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议写作中的结构与串联

 东山威夷 2022-09-10 发布于广西

浅议写作中的结构与串联

蒲云梅

关键词:写作 结构 串联

摘要:文章的结构与过度,是文章连贯性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关系到一篇文章是否具有可读性的标志。本文拟从写作的能力要求、内容与结构的关系,以及写作中常见的问题,提出简单的对策,最后概括写作结构的选择和过度手段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结构是文章的灵魂,合理安排文章的框架,是一个作者思维水平的标志。而结构要清晰,只有把握一定的安排的顺序,并且学会在文章段落一段的时间撬动的过渡。一篇文章有主次之分,主要结构部分应该花重点的笔墨去写作,而次要部分则只需要稍微带过就行。因此我们说文章结构的安排体现了一个作者写作水平的高低和思维方式科学与否。

一、写作中的结构问题综述

1、知能提升

把握切入角度。一篇文章选择了恰当的切题方式和切题的角度,文章在表达效果上会更加的有说服力或者是文字会更加的流畅。如果是故事类的文章,选择好恰当的主题和切题的角度,会使文章更加生动,主题更加突出而且故事情节的安排更加的得当。从恰当的角度切题,才能把要写的事分成若干的板块,或者是有内在联系的几个层次。选择恰当的写作入口,行文才会做到水到渠成。

选择什么样的主题,需要写作者对事物有足够的认知。对事物的认知来自于我们平时知识的积累,以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对语言的把控能力。要想写好一件事或者一个事物,作者必须平时做好功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留心周围的一切事物,观察它们的外形、结构特点、材质以及动物的习性等等。同时我们还需要作者有总结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感知能力以及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初中生而言,只需要将观察到的事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并得出一般性的结论。不需要像高中大学一样做深层次的分析,或者是得出什么很深刻的人生感悟。写作时,我们应该从事物的特征开始入手,包括外形特征,性质,质感等方面。如果是故事类,我们首先要描述清楚这件事情发展的来龙去脉,了解它的过程以及周围的环境。

  1. 内容决定结构

结构是文章的外在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什么的内容决定了我们选择什么样的形式。文章看写的题材是什么,再来决定选择什么样的结构形式。如果是说明文,我们就应该重点把握写作的过程,也就是说明事物的操作流程或者事物的发展的相关的特征,说明事物的性质,以及它的品性分类等等。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们选择分类别或者是并列式的结构。议论文是要阐述作者观点的。当提出一个中心论点以后,必须要有相应的论据予以支撑。而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采取总分总的结构,或者是先找对方的观点,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这就容易采取顺承式或者是递进式的这种结构形式。而散文不一样,对结构形式的要求并没有那么严谨,只要我们围绕着一个中心去展开,哪怕是形式上感觉很凌乱,但是中心只要围绕着一条线去展开,同样可成就一篇优美的散文。

总之,什么样的内容决定了我们选择与其他不同的结构形式。在这方面我们要考虑两件事情,第一就是写作的内容,也就是我们说的题材。

第二,不同的体裁,要选择恰当的文体形式。这两个因素都考虑进去,那么一定会找到恰当的结构形式。

  1. 结构安排当中的常见弊病

一是结构混乱。如果我们的切入主题不清楚的话,那么我们所安排的结构,几个板块之间就可能会出现雷同或者是重复啰嗦的地方,在表达方式上就会显得很凌乱。

二是注意不要机械地去套用格式。更不要为了所谓的艺术结构而去挖空心思。选择什么样的结构,我们要根据自己的表达内容自然而然地去展开,不要为了达到某种结构目的,而使内容显得空洞和没有血肉。

三是主次不分明。很多人一提到写文章就感觉思想很凌乱,或者是为了凑够字数,让文章的表达没有一个主次之分,没有明显的层次感,就不是一篇正常的文章。

二、结构与串联的含义和分类

1、关于文章结构

所谓文章的结构,就是指文章两个或者几个板块之间所存在的关系。从结构的分类上来说,我们可以从横向和纵向来进行对比分析。横向我们可以是并列式的结构。而从纵向上来看,几个板块之间可以是承接关系或者递进关系。当然板块之间也可以是正反对比或者是大小对比等等。可以是先说理,提出自己的观点再进行举例分析,这种结构主要针对的是议论文而言。

从板块之间的关系划分,文章结构可以是并列的,承接性的,递进关系的,也可以是对比照应式的。至于选择什么样的结构,要看我们表达主题的需要,更要看文章的写作性质,甚至要看阅读文章的读者是哪样年龄阶段,或者有什么文化背景等等。

从语言的角度上看,我们可以使材料有序地排列思路更加的清晰,条理更加的清楚。从表达效果上看,好的结构形式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读者更加容易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文中表达的主题。从形式上而言,恰当的结构让文章具有美学上的形式美感。 例如徐志摩《再别康桥》不仅有诗歌的韵律美,更有建筑上的结构美,语言上的节奏美。这就是文章外在和内在协调一致的和谐美。

