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温州人中秋有观潮习俗,那时瓯江潮水到底又多大?江心孟楼是最佳观赏地

 一介书生五十后 2022-09-10 发布于浙江
图片

中秋节前后,正是瓯江潮水最壮观的时候。

中秋观潮的习俗由来已久,算得上是中秋节的一大盛事。明代姜准《岐海琐谈》记载,“中秋夜,办酒肴赏月,贫窭亦然。不因雨阻,倾城男女往双门(即今朔门)观潮,亦有掬之以靧面者。”在岸边用打上来的潮水洗脸,足见观潮人群的热情之高。

朔门对面的江心屿,有一处观潮的绝佳观赏地,那便是浩然楼。浩然楼也被世人称为孟楼,“孟楼潮韵”颇有盛名,是江心十景之一。


孟楼潮韵
清·林启亨
潮音漱石根,琅琅小楼上。
一笑顾老僧,何如渔山唱。

站在浩然楼上,聆听瓯潮澎湃,水石相击,感受潮水的汹涌激荡。本期孤屿志,我们走进诗词,看古代温州人是如何观潮、咏潮、候潮的。


图片
雅集观潮
八月惊涛起,相观共惠休

康熙年间的一个中秋节后,雁荡山灵岩寺住持尧南和尚在江心屿组织了一场以观涛和放生为主题的雅集。

尧南和尚,字峰岭。他请来的都是温州当地的文人雅士,有康熙十九年任温州府学教授的金大起,康熙二十二年任温州府学训导的胡(火鼎),还有永嘉陈振麟、林嘉圭、陈泂发、周长濬、康应薰,瑞安林齐鋐等人。

雅集的日子在农历八月十八,恰好这天风雨交加,潮势更猛,潮水如万马奔腾,向众人扑来。当江上浪潮澎湃翻涌之时,众人慷慨激昂,对着浪潮吟诗对酒。金大起诗云:“凉秋风劲回澜急,惊湍险濑未肯降。蹴起银涛如壁立,濠梁酾酒成高倡。”


中秋后三日峰岭和尚招集江心观涛
并为放鱼之约即席分体分韵
清·陈泂发
八月惊涛起,相观共惠休。
卷云银汉落,喷雪玉山浮。
鱼鳖随杯渡,蛟龙破浪游。
诗怀何浩荡,月上海门秋。

图片
清《孤屿志》收录了三首有关这次雅集的诗

可惜诗人笔下的瓯江八月大潮,今天随着出海口的向外延伸,大概已经很难看到了。

不过,诗人并未醉心于潮水的壮观,曲终奏雅,他们的诗基本上都以劝人放生结尾。潮水之汹涌,正好衬托了罟师渔者出入风波的危险。口腹之欲可以满足,但不应当以渔者安全为代价,且节制饮食,何尝不是爱护生灵的一种方式呢?观涛与放生的主题,就这样被毫无违和地结合在了一起。


中秋后三日峰岭和尚招集江心观涛
并为放鱼之约即席分体分韵
清·陈振麟
方外高名属道安,翩翩锡杖下云端。
一时社共渊明结,八月涛同枚叔观。
雨色乍开山郭晓,风声遥送海门寒。
衔钩鱼向中流去,疑有明珠出碧湍。

清·康应薰
为爱中川胜,秋高纵大观。
风来潮欲吼,雨过昼生寒。
游屐侵苔破,新诗倩竹刊。
濠梁追乐事,重与订江干。

图片

父子咏潮

飞阁凌空眼界宽,秋潮遥向海门关

“孟楼潮韵”被誉为江心十景之一,吸引过不少诗人驻足观赏,其中就有曾佩云、曾谐父子俩。二人在晚清温州诗坛上都享有一定的声誉,清光绪《永嘉县志·艺文志》收有曾佩云《游仙岩寺》、曾谐《晚过飞霞观》等。


孟楼观潮
清·曾佩云
飞阁凌空眼界宽,秋潮遥向海门关。
微茫渐没双礁影,潋滟初生八月寒。
频送归帆迟落日,莫教流驶下奔湍。
年来最爱枚生笔,到此方知不竭澜。

图片
《孤屿志》例言中提及江心十景

曾佩云有一个志同道合的兄弟曾矞云,曾家传到他俩这一代时,已经是富甲一方的名门望族,坐拥占地九亩多的怡园,时人号称“曾百万”。曾氏兄弟特别热心地方公益事业,史料记载,为筹办县学,他们捐银共八千五百两之多,平时为救灾慷慨解囊,为世人所称道。


