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实事求是的主页

 见青黄 2022-09-09 发布于河南
图片加载中
图片加载中
中医实事求是
1小时前
·
中医科主治医师
2021年,用纯中药治好主任4年的肠易激综合症后,他喝醉后对我说: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对不起病人。
 
去年临近过年时,医馆来了一位医院的外科主任,我们也是老相识了,他是我的大学同学,只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些年逐渐减少了联系。
 
他这次来找我当然不是叙旧的,他也不多客套,直接点名来意,说自己是来我这儿看病的。
 
问诊后了解到,他出现肠易激综合征,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腹泻已经4年时间了。患病这几年来一直大便澹薄,每日要行4~5次,特别是饮食一出现不适腹泻就会加重,最多的时候日行10余次。
 
我问:你不是主任吗,怎么不在自己医院看?
 
他说:我要能看好就不来了,我们院里的中西医都看过了,检查也做了,可是检查结果正常,吃他们给我开的中西药又没用,这才来了你这里。
 
现在症状有:腹胀、胸闷、食欲不振、气短乏力、小便清长。又看患者面色萎黄、身体瘦削,舌胖嫩、苔少、舌边有齿痕,脉细弱无力。
 
根据上述症状,辩证属于肺气不宣,脾失健运导致的腹泻;治疗宜宣肺理气,健脾升清。
 
于是给他开出方子:杏仁、桔梗、百合、陈皮、厚朴、茯苓、荷叶、炙甘草、车前子。
 
结果他的情况怎么样呢?
 
患者服药一周后,腹泻减轻很多,从原来的日行4~5次,变为2~3次,胸闷、腹胀的情况也明显得到缓解。既然前方有效,可见药已对证,在前方稍作加减之后,继续服用半个月。患者腹泻已止,大便成形,无腹胀,食欲也正常了,身体一好就连精神也振奋很多。
 
我叮嘱他注意饮食,少食生冷,继续服药两周以巩固疗效。
 
一个月后,他专程请我吃饭,推辞不过我就答应下来。可能是因为病好了心情好,饭桌上他没少喝酒,喝醉后他说: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对不起我那些患者。
自从当上了主任,来送礼、跑业务的人越来越多,这实在忍不住就动了歪心思。
 
刚学医时确实想一心一意为患者服务,可入行这么多年,我却变成了吸血鬼,骗了不少患者的钱,我这病怕是遭报应了。
 
我一时有些语塞,像他这种为了利益过度治疗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就是因为没良心的人太多了,很多简单的病被复杂化,导致治不好的患者也越来越多。
 
人各有志,我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责任何人,只能尽一份自己的力。
 
接下来,讲一下我的治疗思路:
 
在临床上,治腹泻多是用健脾燥湿之类的药,然而本例患者属于久泻不止,温补脾胃之品尽服而不见效。仔细观察他的症状,除腹胀外还有胸闷的症状,属于气机停滞。肺主一身之气,故我们健运脾气从肺着手,先宣肺通气,健运脾胃,才能使大肠传导正常。
 
肺为诸气之总司,肺气得降,则诸气皆调。因此宣畅肺气,是调升降、运枢机的关键。气机通畅,脾才能运化水谷,升清降浊。
 
方中杏仁、桔梗一降一升开宣肺气,使全身气机得畅;百合甘平润肺降气;厚朴下气除满。
 
陈皮理气燥湿和中;茯苓健脾利湿;荷叶升脾胃清气;炙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从肺治泻,乃治愈久泻的又一新径。
 
二诊中得知患者大便澹薄,所以再加入车前子利小便以实大便。
 
三诊诸症皆愈,叮嘱患者继续服药两周善后固效。
 
像他这样没良心的医生太多了,为了赚取更多的利,完全忘记了身着白衣大褂的意义。我既可怜这些人竟然放弃了做人的良心,又为他们感到可悲。
...
全文
图片加载中
转发
2
4
图片加载中
图片加载中
中医实事求是
2小时前
·
中医科主治医师
我用纯中药治好患者的痛风后,跟他说:哪儿有那么多治不好的病,只是不好好治病的人太多了而已!
 
之前很多患者问过我,说:大夫,你们中医到底能不能治好痛风啊?
 
我说: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那么多治不好的病,如果说真有什么治不好的病的话,我认为只有一个,那就是“穷病”。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产生共鸣,因为对于90%的人来说,生病要付出的代价都特别大,有时候医药费甚至比一套房一辆车都贵。我们也经常从电视上看到,因为家人生病而倾家荡产的新闻。
 
这个不是个例,也不在于少数,可能你的身边就有这样的事。
 
我之前一个邻居就是这样,十几年前得了心脏病,需要做支架手术,虽然现在支架的价格降低了,但是在那个时候这也不是个小手术,没个一二十万是下不来的。他家里也比较困难,没办法负担这么高的费用,于是他就拒绝了手术,没过多久就去世了,听完真的是令人唏嘘。
 
接下来回归正题,那么中医是怎么治疗痛风的呢?接下来就结合一个之前的痛风患者跟大家讲一下。
 
这位患者来看诊的时候架着拐杖,一左一右两个人分别扶着他,我看他面色痛苦还带着病容,了解后得知患者出现痛风的症状已经15年之久,久久不见缓解导致他痛苦非常。
 
问诊后了解到,患者刚开始只有右脚的关节处感到红肿热痛,后来逐渐加重,连累到了右脚的踝关节和左膝关节处。并且还反复发作,病情发作时疼痛难忍,痛不欲生,痛出来的汗就像洗了个澡一样,都不能睡个安稳觉。
 
之前也在医院治疗过一段时间,可是不见效果,后来就只能用止疼药来缓解一些痛苦。
 
现在症状有:两下肢关节疼痛,右脚大拇指、右踝关节、左膝关节红肿热痛,小便黄赤。
 
又看患者舌苔黄黑、厚而湿润,脉细数。辩证属于温热下注;治宜清热燥湿。
 
于是,开出方子:车前子、牛膝、薏苡仁、丝瓜络、木瓜。
 
结果,患者服药一周后,双侧下肢的肿痛现象都得到减轻,已经能脱离拐杖独立行走,黄黑苔消退。效不更方,叮嘱患者继续服药,前后服药一个多月,患者痛风症状消失,行走自如,病情好转。随访半年,未见复发,病情治愈。
 
用药思路呢?
 
