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孩子不能吃盐? 关于「盐」的4大误区要记牢!

 营养师Vivi 2022-09-10 发布于北京

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调味料。任何食材,没有盐的加成,吃起来总会觉得味道差点意思。但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正常吃盐,比如孩子,尤其是一岁以下的孩子。

很多老人都觉得孩子不吃盐没有力气,所以会尽量的让孩子多吃一些盐,其实这样的做法,对孩子来说没有任何好处!

孩子吃的盐,主要来自哪?

  • 0-6月,孩子在吃母乳和配方奶,这段时间的钠摄入来自奶里面

  • 7-12月,开始吃辅食,这个时候严禁给辅食增加盐,孩子这个时候的肾功能还没有完全发育好,盐里面的钠离子超标会给孩子肾脏过高的负担。仅仅1000毫升的配方奶,就含有300多毫克钠了,辅食中的钠也不少

  • 1-3岁,孩子开始从奶制品转向成人化的饮食,但辅食本身所含有的钠就足够给宝宝补充的了,因此也不需要刻意给孩子增加盐

  • 3-6岁,这个时候孩子的餐饮都和成人一样了,但是同样注意少盐的重要性,每天不能超过2克。之后孩子的每日摄入量可以按年龄逐渐提高

吃盐多了,有何危害?

01

口味过重,容易挑食

从小习惯了重口的食物,天然食物就会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挑食。

02

钙质流失,影响发育

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孩子摄入的钠越多,身体就会把多余的钠排出去,但同时,钙质也会随之流失。长此以往,孩子的生长发育也会受到影响。

03

增加肾脏负担和高血压风险

1 岁以内的孩子肾脏功能尚未发育成熟,钠一旦过量,就可能对孩子的肾脏造成损害。

重盐饮食还会增加孩子以后患高血压风险,而高血压又会导致很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脑卒中、心血管疾病等。

不吃盐,吃其他调味料可以吗?

也要注意!不是只有盐才是盐,所有含钠的都算盐。酱油、儿童酱油、味精、鸡精或者什么新奇特调味品例如蔬菜精之类的,还有虾蟹、鱼、奶酪、蔬菜、面包、饮料都是钠的摄入来源。

所以即便不放盐,光靠吃这些,现代人就可以满足自己的钠摄入,甚至超标。

关于孩子吃盐,4大误区要注意!

01

夏天出汗多,应该多吃盐

宝宝夏天出汗多,会流失掉很多水分和钠、钾等电解质。但是家长们不用担心,体内并不会缺失钠离子。

母乳、配方奶、辅食中都含有丰富的钠,宝宝吃两餐,就可以不回来,不用额外去补充。

02

不加盐孩子不爱吃

其实不是,孩子的味觉相对于大人来说更敏感,不加盐反而会更容易品尝到食物本身的味道,随着年龄的增长,味蕾会逐渐退化。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还是建议日常饮食清淡一些。

03

吃盐补碘

我们都知道如果孩子缺乏碘元素,会造成“大脖子病”,但是正常、均衡饮食,摄入的碘元素已经足够,再额外想通过吃盐不碘,不仅会起到反效果,还会给孩子的肾脏造成伤害。

04

不吃盐没有力气

其实理论上来说,吃盐确实是可以补充力气,但是那是当年,大家都是劳动力,干活出汗,不吃盐就是会没有力气,但是现在社会,很少有家庭有劳动量多高的运动,所以给孩子也就没有必要按照老话来刻意吃盐了。

吃盐不好,选择低钠盐更有效?

北京时间2021年8月30日,发表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武阳丰教授团队联合多国研究人员在中国北方农村地区针对有中风史或60岁以上患有高血压人群开展的大型随机试验研究表明,几乎所有人都可以从用钾盐替代钠盐的措施中受益。

研究人员认为在有中风史或60岁以上并有高血压的人群中,使用代盐品(含25%钾盐)可显著降低中风、主要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且安全性良好。

单纯从家庭吃盐的角度上来讲,虽然低钠盐的售价要比普通的盐相对贵一些,但是整体的价格依然不高,普通盐可能一块五,两块一袋,低钠盐也不过两块五一袋。

如果身体健康的话,还是推荐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将家里的食用盐换成低钠盐。

如果有肾脏功能方面疾病的人,还是要咨询专业医生,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盐的摄入。

中国居民健康调查发现,我国人均食盐量10.6g,比起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每天盐不能超过5g,真是大大超标。

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和孩子的家庭,在吃盐的摄入量上一定要注意,如果家庭普遍比较口重,一时半伙改不过来,可以慢慢先从少加半勺盐开始,逐步过渡,最后让自己和家人在摄入盐上达到一个健康的状态~

参考文献:

[1] 《孩子辅食别放盐等调味品》一小时爸爸

[2] 《武阳丰+田懋一团队发NEJM:用钾盐替代部分钠盐,可减少心血管事件和早死风险》热心肠日报

[3]  《中国北方5省10县600村大型随机试验:吃“代盐”,更健康!》 中国生物技术网

[4] 《8个月娃吃盐致死?4大误区,90%家长不知道!》医学界儿科频道

[5] 《不给孩子吃盐的 3 大理由,最后一个尤其重要》丁香妈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