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隶书《张迁碑》为何难写?识读其中的异体字形是关键∣丽权略艺

 朝歌淇水悠悠 2022-09-10 发布于河南

用走心的故事说历史

用生活的情趣谈文学

图片

视频号图片





图片

“丽”字的结构有些复杂。而且从拓片上看,它的字形中有一部分究竟是怎么写的,似乎也看不很清楚。
图片

主要的疑点就是圈出的这一部分。它究竟是什么结构,为什么这样写,需要我们仔细揣摩揣摩
图片

上图中左一是何绍基的临本,而右一为梁启超的临本。他们两位不约而同地把我们刚才圈出的一部分写作了长横。
但是我们都很清楚,这样写来,等于这个“丽”字比常见的字形多出了一横,难道《张迁碑》的原作者写了错别字吗
事情恐怕并不那么简单。我们先来看看“丽”字的造字原理和字形特征。“丽”是一个标准的会意字,对比下面两个字:
图片

上图中的两个甲骨文字,左边一个为“鹿”,右边一个为“丽”。对比可知,“丽”字的初形就是鹿角上挂了什么东西。所以“丽”字的元义该是附着、附丽。
“鹿”在简牍书中演变成了下面这样:
图片
简牍书的运笔还残留着篆体的遗意,笔画尚圆转,所以写成了上图中圈出的这个略呈纺锥形的结构。
不同于篆书的是,隶书的运笔多有方折,因而很容易把纺锥形的结构该写作方形,那便是《张迁碑》中的“丽”字字形了。
实际上,不仅《张迁碑》,我们在《石门颂》当中也能看到类似的字形:
图片

所以我认为,《张迁碑》中的“丽”字,更合理的临写或许该是这样的:
图片



图片

这个“权”字也属于非常规的字形。而且从隶法去分析,很难找出这个字形的演化轨迹来。
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吧,后世名家临写这个字的时候,写出的字形也是五花八门的:
图片
(三个临本的作者,从左到右,依次是林散之,梁启超和何绍基)
我自己的临写,更类似梁启超先生的临本:
图片



图片



图片


— THE  END —
文字|晋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图片|张迁碑&晋公子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