方中以车前子、薏苡仁清热利湿,除痹解毒;丝瓜络增强祛风活血通络之功。
 
木瓜味酸入肝舒筋,性温气香而能化湿,湿化筋舒则痹痛、拘挛可除,具有舒筋活络的效果。
 
牛膝活血祛瘀力强,性善下行,长于活血通经,可以引药下行。
 
诸药合用,紧扣病机,全方奏清热利湿、祛风通络止痛之功。
 
现在很多患者都说病难治,其实我想说,难治的不是病,而是给你治病的那些人不好好治罢了。当那些所谓的医者,心里没了患者,不好治的病自然就多了。
...
全文
图片加载中
转发
1
7
图片加载中
图片加载中
中医实事求是
2小时前
·
中医科主治医师
重用3个民间“排石高手”,消掉患者的胆结石后,我突然意识到:良言难劝该死鬼,慈悲不渡自绝人。
 
自从1月27日,大名鼎鼎的张伯礼院士做了胆囊摘除手术之后,我就很少再写关于胆囊结石的文章了。
 
为什么呢?
 
因为大家都不相信,我曾经写了1篇,下面一片嘲讽谩骂,要不就是说我是骗子,要不就是说中医既然这么厉害,那怎么不去给张伯礼院士看看。
 
那一刻,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悲哀,大家只知道张伯礼院士摘除了胆囊,却没有人知道,他当时的情况是胆囊已经化脓、胆管结石嵌顿坏疽了。
 
即便是这样的情况,中医也不是没有办法,但当时“武汉保卫战”正在要紧关头,时间就是生命,中医相对于西医,毕竟时间要慢一些,而张伯礼院士只说了一句话:正在打硬仗,我不能躺下。
 
正是这件事,助长了一部分中医黑的气焰,他们拿起键盘就开始乱喷。
 
那胆结石中医到底能不能治呢,接下来就讲一个之前的病例吧:
 
去年,门诊来了一位男性患者,说自己从一年前突然开始出现右上腹隐痛的情况,去医院检查后被医生告知,在胆囊内发现数个高回声团,诊断为胆结石。本来是吃了一段时间西药来控制的,结果却没控制住,结石没消,还总是腹痛难忍。
 
我仔细问了患者的情况之后,了解到他还伴有食欲不振、失眠等症状。舌质淡白,脉沉。
 
于是,给他开出一张方子:柴胡、党参、鸡内金、穿破石、威灵仙、鸡血藤、甘草。
 
患者看见方子后,问我:大夫,我这是胆上的问题,你给我开疏肝药干啥啊?
 
我说:治病最忌讳的就是质疑医生,你来找我,就应该相信我。
 
结果情况怎么样呢?
 
患者服药两周后,复诊时说自己腹部隐痛的症状已经得到缓解,基本上消失了。效不更方,在原方稍作加减之后,叮嘱患者继续服药。前后服药一个月不到,患者已无不适,去医院检查后结果显示结石已经排出。于是为巩固疗效,让患者继续服用两周。
 
很多人都觉得,胆结石是一块石头,必须得做手术取出来才行。可是在我看来,胆结石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气机出现了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呢?
 
如果气机流通不畅了,就容易造成各种病理产物的瘀滞,结石就是其中一种。就好比一条河,水流量始终保持足够的量,河流就不会淤堵。同样,肝气条达,肝胆系统就不会瘀滞。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个方子。
 
方中柴胡辛行苦泄,性善条达肝气,可以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再重用三味“排石高手”来化掉身上的结石。
 
第一个鸡内金是一味消食的良药,不仅可以消食,还可以化掉身上一切的结石,可谓是“化石王者”。
 
第二个是穿破石,之所以叫穿破石,并不是说它真的能够穿破石头,而是说它的穿透力很强,可以穿透体内很多的瘀滞。
 
第三个是威灵仙,又威又灵又仙的药可是凤毛麟角,威灵仙不仅可以化掉结石,还可以化掉身体多出来的骨刺,比如卡在喉咙里的鱼刺就可以用它解决。
 
因为这个方子当中,开破性的药比较多,杀伐之力重,所以加入党参、鸡血藤、甘草即可以补气补血,扶正祛邪,又可以中和药性,顺带顾护中焦脾胃。
 
从很早之前开始,就有很多双眼睛盯着中医,只要犯一点点错,就会被揪着不放。
 
这让我想起了历史上几次著名的空难,由于大家过度关注,就有一种“坐飞机不安全”的错觉,但是分析真实的数据,飞机与火车、汽车相比,是最安全的出行方式,安全系数高了不止一个量级。
 
如果大家也对中医抱着这种看法,中医不亡,可以说是天理难容。
 
我写这篇文章,一定还会有人质疑,但是无所谓,良言难劝该死鬼,慈悲不渡自绝人,我把我知道的写出来,哪怕只能帮助一个人,我就没有白写。
...
全文
图片加载中
2
22
100
图片加载中
图片加载中
中医实事求是
7小时前
·
中医科主治医师
每当听到医生告诉对“胆结石+胆囊炎”患者说:小事儿,一个手术就好了!我对想对他们说:癞蛤蟆穿长布衫,我看你就不像个人。
 
之前有一个很火的话题,说的是人生如果不能做对的选择,那就做让自己开心的那个选择!
 
