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用50个偏旁部首书写讲解(一)

 华民 2022-09-10 发布于吉林

我们先从下面5个开始口、一、亻、日、人

01

当“口”作为偏旁部首并不是只有一种形态的,所以作为第一个来讲, 它有左、右、上/下、国字框这四种情况。

“口”在左边时,它的右侧肯定是有其他的部分的,“口”本身比较小,作为偏旁要突出右侧主体的重要性,所以要将横画向上微微倾斜,左侧竖画也向里收紧,一切为右侧部分做铺垫。我们来看看书写注意:

通过辅助线我们可以清晰的注意到左短竖与两横基本呈直角关系。

当“口”作为主体待在右侧时,笔画这么少怎么办,既然是“正宫娘娘”肯定是要更端庄、更稳妥些的,所以左侧竖画变直,横画微微向上斜,特别是下方的横基本趋于平正。

当”口“在上方或者下方时,它的形态是偏扁的(为了上下结构整体的和谐排列将部分进行适当压缩),正常“口”字压扁书写即可。因为这时的“口”是偏扁的,所以横画的斜度不可过大,竖画还是正常的向里收紧即可。来,上图看看

最后一种,口作为外包围的状态。即“国”字框,它从体积上来说就已经跟其他三个不是一个分量了,所以它肯定是更稳重的。竖向比横向要长一些,整体是个长方形。两竖画非常正直(某些为了美观将其书写略有上窄下宽也是可以的哈),下横微微向上倾斜,也很稳定。上横斜度稍大一些,仔细观察的话你会发现只是高出了一个转折的高度,是不是很神奇?

相关例字如下,大家可以试着对照这些关键点书写看看。

02

接下来我们看看“一”。当“一”作为部首时形态并没有很大变化,与作为单字时基本不变,按笔轻起,流畅行笔,末尾轻顿回笔。唯一不同的是起笔,作为部首时的起笔会更轻盈纤细些。从例字也可以看出,不管有没有连接其他笔画,“一”都不再是一个单独的笔画,它要与其他笔画相互配合,所以外轮廓会更柔和。在笔画开端有其他笔画与之相结合时,起笔更要弱化,这样连接处才会更自然、顺畅。

我们还是来看两个范字:注意横画的起笔

03

这个“亻”就是一个很单纯的偏旁部首了,它是一个比较瘦长的偏旁。撇画不能太短,长度与竖画是基本相同的;两笔的搭接位置位于撇画中部略靠下,且在搭接时竖画起笔轻轻碰上撇画即可,不要接的死死的;“亻”的竖画是垂露竖,末尾顿笔回锋顺势去连接下一个笔画(①竖画之后还有笔画就用垂露竖方便与下一笔衔接:仁、木;②竖画为最后一笔,书画后没有笔画时可用悬针竖:牛、升)。来看看书写要点:

再来看看几个例字:注意竖画的书写

04

“日“作为偏帮部首时也是有多种变化的,上、下、左侧三种是最常用的(在右和内部不是常用的 ,所以在这里不做赘述)。不过不管是那种形态哪个位置,其内部的两个空白是大小一样,也就是说三个横画之间的距离一定得是相等的。

日”字作为独体字是长方形,为了上下结构的整体和谐,所以在上方时便会压扁,除了横画等距,两个竖画要向里收紧,上宽下窄。并且左竖下方是低于右竖的(横画向右上倾斜;右竖末端没有明显收笔)。

“日”部在下方时同在上一样也是压扁的,不过因为在下方已经是字的结束部分了,所以写的更稳重些,横画等距不用多说,两竖保持正直更显稳定些。特别是左竖下端高于右竖,右竖末端顿笔回提与短横更好的连接。

在左侧不能将形态压扁,反而要拉长变窄,为了配合左侧部分的长度,也是为了字的整体和谐。整体形体变成瘦长型。竖画保持竖直不变,下部两竖基本平齐,右竖可略高于左竖。

还是来三个例字,注意书写时候得要点把握

05

这个与“亻”其实都是人的不同形态,因为衍生使用的字比较多了。所以用“亻”“人”作为两个部首来区分,都读[rén]。这个“人”多数是用在字上的,也叫人字头。它跟“人”字撇捺相接的位置不太一样。“人”字撇捺接触的位置是在中部偏上,但是人字头的接触位置就已经非常靠上了,基本连着在撇画的起笔位置,但是要注意不能撇捺的起笔写到一起,捺画的起笔在撇画的下面一丢丢位置书写,撇捺注意接实。另外撇低端的位置低于捺画,简单的记忆就是“撇低捺高”

人字头的例字就多啦,我们随便挑选几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