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大山人|世界莲花里

 叶子图书馆 2022-09-09 发布于四川

前几日,梦到我变作一棵随水波动的水草。醒来后,与水波共舞的感觉久不能退去。是最近太热,就羡慕起了伴水而居的生灵。又过北山街,看到水中的荷花光华灿烂、神采奕奕,便想起八大的墨荷来。本期精选了十余幅八大画荷的名作,与诸友共赏,让荷之清凉,带我们暂离夏日的酷

图片

八大山人喜画荷,流传至今的荷花作品不下百幅;善画荷,龙科宝《八大山人记》中说他绘画“最佳者松、莲、石三种”,陈鼎《八大山人记》又说他“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尝写菡萏一枝,半开池中,败叶离披,横斜水面,生意勃然”。研究八大的学者,同时也是他作品的收藏家王方宇,就把他称为“荷园主人”。荷花是佛门圣洁之花,其生于淤泥却出尘绝艳的姿态也饱受历代文人赞颂。八大不仅用它表明自己禅僧的身份,也在荷花中投注了故国情怀,用荷花来感怀个人身世。

青年时代,山人为避乱而遁入空门,从弘敏学习佛法。在他常住的鹤林寺(今属南昌)旁,就有蜿蜒十里的荷塘。他现存最早的作品《传綮写生册》中,有一句“芙蓉江上醉秋风”的诗,可见那时荷花就已经成为了他的灵感来源。又有《荷花册》,所作时间与《传綮写生册》相距不远,同为他的最早期作品。

图片
《传綮写生册》之《三五银筝》
24.6×31.5cm
1659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三五银筝兴不穷,芙蓉江上醉秋风。于今邈抹浑无似,落草盘桓西社东。己亥十二月朔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荷花册》
25.4×33.6cm×8
1665年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晚年他居于东湖的一片荷花之中,有斋号“何园”、“在芙山房”。“何”通“荷”,既是莲社的隐语,又有“何处是我的家园”之意,对故国沉郁幽深的感情,就寄寓在这寥寥二字之中。甚至,我们可以用“世界莲花里”来看待八大的思想。此语出自《河上花歌》,是八大为《河上花图》作的跋。《河上花图》是八大少有的长卷作品,卷首有一只荷花从河上跃起,随后荷花与山石夹杂,再后愈加稀疏,最后不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河上花图》(与《河上花歌》合装)
全长47×1292.5cm
1697年
天津博物馆藏

单国强先生认为,此卷是八大一生心境从积极入世到陷入绝境的写照,然而若细细品读《河上花歌》,此言差矣。

图片
《河上花歌》(与《河上花图》合装)
全长47×1292.5cm
1697年
天津博物馆藏
释文:河上花,一千叶,六郎买醉无休歇,万转千回丁六娘,直到牵牛望河北。欲雨巫山翠盖斜,片云卷去昆明黑。馈而明珠擎不得,涂上心头共团黑。蕙岩先生怜余老大无一遇,万一由拳拳太白。太白对予言:博望侯,天般大,叶如梭,在天外,六娘剑术行方迈。团圞八月吴兼会,河上仙人正图画。撑肠拄腹六十尺,炎凉尽作高冠戴。余曰:匡庐山,密林迩,东晋黄冠亦朋比,算来一百八颗念头穿,大金刚,小琼玖,争似画图中。实相无相一颗莲花子,吁嗟世界莲花里。还丹未,乐歌行,泉飞叠叠花循循。东西南北怪底同,朝还并蒂难重陈,至今想见芝山人。蕙岩先生嘱画此卷,自丁丑五月以至六七八月,荷叶、荷花落成,戏作河上花歌,仅二百余字呈正。八大山人。

荷花亦称莲、芙蓉,未开的荷花苞叫做菡萏,那么“河上花”是什么说法呢?《河上花歌》中有“河上仙人”、“还丹”等语,所以这当与道教中的河上公有关。河上公,史传其有腾云驾雾之能,可以洞穿时事、观化自然。关键一点在于,河上公的还丹法术要使用莲花,他也爱荷。王昌龄《河上老人歌》中就有一言:
“河上老人坐古槎,合丹只用青莲花。”

八大在诗中畅想自己与李白对话,实则在表明自己思想与青莲居士的区别。“天般大”、“六十尺”、“河上仙人”,李白的荷在云中,所以他句句高远飘渺,皆是仙去蓬莱之想。“实相无相一颗莲花子”、“世界莲花里”,八大最终没有选择李白的道路,他的蓬莱不在遥远的那时那地,而是在身边,就在这朵小小的莲花里。

大乘佛学讲的“实相一相,所谓无相,即如如相”,是禅宗思想的核心,八大应深受此论影响。“实相”作为一切有形世界的物质或是人脑中观念之后的真实,就在自在显现的世界本身,所谓“即如如相”。八大画的明明就是荷花,却要命名为河上花,其意就是要超越物质的表象,直指本真。《河上花图》作于八大晚年还俗后,他借用了道教的典故,结合了佛教的学说,在佛道之间遨游。