我当时看完就挺支持这个观点的,人嘛,只要不做伤天害理、违法犯罪的事,选择怎么活着都是自己的自由,没有人可以指责你,毕竟让自己开心是最重要的。
 
在临床上待的这些年,我也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中医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个考验人性的试金石。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因为普通人一旦低估了人性,终将满盘皆输。
 
那是几年前的事儿了,那天儿科的一个同事突然来办公室找我,说要拜托我一件事情,我问他怎么了?

他说:还不是我弟弟的事嘛,之前我也跟你提过,他得了胆结石还有胆囊炎,本来在西医那边治得好好的,结果现在严重了,医生建议他做手术。他自己也很抗拒手术,我就想着让你帮他看看。
 
我说:这属于违反医院规定了,你也不是不知道。
 
他说:你就帮帮我吧,我弟弟就全靠你了。
 
我看着他满脸愁苦,不禁想到,众生皆苦,人人都在负重前行。虽然我不愿意招来那些不必要的麻烦,但是转念一想,自己行医就是为了帮助患者解决痛苦,如果因为一点儿小事就畏手畏脚,也不配做一名医生了。
 
于是,我问了他弟弟的详细症状,得知患者于一年前在我们医院查出胆囊炎+胆结石,胆囊内部有多个高回声团,右上腹还时常疼痛,吃了药,用处并不大。
 
这次来复诊时主治大夫直接说不是啥大事儿,做个小手术就好了。一听他们家里人就都不乐意了,便决定转科室治疗。
 
大概了解症状之后,我又让他抽时间带弟弟来一趟,面诊后,开出方子:柴胡、郁金、黄芩、金钱草、青皮、大黄、黄芪。
 
结果呢?
 
患者回去用了半个多月药,就欣喜地跑到医院告诉我疼痛基本已经消失了。效不更方,叮嘱患者继续服药,前后服药一个半月,患者检查结石已经消失,不适症状全部得到好转。
 
后来这件事被之前给他看诊的医生以及院长知道了,就把我叫过去明嘲暗讽了一顿,而求助我那个同事却屁也没放,把全部责任都推给了我。
 
虽然我后来并没有担什么责任,但这件事却把我恶心坏了,真是相对那些人说:癞蛤蟆穿长布衫,我看你就不像个人。
 
同样,我也恶心我自己,哪里治不了病?难道非要待在这个见不得光的深渊里面吗?想通之后,我就毅然辞职,离开了那里。
 
接下来说说上述那位患者的治疗思路:
 
肝胆相照,因此胆囊出了问题,也一定要注意肝的状况。如果肝气瘀阻,就会造成气血堵塞,气血阻滞后会产生很多病理产物,比如淤血、湿气、痰湿,久而久之这些痰湿、湿气、瘀血就会形成囊肿、息肉、结石等产物。
 
中医讲,瘀而化热,胆囊炎则是因为这些垃圾在转化为结石之前会化热,一化热就会有炎症,胆囊炎就是这样来的。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两者可以说是疏肝、行气、解郁的最强搭配。
 
黄芩、柴胡是一对最佳搭档,柴胡可以升肝气,黄芩可以降胆热,一升一降,疏肝利胆。
 
金钱草可以清热解毒、利尿排石,是大名鼎鼎的排石药。
 
大黄负责把碎掉的结石从肠道排出去;青皮可以疏肝气,行气破气又不伤气,协助大黄,给大黄一个推动力。
 
方子虽好,毕竟是以泄为主,为了避免气虚,我们再加入黄芪来益气补中。
 
从世俗的眼光来看,我虽然没有钱,也没有名,但我觉得穷困潦倒,对真正的医者来说,并不算是耻辱。只要我把心思用在治病上,不昧着良心赚病人的血汗钱这就够了。
...
全文
图片加载中
8
49
183
图片加载中
图片加载中
中医实事求是
昨天18:42
·
中医科主治医师
我用6味纯中药帮患者消除4年的失眠后,想说:不是中医治不了失眠,是患者们的固执己见,让中医寸步难行!
 
我想问大家一句:难道西洋药未入国门之前,人们生病就不治了吗?
 
那肯定不是这样的,那时候国人用什么治病?依靠凭借的还不是咱们的中医?
 
既然如此,那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到了现在,时代在进步,精神文明在提高,为什么人们会在这种技术越来越成熟的背景下,不相信中医,甚至是诋毁中医呢?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相信中医或者是不相信中医,都是个人的想法,这个我管不着。可是诋毁、谩骂、误解,不光会寒了医生的心,更会把中医本来就微弱的火焰变得更加的黯淡。
 
如此一来,你说说中医还能有信心治病吗?
 
我行医这些年也接诊过不少患者,这些患者里头同样有反对中医的,但是最后我都用中医的实力还有我行医的职业道德,让他们心服口服。我不是在这吹嘘我自己多厉害,我就是想给中医正名。
 
存在即合理,中医能发展这么些年,肯定比它看上去的要复杂、深刻。所以希望各位患者,能够放下你们的固执己见,正确看待中医,别让成见成为你们心里的一座大山。
 
这不,前段时间就有个失眠的患者来看病,她非要说中医糊弄人。你说她不信中医吧,为什么还要来呢?
 
我说出来自己的疑问后,她振振有词,说:我邻居胃病和失眠就是在你这儿调理好的,我是听她说了,才想着也来试试。
 
我说:你不相信中医的人,还想试试中医的治疗方子,这不矛盾吗?
 
