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到底能吃到什么?

 梦想童年594 2022-09-10 发布于江西

作者:季风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从古到今,吃饭一直都是各种武装力量必修解决的首要问题。

解放军诞生之初,被这个问题困扰了很长时间。在井冈山时期,连朱老总在内的所有官兵都需要去挑粮才能解决全军的吃饭问题。在之后的岁月里,在解决吃饭问题上,人民军队一直都是两条腿走路。

一面靠缴获,从敌人手中夺取物资供应自己。不过这个方式存在一定的风险,毕竟敌人不可能乖乖交出自己的物资,需要我们打败敌人才行。彭总一生最大的一次败仗西府战役在发动之初,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夺取胡宗南的后勤基地宝鸡,缓解西野大军吃饭难的问题。但因为轻敌等原因,西北野战军损失巨大。后来被国军给予厚望的马继援就是成名于此战。

文章图片1

西府战役示意图

除此以外,缴获还存在数量不足的问题。很多物资,尤其是粮食还需要人民军队自己解决。抗战时期的大生产运动就是这方面的典型。除了军队自己生产,还需要根据地、解放区的人民提供相当数量的粮食。

文章图片2

王震将军在一次屯垦动员会上,抗战时期他的359旅是我军自力更生的典范

这一点在淮海战役中体现的尤其明显。中野、华野背后是解放区的大批民众,解放军的粮食供应、物资保障都后方来的支前民工承包了,解放军指战员主要精力放在作战就可以了。这应该就是人民军队的超级buff,蒋校长肯定学不来的。

不过到了朝鲜战场,一切又变了。抗战时期以及国内战争中,对缴获物资的利用在朝鲜很难实行。美军一直有战败后销毁物资的习惯,二战中在菲律宾指挥游击战的美军上校温德尔·费蒂格就是因为接受到一个销毁物资的任务才到的棉兰老岛。

即便是志愿军的推进速度够快,美军来不及销毁物资,缴获的物资也会很快在美军的空袭中损失掉。第一次战役中,志愿军司令部缴获的60多辆汽车中绝大部分在不久后的空袭就被美军飞机炸毁。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38军在三所里、龙源里堵住美军南逃的道路,为了逃出生天美军丢下了大量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仅汽车就多达1500多辆。

文章图片3

二次战役

对于长期以来物资紧缺的我军来说,这么多物资绝对是发财了!可很快美军的机群就压过来了,1500多辆汽车只有很少一部分被抢救出来。车上的大量物资也随之灰飞烟灭了。

缴获的物资无法保障了,那就只能靠自己了。但战争初期,美军的空中优势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美军对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进行疯狂的轰炸,很多物资在运送途中毁于美军的航空炸弹下。前几次战役中,国内运送到朝鲜的粮食只能满足志愿军各部队需求量的四分之一。

粮食不足,再加上志愿军的进攻速度超乎想象,部队的后勤难以保障。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前线很多部队只能选择就地筹粮这种手段。不过朝鲜的农业并不发达,再加上很多地区刚刚经历过战火,筹集的粮食数量十分有限,第一次战役到第三次战役期间,有不少部队面临吃不上饭的窘境。

文章图片4

分享土豆的志愿军战士

这一状况直到第四次战役、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的后勤体系日益规范化后,才得到初步的缓解。

在运动战期间,志愿军除了面临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外,还有一个问题必须解决,那就是好不容易弄到的粮食,要如何加工才能保证前线的需要。鉴于美军的空中优势,像国内那样埋锅做饭难度极大。

美军只要发现地面有人的痕迹,就会狂轰乱炸。这个习惯直到现在也没有改变。生火做饭肯定会引来美军的空袭,损失了宝贵的粮食外,还会带领一定的伤亡。这也是我军一项传统技能——挖无烟灶的起源。

做好饭之后,还要解决携带的问题。志愿军在入朝之初,一直在运动作战中,战士们需要随身携带口粮。前线急需一种便携且能提供足够热量的干粮。为志愿军提供后勤的东北军区最早想到的是传统的饼干。然而饼干的生产需要专门机械设备,短时间没有这么多机器来保证产量。普通饼干作为军粮还存在着易碎、体积大等问题,导致运输与携带都比较困难。

经过比较,东北军区后勤部决定把炒面作为供应前线的主力干粮。这种炒面不是通常人们看到的炒面条,而是炒面粉。与当时流行的其他干粮相比,炒面体积小、制作简单,便于携带。第二次战役发起前,为了给前线提供足够数量的炒面,各大城市都行动了起来。日理万机的周总理在内的各级机关干部都行动了起来,甚至连功德林的国军将领也被动员了起来了。

文章图片5

志愿军副司令洪学智上将,被彭总指定为后勤总司令

手工制作的炒面虽然问题多多,但至少让前线官兵不至于饿肚子。至于碳水化合物和微量蛋白质之外的营养物质就无法保障了,副食品更是难上加难。东北军区想尽办法,作为二线的华北军区后勤部也想尽办法,各种干菜、罐头被筹集送上前线。

这一时期,全国除了四川以外,所有地区罐头厂生产的产品都被送上了抗美援朝的前线。一种至今享誉世界的,与俄罗斯黑列巴齐名的武器……不,军粮压缩饼干问世。

1951年下半年,随着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三八线附近形成对峙,志愿军的后勤也逐渐跟上了。美军的“绞杀战”也在志愿军上下的团结奋战下走向失败。

1952年,随着坑道防御体系和后方兵站运输网逐渐成型,志愿军的的粮食供应摆脱以往的紧张局面。部队也建立起经常性的物资储备,为了防止意外还增加了5个月左右的主副食品储备。志愿军还把“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习惯带到朝鲜。39军采摘野菜的做法被推广到志愿军各部。

1952年2月,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发出指示,要求各部队根据情况组织种菜,自己改善生活。种菜用的土地由志愿军后勤司令与朝鲜政府协调。

文章图片6

为了保障前线的战士不饿肚子,后方想尽了办法,前方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志愿军涌现出的众多英雄中有不少就是来自于后勤战线。甚至连上甘岭上美军雨点般的炮火都没能完全切断志愿军的后勤线,坑道里的战士在艰难的条件下依然有最基本的供应。

到了战争最后的岁月里,志愿军的供应状况及明显改善,各种食品的供应都十分的充分。1953年2月底,全军的粮食储备量达到8个月以上,副食品的储备中菜类也可保证160天左右的供应。即便身处一线坑道的部队储备的物资也能够保证两到三个月的供应,即便是干粮储备也在10天以上。有的部队可以让坑道内的部队每餐两菜一汤,主食也可以两天一换……

充足的供应尤其是新鲜的饭菜,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

文章图片7

现在我军伙食和野战炊事车

整个抗美援朝期间,我军的后勤系统逐渐规范化、系统化,形成自己的理念。有些一直延续到今天,比如种菜。也正是这场战争让我军的后勤真正现代化,实现了质的飞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