图片
怡园雪景

乐善好施是曾氏家族的传统,据清代陈舜咨《孤屿志》记载,曾氏家族里的曾唯在乾隆年间独资重修了卓公祠、文天祥祠、浩然楼,江心寺、西塔,如果没有他的参与,当时也不可能得以大规模重修。


图片
中山公园湖心亭是怡园拆迁时移来的

曾佩云的儿子曾谐,字载赓,号小石。曾谐更是性慷,好施予,秉承父辈热心公益事业的家风,轻财好施,善行不绝。

曾氏家族书香门第,孙锵鸣在《曾小石墓志铭》中称赞曾氏族人“人尚文学,诸曾多以诗鸣,余所及见,才气闳肆,下笔千言……而君最后出,其为诗希踪楚骚,悱恻缠绵,独具情态。”曾谐有不少佳作传世,如《曾小石诗抄》等。


孟楼潮韵
清·曾谐
长风吹雪上潮头,几度凭栏听未休。
夜舫近春孤客梦,水窗凉入一灯秋。
静中摇荡初疑雨,空际浮沉欲堕鸥。
应为忠魂添激切,残宵呜咽使人愁。

图片
曾谐《小石诗钞》

江心候潮

朝发永嘉江,候潮泊孤屿

潮汐与航运有着密切的联系,若能顺着潮流的方向航行,省力又省时。在古时,从温州乘坐舴艋舟上溯处州(今丽水市),利用好涨潮的推力显得尤为重要。因而,行人往往会将船只暂泊江心,掐准涨潮的时间发船。

行人们在候潮的时候也没有闲着,江心屿有多处名胜古迹,自然是要登岛参观一番。曾于清代乾隆初年到过温州的彭启丰有一首《解缆瓯郡,候潮至江心寺,和壁间韵》,诗题就明确交代他取道瓯江,乘船离温,先要到江心寺等候潮水。


图片

黄钺利用等候潮水的空闲,参观了江心屿上的文天祥祠。黄钺(1750-1841),字左田,又名左君,号壹斋、左庶子,是清代赫赫有名的内阁尚书、军机大臣。

登孤屿谒文信国祠
清·黄钺
朝发永嘉江,候潮泊孤屿。
穷颠双浮图,腰脚幸我与。
少休望云树,信国有祠宇。
振衣入肃拜,淒然首重俯。

图片
黄钺《登孤屿谒文信国祠》

由于涨潮的时刻不同,每个人的行程安排也不同,夜宿舟中等候早潮,也是常有的事。若遇到风向不对,或风高浪急,可能还要滞留。明中叶任永嘉知县的汪循有《江心寺阻风》五首,其第一、二首云:


风急潮生一叶航,舟师戒险类瞿唐。

细评何似人心险,欲利谁知反自戕。
对面山城只隔江,孤舟风浪夜相撞。
十年湖海都无定,坐诵新诗对玉釭。

一叶扁舟,乍遇风潮,风浪大到船夫都不敢解缆开船。到了夜晚,风浪相激,孤舟簸荡,更是增加人舟中人的湖海漂泊之感。风浪中的瓯江,让汪循联想到了三峡奇险瞿塘峡。不过,一江风浪也隔开了险恶的红尘和官场。船外浪涛翻涌,诗人在孤舟中伴着一盏摇曳的灯光,坐诵新诗。


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
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千年过去
瓯江潮水涛声依旧
江中孤屿傲然屹立

宋园入园预约通道

为进一步落实各项防疫措施,江心屿宋园景区实行预约开放,以保障广大游客的切身安全。

扫描二维码进行预约

编辑 | 连佳佳 刘曦

校对 | 郑凌

审核 | 江心屿改造提升指挥部文化组

参考资料:

《诗画江心》 陈瑞赞
《东瓯诗存》 曾唯
《江心屿历代题咏选》 黄立中
《书香传家的望族——温州曾氏历代文化名人》 林振飞
《怡园曾家与玉海楼孙家》 谢公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