这大姐理直气壮的说:你要是给我失眠治好了,我不就信你了。
 
我一时之间语塞,不知道应该说点啥,但是不管患者怎么想,治病救人,马虎不得。
 
我给她诊了脉,看了舌苔,问了情况,具体症状如下:脉象细弱,舌质淡,苔薄白。每晚大概只能入睡三四个小时,多梦、容易惊醒,白天头晕神疲乏力,腰背酸疼,并伴有心悸、月经量多、面色苍白、消瘦等情况。
 
患者也吃过安定和褪黑素,但是越吃剂量越大,效果越不好。
 
中医辩证来讲,她这属于是阴血虚损,血不养心,心肾不交,神不守舍。治疗上应该从养血安神,交通心肾入手。
 
于是,给这个患者开了个方子:阿胶、白芍、枸杞子、当归、生地黄、酸枣仁。
 
她一看只有6味药,一下子就坚定了我是个骗子的想法。
 
我说:你先把药抓回去,按我的说法服用,过几天来复诊,没有效果再说我是骗子。
 
服药10天后,患者第二次来的时候,说我是骗子的底气没那么足了,她现在晚上能睡五六个小时了,精神已经好转,头晕减轻。我让她回去继续服用巩固,后来再来复诊,夜寐渐安,其他自觉症状基本消失。
 
再后来,她身边人有个啥不舒服,她就让他们到我这儿来看,至于骗子的说法,我行的正坐的端,治病救人 ,结果会说明一切。
 
有人就要问了,为啥六味药就能让她改观?
 
那就得从头说起了,这个患者心脾两虚,心阴虚不能下通于肾,肾阴虚不能上交于心,二者纠缠,导致心肾不交、心神不宁。
 
我给她用的酸枣仁,被称为东方睡果,可以滋肾阴养精血,治疗失眠少不了它的身影。
 
阿胶、当归可以滋补阴血;白芍、枸杞子益肝肾,镇心安神;生地黄入肾脏,益气扶正。
 
虽然只有6味药,使得阴阳暂复,心神得养,水火既济,心肾相交,故失眠也就治愈了。
 
我看很多人说,中医治不好这个病,治不好那个病。我就想问问,你看到治疗效果了吗?你找对靠谱的医生了吗?若是没有,不妨放下你心中的成见,给医生一点儿信任。
...
全文
图片加载中
转发
7
33
图片加载中
图片加载中
中医实事求是
昨天17:44
·
中医科主治医师
去年一位脂肪瘤患者说中医大学的博士让他做手术,我对他说:那些所谓的硕士、博士,在临床上只配当孙子!
 
去年夏天,正是最热的时候,下午医馆来了一位男性患者。明明是大夏天,他却全副武装,穿着长袖长裤,不露一丝缝隙。
 
坐下后,我问他:你这是怎么了,包的这么严实,难道是过敏了吗?
 
他摇摇头,说:不是过敏大夫,我这身上长了几十个脂肪瘤,怕别人看见笑话我,只能遮的严一点儿。
 
他把衣服掀起来我一看,果真长满了有二三十个大小不一的肉疙瘩。
 
于是我问了他发病时间以及之前的治疗情况,得知患者起初只是察觉身上长了几个小疙瘩,不痛也不痒,就以为是虫子咬的,没有多加在意。结果没料到这疙瘩不光越长越大,还越长越多,于是去医院检查后,得知自己身上这个叫脂肪瘤。
 
医生给他的解决办法就是做手术切除掉,直接一劳永逸。他自己也到处打听了一下,了解到做手术并不能除根,还会反复发作重新长出来,于是便来寻求中医治疗。
 
据他说,他去看的那个大夫还是中医大学的博士,没想到也跟普通大夫没什么两样,一碰见什么病就让人做手术。
 
我说:那些所谓的硕士、博士,看似满肚子学问,读了不少书,可是在临床上只配当孙子!
 
又看患者还伴有乏力懒言、头晕等症状。舌质淡白、舌苔厚腻。
 
辩证属于痰湿闭阻经络之症。
 
于是,开出方子:半夏、陈皮、橘络、厚朴、白芥子、浙贝母。
 
结果,患者服药两周后,身上的疙瘩逐渐缩小,症状也有所好转。效不更方,前后服药一个月,患者身上多处脂肪瘤基本消失,皮肤恢复平滑,一切不适症状消失。
 
那么,脂肪瘤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在中医眼里,脂肪瘤与痰湿离不开关系,因此中医又把脂肪瘤称之为痰核。那何为“痰”呢?
 
中医所说的“痰”,跟我们现在所说的“痰”并不是一个东西。中医认为,痰即人之津液,无非水谷所化。意思就是痰和人体内的津液一样,都是通过我们吃的水谷在脾胃中所运化的。脾胃健运,则水谷化为津液,强形体、充营卫;脾胃虚弱,则水谷化而为痰,病脏腑、败津液。
 
痰核就是体内的痰聚集起来,形成一定规模之后,淤堵在了皮里膜外之间,在我们的皮肤表面呈显出一个肉眼可见的包块,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脂肪瘤。
 
为什么我不建议大家做手术呢?
 
打个比方说一下吧:比如一块潮湿的地上长满了青苔,就算我今天把青苔清理完了,没过多久它还会重新长出来,就是因为潮湿的环境没有改变,再怎么清理也是无济于事的。
 
讲完了脂肪瘤的成因,治疗思路就清晰了很多。首先第一步呢,肯定要先治标,也就是解决根本上的问题,先把身体里的痰核给消掉。
 
然后就是杜绝生痰之源,中医认为脾失健运,湿无以为化,聚而为痰,郁积而成,所以我们还要健脾,以治其本。
 
可千万别小看这个方子只有三味中药,他们可都是化痰药里面个顶个的好手。
 
其中半夏擅长燥湿化痰,是一味化痰好手,它当第二,就没人敢争第一。除此之外,半夏还善于化痰、消痞、散结。
 
陈皮气味芬芳,入脾、肺经,能调理脾肺之气机,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但凡是气滞痰阻内停诸证,都可以用陈皮来改善。
 
