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梦到我变作一棵随水波漂动的水草。醒来后,与水波共舞的感觉久不能退去。想是最近太热,就羡慕起了伴水而居的生灵。又过北山街,看到水中的荷花光华灿烂、神采奕奕,便想起八大的墨荷来。本期精选了十余幅八大画荷的名作,与诸友共赏,让荷之清凉,带我们暂离夏日的酷烈。 ![]() 八大山人喜画荷,流传至今的荷花作品不下百幅;善画荷,龙科宝《八大山人记》中说他绘画“最佳者松、莲、石三种”,陈鼎《八大山人记》又说他“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尝写菡萏一枝,半开池中,败叶离披,横斜水面,生意勃然”。研究八大的学者,同时也是他作品的收藏家王方宇,就把他称为“荷园主人”。荷花是佛门圣洁之花,其生于淤泥却出尘绝艳的姿态也饱受历代文人赞颂。八大不仅用它表明自己禅僧的身份,也在荷花中投注了故国情怀,用荷花来感怀个人身世。 青年时代,山人为避乱而遁入空门,从弘敏学习佛法。在他常住的鹤林寺(今属南昌)旁,就有蜿蜒十里的荷塘。他现存最早的作品《传綮写生册》中,有一句“芙蓉江上醉秋风”的诗,可见那时荷花就已经成为了他的灵感来源。又有《荷花册》,所作时间与《传綮写生册》相距不远,同为他的最早期作品。 ![]() ![]() ![]() ![]() ![]() ![]() ![]() ![]() ![]() ![]() ![]() ![]() 晚年他居于东湖的一片荷花之中,有斋号“何园”、“在芙山房”。“何”通“荷”,既是莲社的隐语,又有“何处是我的家园”之意,对故国沉郁幽深的感情,就寄寓在这寥寥二字之中。甚至,我们可以用“世界莲花里”来看待八大的思想。此语出自《河上花歌》,是八大为《河上花图》作的跋。《河上花图》是八大少有的长卷作品,卷首有一只荷花从河上跃起,随后荷花与山石夹杂,再后愈加稀疏,最后不见。 ![]() ![]() ![]() ![]() ![]() ![]() ![]() 八大在诗中畅想自己与李白对话,实则在表明自己思想与青莲居士的区别。“天般大”、“六十尺”、“河上仙人”,李白的荷在云中,所以他句句高远飘渺,皆是仙去蓬莱之想。“实相无相一颗莲花子”、“世界莲花里”,八大最终没有选择李白的道路,他的蓬莱不在遥远的那时那地,而是在身边,就在这朵小小的莲花里。 大乘佛学讲的“实相一相,所谓无相,即如如相”,是禅宗思想的核心,八大应深受此论影响。“实相”作为一切有形世界的物质或是人脑中观念之后的真实,就在自在显现的世界本身,所谓“即如如相”。八大画的明明就是荷花,却要命名为河上花,其意就是要超越物质的表象,直指本真。《河上花图》作于八大晚年还俗后,他借用了道教的典故,结合了佛教的学说,在佛道之间遨游。 八大画荷亦然。他常以几枝几叶来描绘荷花的错落参差的美态,如《杂画册》之《菡萏》、《花鸟山水册》之《荷花》、《书画册》之《荷花》、《安晚册》之《荷花》。 ![]() ![]() ![]() ![]() 《杂画册》之《菡萏》 尺寸不详 年份不详 北京荣宝斋藏 ![]() 上海博物馆藏 ![]() ![]() “王二画石,必手扪之,蹋而以完其致;大戴画牛,必角如尾,局而以成其斗。予与闵子,斗劣于人者也。一日出所画,以示幔亭熊子,熊子道:幔亭之山,画若无逾天,尤接笋,笋者接笋,天若上之,必三重阶一铁絙,铁絙处俯瞰万丈,人且劣也;必频登而后可以无惧,是斗胜也。文字亦以无惧为胜,矧画事!故予画亦曰:涉事。” ![]() ![]() 过曲院风荷,见几只水凫在荷塘边乘凉,休憩的样子,尤其那一埋头、一闭眼,颇得八大画意。常有人评八大画鸟,说它眼神愤怒,姿势凉薄,有厌世之气,此说也不必深信。 ![]() 一个卓越的画家永远不能离开观察世界,八大画中的鸟,先是抓其神韵,厌世、嫉俗云云要往后再考虑。当然,八大是有金刚怒目的一面的,在八大山人研究领域中,这充满愤怒的阶段被称为“驴期”。这一阶段作品的面目也与他最晚期的作品,如上文所提及的《河上花图》、《莲房小鸟图》等不甚相同,关于这点,我们下期再谈。 讲到这里,话已多了。最后,还是让我们默默地观赏这些在墨色中盛开的荷花罢。 《荷石水鸟图》 127×16cm 年份不详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 ![]() ![]() ![]() ![]() 参考文献: [1]朱良志.八大山人研究[M].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 [2]姚亚平.八大山人《鱼鸟图卷》中的冷漠静寂和清澈平和[J].地方文化研究,2022(02). 履道堂由成立于2014年的杭州“意自如”改名而来。立足传统,放眼当代,以发掘和推广有潜力的优秀艺术家为己任。表达无论中西,题材无论古今,直指人心,是我们选择作品的标准。躬行正道,意气甘与知者相期;呈现精品,用心愿与前贤无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