2、串联的方式和作用

所谓串联就是把文章结构连接起来的句子或者词汇。也就是文章在起承转合过程当中,每个板块之间的那个过渡部分。我们如果看过文艺晚会就应该比较清楚,晚会开始之前有一个开场白或者是领导的讲话,主持人总会做一个介绍。接下来的文艺节目之间也不是一来就直接表演的,而是通过主持人,对上一个节目的总结和对下一个节目的介绍,中间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也许就是主持词当中的串词的作用。同样的道理,我们的文章每个板块之间可能是并列式,承接式,递进的,也可能是对照式的。文章之间需要一个过渡,这个串联就是在文章的版块之间起到一个承上启下作用的一个结构部分。

3、结构及其作用

按照板块之间的排列顺序和关系划分,文章常见的结构有并列式,承接式,递进式和对照式等几种形式。

并列式就是文章的每个板块之间是并列的关系,它们是相互独立而又是相互并立的这样一种结构。这种结构体现了文章从各个层面来阐述中心思想,每个板块有相对的独立性。而板块之间观点是不能重复的,如果有雷同和重复,文章就显得比较啰嗦或者繁杂。所以当我们选择并列式结构来组织文章时,一定要分清楚板块之间的安排内容,不能重复观点,不能够相似或者雷同。

承接结构,主要是板块之间是相互承接的,所叙述的事情不能颠倒,是有前因后果这样的因果联系,不能把结果和原因颠倒,所以,顺承结构主要用于记叙文。要叙述一件事情,我们可以把一件事情分为若干阶段,也就是所谓的承接结构。比如小说就是适合顺承式,要先有开端,才会有发展,之后才有高潮。故事完结后才是尾声和结局。每个部分哪怕使用倒叙手法来写,最终都可以调整为正常的顺序,也就是说都能按照这样一种正常发展的思路,所以板块之间一定是顺承的。采用承接式结构来组织文章,有利于理清事情发展的来龙去脉,叙述清清楚故事的变化和动向。

还有一种结构方式就是对照式结构。对照式结构主要应用于观点性的文章,特别是议论性的文章。文章的段落或者是整篇文章,可以采取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正反对比。利用鲜明的对照,强烈的反差,提出作者正确的观点或者攻击对方观点的漏洞。利用对照式的结构,可以使作者的观点更加的鲜明,立场更加的坚定,爱憎更加的分明。很多杂文,也利用这种结构模式来组织思想路线。

三、写作方法指导

无论是过度作用的串联,还是文章的结构形式,都需要学生不断地总结和练习,也需要老师的方法指导。

1、结构安排中的注意事项

首先,根据写作顺序安排结构。文章的常用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文章结构是由写作顺序决定的。无论是时间、空间还是逻辑,不同的顺序,决定了我们要用不同的结构模式。每一种顺序决定了我们在结构安排上会有所不同。

其次,三段式谋篇布局。文章结构上分为开头、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构成总分总的逻辑关系,这是最直接也是适用性最强的一种结构方式。

最后,我们要灵活选用恰当的结构形式。所选结构方式既要满足文章的美感,又要考虑表达的顺畅,还要顾及到文章的可读性和艺术性等方方面面,所有,只有根据内容需要,才能真正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

  1. 不同结构适用不同的内容

文章的常见结构有三种形式:横式、坚式、对照式等。

横式结构,适用于散文、记叙文。以及在文中有几个板块组成的并列式结构,当多个材料指向同一个主题时,就可以用并列式的结构,几个板块之间是互相对等的关系,没有从属关系也没有顺承关系。议论文中从几个不同的侧面论述同一个主题,也可以用横式结构。

竖式的结构,也叫纵向结构。就是每个板块内部的关联之外,还有一个纵向发展的趋势,文章板块之间缺一不可,是互相链接,互相促进,互相照应的。说明文可以采用这种结构模式。

对照式结构,也叫对比成文法。针对具有两种不同的观点,需要通过辩论或者辩驳,让读者明白两种观点的对与错,或者有正反两种案例,通过对比,让反面材料自己暴露出观点的漏洞,或者思路的错误性,从而使得论证更充分。

3、串联句的相关问题

串联句一般是每个板块或者段落的中心句。也叫主题句或者段落的核心部分,是作者的观点、中心思想,也是记述事情的关键环节。

串联句一般是几个相同或者相近的句子,包括句式和字数,最好都要相同,这样,才能形成结构标志,让读者一眼就能感知到结构的效果。

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转折句,过度句,也是文章结构上的串联句。当然,在写作中,我们还可以用小标题或者引用诗句,谚语来充当串联句子。

四、结论

综上所述,写文章正如构建房屋,必须打好基础,完成框架,选好建筑材料,成型后还做好后期装修。当然,框架好坏,直接决定了房屋的外形走向,文章也是如此,一篇文章的观点在头脑中形成,那只是一种意识形态,只有通过精密构思,认真审题,选择恰当的结构,最后再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每一步都显得尤为重要,结构更是构建基本框架的脉络。

参考文献:

  1. 马春雷. 浅议作文构思和结构创新的方法[J]. 山海经:上半月, 2017, 000(009):P.97-97.
  2. 游云山. 浅谈中考作文的审题技巧和结构创新[J]. 学问:现代教学研究, 2012(7):100-100.

(作者单位 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洛泽河镇龙潭小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