半夏加上陈皮,为化痰鼻祖二陈汤的组药,两者配伍不仅相辅相成,还能增强燥湿化痰之力,体现了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消之意。并且由于半夏、陈皮皆以陈久者良,无过燥之弊。
 
橘络就是我们常吃的橘子皮上面的白色筋络,具有通络、理气、化痰的功效。
 
厚朴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白芥子温肺化痰,利气,散结消肿;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消痈。
...
全文
图片加载中
15
30
113
图片加载中
图片加载中
中医实事求是
昨天11:59
·
中医科主治医师
380块钱的中药,消除患者6年的痛风后,我想起一辈子籍籍无名的恩师,却在离世时轰动了整个小镇。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名师出高徒”,所以对于那些名声大的人大家都是蜂拥而至,想要拜入其门下。
 
我毕业进入医院后,身边的同事也很好奇我师承何处。我都会跟他们说我的恩师只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乡下大夫,不是什么位高权重的主任,更不是什么大学里的教授。
 
虽然如此,但我却依然敬重我的恩师,因为一个人的成就和付出,并不是只有名誉称号才能证明的。
 
他这个人,在现在一些人的眼里肯定会被嘲讽为傻子,因为别人治病是赚钱,到他这里却成了赔钱。再加上他沉迷医术,是个有名的医痴,导致他一辈子孤身一人,无儿无女,以至于去世后,也没有后人来为他披麻戴孝。
 
可是十里八乡的乡亲们记得他的恩情,受他救治和帮助的患者也记得他的恩情,恩师虽然没有亲人,但是在那一刻,我们都是他的亲人、朋友、子女。
 
这就是老一辈中医人的信仰和坚持,但是这种信仰和坚持,在现在的医院,基本上已经灭绝了。
 
就拿痛风这种病来说,患者去治病,通常都是先做一堆检查之后,就被开一些秋水仙碱类的药物。如果有尿酸结晶怎么办呢,那就安排手术呗,反正在这些人的眼里,医院已经成了一个模式化的流水线加工厂。
 
之前就有一位痛风患者来找我看诊,他说自己出现痛风已经6年,这期间左脚脚趾又红又肿,脚背肿痛也一直反复发作,不见好转。他说自己去过不少医院,也吃了不少药,但是只能缓解,该发作还是发作,特别是一停药就发作的厉害。
 
我问了患者详细情况,得知他是在6年前饮酒后突然左足背、大跖趾肿痛,难以入睡,局部灼热红肿。
 
现在症状有:左脚趾、脚背红肿热痛,并伴随有口渴但不想喝水、咽干、大便干、小便黄、走路跛行等症状。
 
又看他面红,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辩证后,开出方子:丹参、薏苡仁、川牛膝、木瓜、苍术、防己、香附、白茅根。
 
并嘱咐他少吃那些酒肉厚腻的食物,多注意休息。
 
结果呢?
 
患者服药10天后,脚趾疼痛红肿等症状基本消失,行走自如,没有再出现跛行。效不更方,患者前后服药一个月左右,症状全部消失,疼痛没有再复发过,走路也与正常人无异。
 
痛风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上述患者身体壮实,平时喜欢吃那些厚重油腻的食物,还喜欢饮酒,这些容易化湿生热。导致湿热蕴结,阻滞经脉,之后就会出现身体局部红肿热痛,功能受限的情况。由此可见,本案以湿热之邪为主,针对湿热蕴结,阻滞经脉之病机,治疗以清热祛湿、通络止痛为法。
 
方中薏苡仁可以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木瓜舒筋活络,化湿;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白茅根能够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凉血又不伤干燥、不粘腻,正是治痛风的好药,
 
苍术在这里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健脾,一个是燥湿。它的气味雄烈,可以一下子冲出体外。
 
其中薏苡仁、白茅根还可以调和诸药,兼顾正气。
 
丹参、川牛膝、香附可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本方以祛邪为主,兼顾化瘀,故疗效明显。
 
针对此病,除了服药以彻底清除体内残留的湿热痰瘀之邪外,更重要的是少摄入酒肉厚腻之品,以阻断湿热化生的源头。
 
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在临床上干多少年,但是我知道,只要还能动,就一定会为患者治病,这样即便有一天动不了了,也不会因为少帮助了一个患者而留下遗憾。
...
全文
图片加载中
2
14
82
图片加载中
图片加载中
中医实事求是
前天12:04
·
中医科主治医师
治了10年胆囊炎、胆结石,说实话,看见那些只会让患者做手术的禽兽,我恨不得把他们扒皮抽筋。
 
爷爷当初跟我说过一句话:当金钱站起来说话,所有的真理都得沉默。

虽然这些年西医发展势头强劲,就业趋势也好,可是他不想让我趟那个浑水,就选择了让我走中医这条路。
 
很多人问我,你的医术这么好,肯定是师出名门吧。
 
我每次都笑着摇摇头,说:我的恩师,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赤脚医生而已。他年轻时也曾经在医院里治病,因为一身好医术在里面好不风光,但后来由于接受不了冲业绩的行为,便一怒之下离开了医院,回到乡下老家,做了一名赤脚医生,专门给那些看不起病的穷人看病。
 
很多乡下的农户由于家庭困难,去不起医院,只能到他这里来治病。如果遇见那些可怜的,他连药费和诊费都不收。
 
就是这么一个“傻子”,舍小家成大家,不知道救助了多少陷入困境的人。
 
由于受到恩师影响,我也对那些遇到患者,不想着治病解决问题,只知道让患者吃药、做检查、做手术的医生,有一股咬牙切齿的恨意,更是看不起这些人,觉得他们不配为医。
 
就拿我们今天要讲的胆结石、胆囊炎来说,很多患者都会选择做手术,可是这病真的需要做手术吗?
 
