形变基本消除,关节屈伸自 如,指关节不治自愈,随访无复发;

实验病例2

祁女士,52岁,南阳市某行政单位干部,患颈椎骨质增生已有14年病史, 曾多次到市、省级医院珍治,服用多种中西药物、牵引、按摩、理疗,虽有 效果,随即复发,且病情每况愈下。2005年10月来本所就治,临床颈项强直, 扭转困难,夜晚时常疼痛,严重影响睡眠,造成精神痛苦,X片显示其颈椎 第2、3、4、5节后位均有0.3~0.5cm骨刺,经敷用本发明的中草药丸,4日 后疼痛消失,8日后结痂脱落,30日后拍片骨刺消失,至今无复发;

实验病例3

赵先生,58岁,南召县城关镇人,患腰椎间盘脱出已20余年,曾多方求 治,疗效甚微,1995年曾到郑州手术治疗,术后四个月复发,2006年闻讯来 本所就治,其腰部向右侧歪曲,不能直立,X片显示其腰椎第4、5节间盘侧 部脱出,经敷用本发明的中草药丸,4日后疼痛消失,20日后腰部屈伸自由, 30日后拍片间盘复位,随访无复发;

实验病例4

赵先生,48岁,唐河县郭滩镇人,患陈旧性跌打损伤,于2003年3月骑 自行车不慎摔伤,经拍片检查系右脚腕软组织损伤,因未及时治愈,时常疼 痛,尤其遇天气变化或冬季,患处酸困、疼痛,活动不便,2006年2月来本 所就治,经敷用本药后5日痊愈,活动正常,随访无复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