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纲八目”:给你阐释人生三重境界和先贤经世济民的信念

 逍遥_书斋 2022-09-10 发布于河南

多次拜读《大学之道》,从字面理解,到深层感悟,再到类此及彼,一次又一次用心去参悟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领略它无穷无尽的内涵,感受它穿越千古的浩然正气和旷世魅力。

在《大学之道》里,详细阐述了“三纲八目”思想,它不仅仅是这部经典的核心,更是整个儒家学说的中心思想,儒家所有的经典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展开的。 三纲是指“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也就是说君子要彰明美德、亲近百姓、达到至善的境界。八目包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核心在于修身。

在夫子的“三纲八目”思想体系里,折射出人生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格物和致知”,为获得认知阶段,对应的是“明明德”。第二重境界是“诚意、正心、修身”,为心灵内化阶段,对应的是“亲民”。第三重境界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行动升华阶段,对应的是“至善”。

可以说,在这个体系里,以修身为中枢环节,内外合一,知行合一,明明德与亲民,直至止于至善。“三纲八目”构建了一种人生图式,其内在的逻辑理路和现实意义是:个人的知识和修养是成就个人事业大小的衡量标准,为人生方向提供崇高的指导。

文章图片1

遥想在春秋战国时期,邦国林立,各自为政,相互攻伐;在漫长的时期里,各诸侯国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旱灾和和洪涝灾害;同时,彼时虽然铁农具已经出现,但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低下,粮食产量极低。就连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也困在陈蔡两国间的荒野之地被饿了七天;当时的医疗条件也极差,一些在今天很普通的病就有可能让人丧失生命。 总之,由于战争、灾荒、饥饿、医疗落后而导致当时的人均寿命很低,大体上不超过25岁。

就在这样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下,在生存都有危机的情况下。圣人和他的弟子或委身于低矮的草房,或围坐在绿叶婆娑的杏林之内,或席地而坐于泗河之滨。他们以一个个穷儒之身,或守着如豆的灯光,或低声絮语,或开怀畅谈。心里则秉持着崇高的信仰,澎湃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激情,在笔尖倾泻着经世济民的理想和理念,书写着如宇宙般浩瀚无垠的视野和格局。

文章图片2

即便是两千年之后的今天,如果有人提出类似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又不知会遭到多少人的嘲讽和质疑,大家可能会怀疑他要么是唱高调,要么是妄想狂,要么是欺世盗名的伪君子。

可是,在我中华民族浩荡的历史长河中,就有那么一代又一代如孔子一般的“狂人”,他们擎着别人看不懂的旗帜,迎着别人异样的目光,顶着时代的狂风巨浪,带领华夏子孙,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地行进着。我想,儒家和后世的先贤们之所以让我们敬仰,并不是他们的理论有多高深、有多睿智,而是以他们当时低到尘埃里的身份,却拥有着海纳百川的胸怀、经世济民的信念和悲悯众生的思想,即便是被撞得头破血流,甚至舍生取义,也初心不改、九死未悔。

是他们,把信念和信仰,深深镌刻进我中华民族的灵魂,熔铸进我炎黄子孙的血液!他们才真正配得上“彪炳千秋”的万世盛名!

文章图片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