当然不需要,只要找到病因,不做手术也能让患者把体内的石子排出来。
 
接下来结合一个医案讲一讲吧:
 
这位患者来看诊的时候,自诉患胆囊炎兼有胆结石已经2年时间,主要症状有吃饭后胁下疼痛,尤其是左侧疼痛更加严重。并伴有失眠、食欲不好等情况。
 
又看患者舌脉,舌红、有裂纹、苔黄,脉两关均弦。
 
辩证后,开出方子:甘草、炙甘草、金银花、炒白芍、豆蔻、陈皮、延胡索、白术、茯神。
 
结果患者情况怎么样呢?
 
服药7天后,患者疼痛减轻,症、脉均见好转。患者继续服药两周后,胁痛一直没有发作,诸症得到控制。前后服药一个月后,患者大便中先后排出多粒结石。胁痛消失,睡眠也恢复正常。
 
患者属于是什么情况呢?
 
上述这位患者胁痛,吃饭后尤甚,每食用剌激物就会发作,并且不欲饮食。说明其肝胆气机不畅,而影响胃之受纳,此为木乘上也。肝胆之经循行两胁,左胁疼痛严重,为少阳生发之气机不畅之故,故出现胁痛,是为胆病及胃,脉两关均弦即为明证。舌红苔黄,舌有裂纹,均属热象。
 
故治疗以甘缓和中之法兼清热为主。
 
方中生甘草泻火而补脾;炙苦草补元气而止疼痛。两者同用,亦补亦清,可以健脾补气。
 
炒白芍敛阴液而柔肝,可以泻肝、安脾、止痛,与甘草相伍,酸甘化阴,共奏缓肝和脾止痛之功。
 
陈皮、豆蔻理气和中,利气止痛;金银花清热解毒;延胡索疏肝;加白术以实脾而不受肝邪;茯神可以养心安神。
 
上方诸味药补中有泻,散中有收,实脾与疏肝各有侧重,行气与敛阴柔刚相济。虽未用利胆排石之重剂,但阴阳和,气机通,排石乃成为必然。
 
年纪大了之后,我经常会梦见恩师。有时候我甚至都觉得自己像是世间的另一个他,看到那些治不起病被病魔折磨的患者,就忍不住想要掉眼泪。
 
所以不管别人怎么在背后说我,我都不在乎,因为我想做的就是对得起患者,在他们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让他们不掏冤枉钱,不跑冤枉路,也算没有辜负师父老人家的期望。
...
全文
图片加载中
5
33
148
图片加载中
图片加载中
中医实事求是
3天前
·
中医科主治医师
用一副成本37块钱的中药,化解掉患者身上的7处脂肪瘤后,突然明白:倪海厦的逝去,就是中医界最大悲哀。
 
倪海厦,可以说是中医界的一位奇才,他是少有的“命、医、卜、山、术”都精通的人,他更是将祖国医学发扬到了大陆的彼岸美国。
 
他在当时的佛罗里达州建立了第一个汉唐中医馆,当时最辉煌的时候就连当地医学执照的更新和签发都是由倪师说了算。
 
他痛批现代的对抗式治疗,还曾说过这样的话:“觉得西医科学而中医不科学的人,请不要来桃花岛找我治病,我不收你这样的笨蛋。”
 
今天我要说的是脂肪瘤,这个东西发展壮大也就是这十几年的时间,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越来越丰富使得脂肪瘤频发。
 
那现代医学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一般都是手术切除,既然它是身体上多出来的、没有用的,直接把它切掉不就完了嘛。
 
当然这种效果确是是立竿见影的,但是不过是地里摘豆子,这一茬摘完了等着下一茬长上来就行了,所以很多人切除了之后没有多久就会复发。
 
随便讲一个之前的医案吧:
 
这位来看诊的患者,撩起衣服我一看身上长了有7处脂肪瘤,但是在这之前他已经做过一次手术切除了,可是过了没有多久,这些瘤子依然长上来了,如今最大的已经有鸡蛋大小。
 
刻诊见,患者身体乏力、经常感觉没有精神;舌头有瘀点、苔厚腻,脉象沉细。
 
于是四诊之后,拟方:小伸筋草、川芎、丹参、黄芪、白芥子、白术。
 
刚开始的时候他还觉的药太少了,不想用,经过我的一番劝解,他才决定拿回去试试。
 
结果服药一个星期,他来复诊的时候反映自己这几天大便,拉出了很多粘稠而胶着的东西,随后继续服药观察,一个月后他身上的脂肪瘤已经变软变瘪了很多。
连续调理了2个多月之后,患者的脂肪瘤已经完全没有了。
 
脂肪瘤到底是什么?
 
其实脂肪瘤在中医里叫做皮里膜外之痰,是一个痰核。脾是生痰之源,又是运化精微谷物的场所,这个方子虽然只有6味药,但是它却把脂肪瘤的所有退路都封死了。
 
从中医的角度讲,治疗脂肪瘤的三大要领是:扶正,健脾,化痰。
 
在这个方子里,首先是白术和鸡内金,白术可以补脾益气,鸡内金可以化积消瘀滞。两味药一补一消,相互配合,既不用担心燥腻,也不用担心伤正。
 
接下来是小伸筋草和白芥子,它们是来对付痰湿的,形成脂肪瘤的痰湿,不是一般的痰湿,医书上叫做“皮里膜外之痰”,而白芥子有“顽痰可搜”之称,辛散温通,既温肺化痰,又通络散结。
 
