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完美的世界里,天堂与地狱只在一念之间

 皮皮中尉 2022-09-09 发布于河南

本文导读:

小人物也有善恶选择,选择为善,能为别人带来天堂,选择作恶,则把别人甚至自己都带进地狱。


虽然日本影片《致那些得不到保护的人》以推理侦破案情为主轴,但观众的心情却很难随真相大白而如释重负。看完130分钟的影片,我反被沉重冗杂的现实生活所震撼惊惧,看出做人的不易与艰难。沧海一粟的普通人时刻都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为善与作恶、天堂与地狱,往往只在一念之间。


故事从2011年“3·11东日本大地震”那一刻展开。经历地震海啸劫难后的日本宫城县满目疮痍,幸存下来的人们失魂落魄,忍受着失去家园和亲人的彻骨悲痛。在悲伤的人群中,就有痛失妻儿的笘篠警官、失去母亲庇护的小女孩儿小干,以及劫后余生的青年泰志。

九年后,渐渐恢复生机的宫城县发生了连环绑架杀人案,县社保福利中心两位高级职员相继遇害。笘篠警官在侦破中发现,两位被害者的死因似乎都与灾后社保福利发放有关。于是他们走访福利中心,查阅九年来库存的大批档案尤其是申请低保不成被退回的档案,逐渐将刚被释放回乡、当年曾在社保福利中心纵火泄愤的泰志锁定为犯罪嫌疑人。

在涉嫌绑架杀害两位被害人之后,泰志又企图绑架正在竞选连任的上琦议员,而议员当年也曾是社保福利部门的职员。笘篠和同事们在议员的演讲现场严阵以待,将泰志一举抓获。

就在电视新闻连篇累牍报道警方顺利侦破连环案、笘篠警官连夜突审泰志之际,上琦议员居然神秘失踪,这意味着真凶另有其人!笘篠警官在沉思中抽丝剥茧,将调查视线再度缩小,他认为真凶必定与泰志有关,并且同样隐藏在涉及社保福利申请的往事谜团中……

如前所述,影片《致那些得不到保护的人》看似是一部由破获案件推动情节发展的刑侦片,其实却是一部直指人心的社会伦理片。片中没有彻头彻尾的反派,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情仇,藉由地震海啸灾难折射放大一个个普通人的内心波澜,进而探讨日本国内颇受争议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

两位绑架案的受害者,在生前都堪称正直清廉的公务员。一个虽然每天应对无数低保申请身心俱疲,却还能在业余时间主动修缮被海啸损毁的墓园,完全是一个热心人;另一个依靠尽忠职守获得升迁,始终坚持原则,被下属公认为正派的长官。可就是这样两个毫无瑕疵的好人,居然先后被绑架囚禁在偏僻的旧屋里,在漫长的时间里被活活饿死渴死!

而后来被绑架险些成为第三个受害人的上琦议员,在任职社保福利中心期间同样待人和蔼,总是对前来申请低保的人热情备至。后来他走上政坛,也在不断呼吁社会重视日本社会福利政策的漏洞,因为敢于发声而倍受选民拥护。这样一个人为什么也能遭遇绑架呢?

所幸,通过笘篠警官的缜密推断,三个人的受害原因渐渐浮出水面。他们作为办理发放社会福利的直接参与者,虽然做到了坚守原则待人和蔼,却囿于体制现状,变相拒绝为真正应当享有低保福利的人提供帮助,从而导致相当一批申请人得不到帮助,甚至有孤寡老人为此可怜地病饿而死。虽然如其中一位受害者当年公开辩解的那样,“在程序上我们没有任何问题”,但对于病饿而死的当事人及其亲友来说,那是绝对100%的致命打击!