八大画荷亦然。他常以几枝几叶来描绘荷花的错落参差的美态,如《杂画册》之《菡萏》、《花鸟山水册》之《荷花》、《书画册》之《荷花》、《安晚册》之《荷花》。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荷花是少有的挺水植物,茎可长达几十厘米,花高高地开在水面上,修长、挺拔是它特有的风姿。同样常见的,和荷花同属于莲科的睡莲,不能长成这样的高度。由于每朵荷花的茎长不一,所以荷花开的时候,有错落参差的美感,八大以出神入化的笔墨凸显这一点。

图片

《杂画册》之《菡萏》

尺寸不详

年份不详

北京荣宝斋藏

图片
《花鸟山水册》之《荷花》
36.5×30.5cm
年份不详

上海博物馆藏

图片
《书画册》之《荷花》
24.4×23cm
1693年
上海博物馆藏

图片
《安晚册》之《荷花》
31.7×27.5cm
1694年
日本京都泉屋博古馆藏

但更为简淡,也更真切、更耐人寻味的还要数他画的无根莲,如《莲子图》、《莲房小鸟图》。这两幅图中出现的“涉事”、“天心鸥兹”,不易读懂,若不读懂,很可能影响我们对画面的理解。“涉事”二字在八大后期作品中常常出现,突出的是无心思想。他在作于1693年的《鸟鱼图卷》中,对“涉事”有具体的解释:

“王二画石,必手扪之,蹋而以完其致;大戴画牛,必角如尾,局而以成其斗。予与闵子,斗劣于人者也。一日出所画,以示幔亭熊子,熊子道:幔亭之山,画若无逾天,尤接笋,笋者接笋,天若上之,必三重阶一铁絙,铁絙处俯瞰万丈,人且劣也;必频登而后可以无惧,是斗胜也。文字亦以无惧为胜,矧画事!故予画亦曰:涉事。”

这段话的意思大致如下:王二画石,要先又摸又踢;戴嵩画牛,要取其斗势。我(八大)和闵先生在“斗”这一点上不如人。接着他又说,闵先生画了幔亭峰(今属武夷山),拿给就是幔亭峰下人的熊先生看,熊先生说,幔亭峰是无法攀登的,只有接笋峰才能爬(今亦属武夷山,在幔亭峰之侧),即便是爬接笋峰,也必须得经常训练才行,这样就叫做斗胜。一般人写文章以无惧的心态为胜,画画也是如此。但是,八大对这种刻意追求、争强好胜的做法是不以为然的,他要随意而往,所以把他作画称为“涉事”,也就是只是随便来做这件事而已。

而“天心鸥兹”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住在海边的人,喜欢与鸥鸟玩耍。每天早晨他来到海边,就有千百只鸥鸟落在他的身上,一点也不怕他。他父亲知道此事后,就叫他抓一只来。次日晨起,他来到海边,却没有一只鸥鸟再落到他身上,因为他有了机心。与机心相对的是天心,八大通过“天心鸥兹”来提醒自己,要做一只没有机心的鸥鸟。

图片
《莲子图》
尺寸不详
年份不详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释文:壬申之夏五月涉事。八大山人。

图片
《莲房小鸟图》
尺寸不详
年份不详
上海博物馆藏
释文:壬申之七月既望涉事。八大山人。天心鸥兹。

有人认为这无根之莲,与郑思肖的无根兰异曲同工,是在哀悼失去的国土,不尽然。从佛门要义来看《莲房小鸟图》,一只似落非落的鸟,似强调不粘滞的无住义,若有若无的莲蕊,喻空幻不实。这无根莲以有限的几点墨团带出无边的空灵,似乎在象征着根性的绝对独立。

过曲院风荷,见几只水凫在荷塘边乘凉,休憩的样子,尤其那一埋头、一闭眼,颇得八大画意。常有人评八大画鸟,说它眼神愤怒,姿势凉薄,有厌世之气,此说也不必深信。


图片在树荫底下乘凉的水凫

一个卓越的画家永远不能离开观察世界,八大画中的鸟,先是抓其神韵,厌世、嫉俗云云要往后再考虑。当然,八大是有金刚怒目的一面的,在八大山人研究领域中,这充满愤怒的阶段被称为“驴期”。这一阶段作品的面目也与他最晚期的作品,如上文所提及的《河上花图》、《莲房小鸟图》等不甚相同,关于这点,我们下期再谈。

讲到这里,话已多了。最后,还是让我们默默地观赏这些在墨色中盛开的荷花罢。

图片

《荷石水鸟图》

127×16cm

年份不详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杂画册》之《鹤荷》
尺寸不详
年份不详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杂画册》之《荷石》
尺寸不详
年份不详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杂画册》之《荷叶》
尺寸不详
年份不详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猫石图》
34×218cm
1696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荷花双凫图》
185×95.8cm
1696年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图片
《荷花翠鸟图》
182×98cm
年份不详
上海博物馆藏

图片
《墨荷图》
185×91cm
年份不详
安徽博物院藏

参考文献:

[1]朱良志.八大山人研究[M].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

[2]姚亚平.八大山人《鱼鸟图卷》中的冷漠静寂和清澈平和[J].地方文化研究,2022(02).



图片

履道堂由成立于2014年的杭州“意自如”改名而来。立足传统,放眼当代,以发掘和推广有潜力的优秀艺术家为己任。表达无论中西,题材无论古今,直指人心,是我们选择作品的标准。躬行正道,意气甘与知者相期;呈现精品,用心愿与前贤无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