小伸筋草“拔”痰,白芥子“搜”痰,有了它俩,不管多顽固的痰湿,都不在话下。
 
最后还加了一味黄芪用来扶正,人体内的正气就好像一个国家的护城河一样,河里没有水,贼风邪气就会趁虚而入,打退一波还会有下一波,永远也打不完。
 
久病必有瘀,丹参用来活血化瘀打通身体的脉络;川芎行气,正所谓气为血之帅, 血要行,气就要先行,所以用川芎来破气同时还能活血。
 
川芎归俱属血药,而芎之散动尤甚于归,故能散风寒,治头痛,破瘀蓄,通血脉,解结气,逐疼痛,排脓消肿,逐血通经。
 
我那些在求学期间对中医顶礼膜拜,对西医西药嗤之以鼻的朋友们,在进入医院工作之后,中医的传统诊疗手段应用的越来越少,甚至流于形式,受西医理论的影响越来越大,西医的诊疗手段也越来越多的参与到他们的诊治过程当中了。
 
谈及当初要凭借一双手、一根针便起沉疴、祛顽疾,妙手回春的远大理想,现在多是当做年少轻狂的笑谈了
 
对此我只能说:环境能改变人,人若想改变环境,实在太难太难了。
...
全文
图片加载中
85
318
2510
图片加载中
图片加载中
中医实事求是
3天前
·
中医科主治医师
用一张老方,消除患者的胃食管反流后,终于明白:如今的中医养了这么多“废物”,想恢复到千年前的盛况,难上加难!
 
凌晨,坐在医馆,看着外面大厦霓虹闪烁,再看看广告牌上为药店做的促销宣传广告,灯光变得格外刺眼起来。
 
不再看那些刺眼的字眼,低头继续翻看医案,可是却心不在焉,心里更是泛起阵阵酸楚,说不尽的忧愁。
 
不为境遇而愁,不为生计而愁,而是为处在病痛中的患者发愁,更为了“宁愿世间人俱健,但愿架上药生尘”的愿望不知何时才能实现发愁......
 
现在每年从医学专业毕业的学生越来越多,可是好医生却越来越少,假借医生之名谋利的无耻之辈也越来越多。
 
半年前,一位胃食管反流的患者连夜坐火车赶来看诊,相比感动我更多的是担心,不是担心他的病情有多复杂、多不好治,而是这2年来患者看了好几个不同的医生、吃了不少药,都没治好区区一个胃食管反流。
 
这到底是病难治,还是医生中的“废物”太多?
 
患者来看诊的时候,说自己出现反胃的情况已经2年多了。问诊后得知,患者曾在3年前,因胆囊结石、胆囊炎行过胆囊切除术,最近2年来进食后反复出现泛泛欲呕的症状,并伴有胸骨后灼痛不适、嗳气频频。
 
去医院做胃镜检查后,显示为浅表萎缩性胃炎,先后服用奥美拉唑、胃达喜、莫沙必利等药物治疗2个月,无明显疗效,患者转而求治中医。
 
诊见患者症状有:恶心、烧心、嗳气频作,自觉有物如梗在喉、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口苦咽干、声音嘶哑,偶有夜间呛咳,并且夜寐不酣,食欲不振。
 
又看患者精神委顿、情绪低落,舌红、苔黄腻,脉细。
 
中医辨证属于胆热犯胃证。
 
于是,开出方子:代赭石、川黄连、生姜、半夏、川芎、川厚朴、柴胡、龙胆草、甘草。
 
结果患者情况怎么样呢?
 
服药14天后,患者反映恶心、烧心等症已经得到改善,咽喉梗阻感消失,口苦咽干也明显缓解,唯嗳气仍然频繁。既然前方已经见效,根据患者症状在原方稍作加减之后,叮嘱患者继续服药,前后用药一个半月,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除,苔腻已化,胃纳有增,夜寐安宁,精神也振奋很多。
 
方中代赭石为矿石类药物,质重沉降,长于镇潜肝阳;又性味苦寒,善清肝火,故为重镇潜阳常用之品。并且能降上逆之肺气而平喘,降痰涎,止呕吐。
 
半夏、生姜理气化痰,下气降逆;川黄连清热疏肝;川芎、川厚朴除胀散满,燥湿化痰,快膈畅中。
 
大苦大寒之龙胆草,《医学衷中参西录》载其“为胃家正药。其苦能降胃气,坚胃质;其酸能补胃中酸汁,消化饮食。凡胃热气逆,胃汁短少,不能食者,服之可开胃进食”。
 
再佐以柴胡疏利肝胆、条畅气机,其功益彰。甘草可以调和诸药。
 
就这样,治了2年的胃食管反流,不到两个月就好了,这还能说是病难治吗?
 
我看难治的不是病,是医生中的“废物”太多!作为医生,本应为了患者不断提高医术,现在的医生却为了钱、为了利,自欺欺人,“废”了自己的一身医术。如此一看,中医想再恢复千年前的盛况,岂不是难上加难?
...
全文
图片加载中
2
12
67
图片加载中
图片加载中
中医实事求是
3天前
·
中医科主治医师
治好患者的胆囊炎+胆结石后,看着一边是患者深深的感动与信任,另一边是激烈的谩骂和污蔑,那站在中间的中医到底该何去何从?
 
行了几十年的医,我看到过太多患者求医治病的苦。有的是拖家带口、常年奔波在看病的路上,有的看遍大小医院后仍然怀着一丝希望到处投石问路,有的花光家里积蓄、变卖房产后依然不见好转......
 
2021年年底,已经接近年关,大家都沉浸在过年的喜悦,与筹备年货的忙碌当中了。
 
这位年轻的患者是突然的腹痛难忍,才在一同打工的朋友的陪同下来看诊的。问诊后得知,患者腹痛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了,由于工作忙碌,就以为是饮食和休息不当引起的,没有多加在意。后来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胆囊炎和胆囊结石。
 
医院建议手术治疗,可是由于经济原因,患者拿不出来手术费用,便向家里求助。后来钱是转过来了,可是拿着医生开的住院单却办不了入院手续,因为临近年底,医院床位紧张,只能排到了2周以后。
 
后来在他同事的帮助下找到了医馆,他刚坐下就问我:大夫,我听说中药可以治胆结石,那就是不做手术也行吗?
 