当小人物终日持久的愤怒、悲伤、不满情绪找不到发泄释放的渠道,那就必须找到一个具体的发泄对象,所以这三个当年直面申请人的工作人员就首当其冲,成了整个制度的化身,必然要承受来自复仇者的伤害。

那么,什么是变相拒绝呢?受害者之一当年在面对低保申请人的悲愤质问时,正义凛然地回答,“日本2013年就通过了《生活保障法修订案》,严控低保申请,强化负有抚养义务的人履行相应义务。在发达国家里日本享受低保福利的只有1%,而欧美是5%到10%,联合国甚至专门提醒日本要重视贫困问题。我们生活的国家就是这个样子。”甚至于,他还对泪流满面的申请者抛下一句“我劝你好好想想,不要把什么事都怪在别人身上!”然后扬长而去。

这就是变相拒绝。供职于社保福利中心的人自然有苦衷。平时的工作已经身心俱疲,而大地震和海啸带来的善后工作更加沉重,再加上业绩考核压力、钻政策漏洞的不正当申请激增,这些都让他们不堪其扰,陷入了“无法思考”的窘境。这时,就有人提出坚决照章办事的原则,严苛机械地执行规章制度,驳回一切可以驳回的申请!尽管他们内心都知道,如此严苛一定会造成“附带伤害”,但他们只能选择忽视。而他们的理由是,只有不近人情地拒绝,才能把有限的救济金用在更多符合政策的人身上。

三位受害人当年就是秉持如此机械的理念开展工作的。他们的确救助了很多人,也凭借出色的业绩得到了好评和晋升。但是,被他们拒绝的人当中就真实存在着衣食无着的可怜人,也正是其中一位孤独死去的老人,恰恰成为点燃他们日后噩运的导火索。

我认为片中舒缓的叙事节奏、骤然而至的剧情反转、丰满感人的情绪表达都可以算作铺垫和陪衬,而探讨体制中小人物的心态,和这种心态所折射出的民族性,才是影片的最终命题。

片中有关善恶观念的讨论,类似“二战”后德国公开审判集中营看守所引发的社会反思。那些年轻的纳粹士兵总是强调自己只是制度中的“一枚螺丝钉”,所以自己选择了“尽忠职守”,眼睁睁看着无辜的生命沦为齑粉。而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则据此提出“平庸的恶”的概念,指出这种心态实质上也是一种无责任的犯罪,因为放弃善恶观和思考的作恶,也同样是恶!

虽然影片是日本的,故事也发生在日本,但片中关于小人物善恶观的讨论却能引起所有人的震撼。相较于叱咤风云大人物的是非功过,我认为更难评价的,恰恰是小人物普通人的善恶观念。你在体制之内,是不是一切言行就可以都拿体制做挡箭牌,就可以堂而皇之不去尽力而为明辨是非呢?我们究竟该如何面对义务与责任、个人与制度之间的关系呢?这个问题看似抽象,却很实际,正如片中三位受害人那样,因为尽职尽责或者富有人情味地履行义务,也就把行为异化成了“冷酷拒绝”,最终站在了复仇者的对立面。

真正难能可贵的是,影片最终还是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对抗不公或许有风险,但必须坚持发声敢于发声。唯有人们敢于说出真实感受,敢于去捍卫权利,才可能被听到且被回应,才有可能改变

我想,我们所生存的世界注定是不完美的,而我们也无可回避,就是这个世界上的芸芸众生之一,如假包换的小人物。小人物也有善恶选择,选择为善,能为别人带来天堂,选择作恶,则把别人甚至自己都带进地狱。天堂与地狱,只在人们的一念之间。

END



小编其人

小皮流流(另一网名:皮皮中尉):现为某主流媒体主任编辑,“天涯文学”签约作家,“360个人图书馆”原创达人;在本职中品味业务骨干的充实,在读书写作中聆听先哲的教诲,在陪伴妻子女儿的过程中体会最纯真的快乐。

历史推荐

罗振宇是骗子吗?

家有小女  自在欢喜

写作,绝不苟且

听说“小升初”改摇号了,我送女儿进了语文辅导班

家庭教育的难度,;绝对超乎想象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家庭教育中最好的教材

小小说:《噩梦》

阅读能力,才是响当当的硬功夫!

为什么方鸿渐的女人缘这么好?

每周一至周五晚20:00,咱们在“铭语铭言”不见不散。

关注公众号

鼓励支持小编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