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匿名

 Bolo_an 2022-09-09 发布于重庆

//

這是第N個故事

也是第1次遇見你

//

这年头,说真话的都是以匿名的方式,免得招来不必要的麻烦,正所谓,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能舍去姓名的人才是有内容的人,毕竟,只看内容不看人才是真正的内容,不会因为是某个人而先入为主,有失公允。但这种公允难以做到,因为这就是社会。

有的人太看重名声,做什么事都是有目的的,功利性的,不得几分利是难以舒坦的。在这个时代,名声太重要了,我想大多数人挤破脑袋都想出名,因为有了名声,出了名,也就红了,能让手机前,电脑前,等各种形式的看官们知道,额,这是谁。虚名也好,盛名也罢,一个出名的人从来都不只是一个人,也许他的身后是一群人在运作,他成为了一个活生生的招牌。这个畸形的社会不再是谁好看,而是能不能让人看到。

这或许也是现当今的时代特色吧。形形色色的明星网红,活跃在荧屏前,搔首弄姿,卖弄风骚,有时候做出一些出格的事也未尝不可,只要能让人记住我是谁。就像是那马戏团里的小丑,极力表演着让人印象深刻的节目,为的就是留住观众,有了观众就有了收入,也就有了流量,割韭菜从来都是最方便的赚钱方式。现代人的智商似乎并没有因为时代的进步而进步,也许,他们自以为的进步根本上是一种倒退,自以为是。

每天看到网络上各式各样的新闻,花样的视频,它们太多了,弄瞎了我的眼。我一直认为书籍才是所有获取知识途径中最直接的一种,还是安安静静地看书较好。一说到看书,可能会有人站出来说,哎呀,你看那么多书,也没见你挣个几百万啊,还不是书呆子一个……都2020年了,不会还有人认为书看得多的都是书呆子吧?

说到看书,我想到了《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这是本奇书,应该没有多少人看过这本书,也没有多少人读懂了这本书。在没读之前,早已略有耳闻,说这是本黄书,里面的许多情节涉及性爱,早在以前一度被封禁,是不准看的,为什么呢?就因为它的内容涉黄?愚不可及!是毛主席让它解除了封印。

俗话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大多数人都是些乌合之众。越是看了一些书后越是对这个社会,人情,有了一些憎恶和失望。偏偏是大多数人决定了这个社会的风向,管它是好是坏,惟利是图。

兰陵笑笑生,是一个笔名,真名早已无处可查,成为历史上的谜团,也就是说,《金瓶梅》这本书的作者是匿名写的这本书,他的目的不是为了钱财与名声,他也不用担心暴露自己,因此可以在书中肆无忌惮地描述一些内容。我是很佩服这种人的,这才是真正的奉献,在文学的长河里大放异彩。

《金瓶梅》穿着一件华丽的衣裳,远远望去就是一个美人,她的肌肤光滑如雪,体态丰腴,充斥着让人血脉喷张的诱惑力,当然,这只是她的表面,如果以为这本书仅限于此简直就是暴殄天物。脱去那件衣裳方能见到不一样的光景,其间滋味,妙不可言……它揭露的是人性,记录的是一段沉重的历史。

这本书不能以一概而论之,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艺术成就是很高的,而能达到这种高度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匿名之下,我看到了热爱,或许这才是最强劲的动力吧,因为热爱,所以热爱。热爱代表着不求回报的付出,它是那么干净和纯洁,不容玷污。在B站关注的一些UP主里,很多都是前期抱着分享自己热爱的心态开始制作视频,后来,涨了粉,开始接广告代言,慢慢地,视频里有了杂味……

用爱发电,这个词褒贬不一。褒扬它的说,这没什么不好的,这只是自己的兴趣爱好,没有其它的东西参杂,就是这么纯粹,不用看人脸色,给谁面子,自己的爱足以发电创造,再怎么艰难又有什么关系呢,反正我又不指望着它能为我带来什么,我爱它;贬低它的人说,前期还能用爱发电饿不死人,但终会有迷茫消沉的时候,如果自己的内容没人能看到,不能带来一些收益自己很难过,甚至不想再继续创造下去,因为太累了,看不到希望,到后来一无所获,惨淡收场。有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快乐的坚持没有悔恨,有的人验证了自己根本就不爱它反倒是心生厌恶。

所以,在我的观念里,不以匿名的心态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因为放不开手脚。我是谁,根本就不重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