我点点头,接着问了患者症状,了解后得知患者现在有:上腹胀痛、饭后加重,恶心、失眠、小便黄、大便干结带血等症。
 
又看面色萎黄,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辩证后,开出方子:厚朴、延胡索、遍地黄、党参、白芍、半夏、鸡内金、郁金。
 
结果患者情况怎么样呢?
 
服药7天后,患者反映腹胀、腹痛减轻,精神好转,大便也通了。稍作加减后患者继续服药半个月,三诊时,患者反映腹痛基本感觉不到了,大小便也恢复正常,体力、精神状态都好了很多。
 
前后用药2个月后,患者说不适症状已经全部消失。胆囊B超检查也显示胆囊壁较光滑,胆囊内胆汁为明显回声团,透声性较好,结石不见。
 
上述这位患者上腹胀痛、小便黄、大便密结,精神差,结合舌脉,在中医看来是肝胆湿热蕴蒸,胆胃不和,中气亏虚之症。
 
方中党参大补中气,益土健脾而以健中宫之本;厚朴通阳明之腑,舒胆和胃,降上逆。
 
遍地黄清肝利胆,祛除湿热;延胡索、半夏破中焦之痰湿瘀滞。
 
鸡内金、郁金疏肝利胆,化结石;白芍舒肝柔肝,培土养木,以使土木共荣。
 
整个方子配伍,既能健脾益胃、补足中气,清肝利胆和胃,又能祛湿清热、除淤化石。脾胃肝胆脏腑得调,中气得疏,淤积化除,土木共荣,结石和炎症自然就消了。
 
年后患者打来电话千谢万谢,说没想到吃了几付中药就能免除手术之苦,还说要送一面锦旗来,我连忙谢绝了他。
 
我只是做了分内的事,却被患者千恩万谢。而另一边,我同样还是做着一个医者分内的事,却被物欲的洪流抛弃,甚至被人污蔑和谩骂。
 
但是医者仁心,从事中医这么多年,我只求问心无愧,尽可能帮助每一个有缘的患者。
...
全文
图片加载中
2
7
41
图片加载中
图片加载中
中医实事求是
3天前
·
中医科主治医师
鼻塞难受、呼吸不畅,“清热解毒”是关键!一张方子解决患者10年的鼻炎年后,突然陷入深深的自责:虽然一钱难倒英雄汉,但医者仁心才是医生该追求的东西!
 
当中医这些年,我时常怀念老一辈那个年代,虽然穷,但是心里富足。那个时候什么都很好,患者信任医生,医生对患者负责,哪儿有什么所谓的提成、药材回扣啊。
 
不像现在,虽然时代在进步,可是医生也逐渐遗失了良心。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他们开始和商人勾结,为了拿高提成而坑骗患者,明明干着龌龊事,好言辞凿凿的说是为了患者着想,营造一个“仁医”的假象。当然也有很多好医生,但这种人有一个就像是老鼠屎一样,瞬间糟蹋了一锅粥。
 
记得那是5年前,就有一个受过庸医“迫害”的患者,他来看诊的时候态度十分恶劣,我还以为是他等的时间久了不耐烦呢。
 
我问他:说说你的症状吧。
 
他撇我一眼,说:你这儿怎么收费啊?
 
我说:看辩证和用药,一般都是几百块钱。
 
他又问:那你这儿能治鼻炎吗?
 
我说:鼻炎可以治,但是你也要让我看看症状啊。
 
问诊后了解到,这位患者出现鼻炎的症状已经快10年了,这些年他对鼻炎这块“牛皮糖”可谓是“恨之入骨”,整天都在想着怎么摆脱掉。
 
由于治病心切,患者就开始到处求医,跑了2、3个城市的医院不说,还听别人的吃了很多民间方子,结果自然是没有效果。他抱怨道:这开的西药不光贵还没用,我吃了之后没减轻反而愈演愈烈。
 
主要症状有:鼻痒鼻塞、总打喷嚏、头痛、鼻涕带有痂块。又看患者舌脉,舌质暗红、苔薄白,脉缓弱。
 
而且看患者精神头也很差,面色偏黄不说,看着还精神萎靡、有气无力的。
 
辩证后,开出方子:赤芍、黄芩、茜草、前胡、白桔梗、甘草、辛夷。
 
结果患者情况怎么样呢?
 
服药两周后,患者复诊时反映鼻痒、鼻塞、头胀、流脓鼻涕等症状明显减轻了,面色也好转了很多。效不更方,叮嘱患者服药一个半月左右,患者鼻炎的症状消失,不适症状均得到好转。
 
上述患者主要是由于痰热互阻、肺气失宣引起的萎缩性鼻炎,所以治疗上我们主要以清热解毒、宣肺祛痰为主。
 
方中赤芍苦寒、入肝经血分,善清泻肝火,泄血分郁热,而奏凉血止血之功,具有清热凉血、祛瘀止痛的效果。
 
茜草气温行滞,味酸入肝,而咸走血,专于行血活血;黄芩泻火解毒。
 
前胡辛散苦降,性寒清热,宜于痰热壅肺,又能疏散风热,宣发肺气,化痰止咳。
 
白桔梗辛散苦泄,性散上行,能利肺气,以排壅肺之脓痰;。
 
辛夷辛温发散,芳香通窍,其性上达,外能祛除风寒邪气,内能升达肺胃清气,善通鼻窍,为治鼻渊头痛、鼻塞流涕之要药。
 
甘草可以把几味药和谐的调和在一起,让他们友好相处,不要发生矛盾。
 
现在大家都追求速度,认为“快”就是好,认为中医治病太慢了,并没有人愿意花时间看疗效。
 
时至今日,我也开始写这些东西,为的就是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让大家多了解中医一点,或许这也是我能为中医做的最后一点事吧。
...
全文
图片加载中
2
8
28
正在努力加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