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卷三百四十七

 心理咨询诊所 2022-09-10 发布于山东

 履部艺文一
  履屦铭          周武王
  又书履           同前
  文履铭         后汉李尤
  春祠令          魏武帝
  内诫令           前人
  履铭           晋傅元
  履议           徐乾古
  履赋          唐赵良器
  锦鞋赋          温庭筠
  豹舄赋           钱起
  前题            前人
  前题           谢良辅
  孔子履赋〈并序〉    元杨维桢
 履部艺文二〈诗〉
  咏履           梁宣帝
  脚下履           沈约
  咏履           陈后主
  谢人惠方舄        宋苏轼
  赠黄升卿送棕鞋      张安国
  谢云居山人草鞋       张咏
  苴履          元李俊民
  咏绣鞋          萨都剌
  舞姬脱鞋吟应制       李泂
  谢僧惠蒲鞋         张昱
  赋得履送衍上人      明高启
  赠鞋生          僧溥洽
 履部选句
 履部纪事
 履部杂录
 履部外编

礼仪典第三百四十七卷

履部艺文一

《履屦铭》周武王

慎之劳,劳则富。

《书履》           同前

行必虑正,无怀侥倖。

《文履铭》后汉·李尤

乃制兹履,文质武斌。允显明哲,卑以牧身。步此堤道,绝彼埃尘。

《春祠令》魏武帝

议者以为祠庙上殿当解履。吾受锡命,带剑不解履上殿。今有事于庙而解履,是尊先公而替王命,敬父祖而简君主,故吾不敢解履上殿也。

《内诫令》前人

吏民多制文绣之服,履丝不得过隆。紫金黄丝,织履前于江陵。得杂綵丝履,以与家约当,著尽此履,不得效作也。

《履铭》晋·傅元

戒之哉,思履正,无履邪。正者吉之路,邪者凶之徵。

《履议》徐乾古

正会,大司马问剑履上殿义。徐言所以遂见,从著履上殿。将入见,咸讥云:古无履,但有舄。著舄上殿,不宜著履。案《周礼》天王赤舄黑舄,后素葛履。郑君注曰:复下曰舄,单下曰履。是则古有履也。蔡谟答台符,分别履舄之名。事曰:被符小会,仪注侍臣。剑履升殿而挚虞决疑,言剑舄履之名宜审。谨案,今时所谓履者,自汉以前,皆名为屦。《左传》曰:踊贵屦贱。《礼》曰:户外有二屦,不言二履。贾谊曰:冠虽敝,不以苴屦。亦不言苴履。履者,犹足所履践耳。《诗》云:纠纠葛屦,可以履霜。舄者,一物之别名。履者,足践之通称。先代以来,优崇重臣,言剑履,则包舄也。又大臣升殿,不唯朝会。或私觌独见,临时所著,不必是舄。故总言履以明不跣而已。挚虞,中朝宿臣,多识往行,亲觌其礼,退而书之,即是晋之故典。今决疑言舄者,书时事也。仪注言履者,举总名也。寻文总意,所称虽异,其制一也。

《履赋》唐·赵良器

朝廷兮赫曦,冠剑兮逶迤。惟斯履之所用,得礼容之威仪。缀珠綦以崇饰,遵玉趾而更移。其始造也,佳人运思,女工妙选。爰斯功之始,毕出閒庭之试。践轻步以相矜,指奇文而争衒。若乃相国承宠,尚书见荣。历彤阶而曳响,上玉殿而规行。出郡标奇则檐前燕落,入朝表异则云际凫惊。运蓍丝以示俭,蹑瓜田而见明。时行则行,时止则止。洁其容色,固其表里。偶簪裾未以为荣,践泥沙而以为耻。其仪翼翼,其貌邕邕。曳踵则轮轨不断,接武则尘迹相重。其取进也,每迎前以启路。其守谦也,常处下而翘容。其受用也,既虚中以待物。其顺人也,亦应时而曲从。是以加其丝饰,广其文绣,所以表威仪,光领袖,宗庙祭祀,非履不行。揖让周旋,舍履何就。《易》曰:履者,礼也。吾谓斯文之不谬。

《锦鞋赋》温庭筠

阑里花春,云边月新。耀粲织女之束足,嬿婉嫦娥之结璘。碧意缃钩,鸾尾凤头。鞻称雅舞,履号远游。若乃金莲东昏之潘妃,宝屧临川之江姬。匍匐非寿陵之步,妖蛊实苧萝之施。罗袜红蕖之艳,丰跗锦之奇。凌波微步,瞥陈王既蹀躞而容与。花尘香迹,逢石氏倏窈窕而呈姿。擎箱回津,惊萧郎之始见。李文明练,恨汉后之未持。重为系曰:瑶池仙子董双成,夜明帘额悬曲琼。将上云而垂手,顾转盼而遗情。愿绸缪于芳趾,附周旋于绮楹。莫悲更衣床前弃,侧听东晞佩玉声。

《豹舄赋》钱起

丽哉豹舄,文彩彬彬。豹则雕虎齐价,舄与君子同身。故得飞声入楚,见赐留秦。曩者胡为隐雾而不下,今复何幸对雪而迎宾。盖因虞者之获,成于匠者之手。苟当时以为用,虽杀身而何有。于以履之美且无度,既居下以禦湿,亦迎前而启路。花映香尘,光生玉步。借使登朝廷,列台阁,规矩不改,会同自若,投其迹必陟鸳鹭之行,取其文不改犬羊之鞟。诗人歌其事,春秋美其名。舍则止,用则行,拂汉齐飞,遥分邺令之术。入朝曳响,近杂尚书之声。彼纠纠葛屦,珊珊珠履。一则固穷,一则僭起。制度首出,宪章俱美。尝试谈论,其兹舄而已。士或览之而言曰:象以齿而焚,龟以骨而毙。况之豹也,凭岩穴以逞欲,以爪牙而自卫。而有用于人,竟以皮而戾。一朝寝处,成此新伟。夫斑文散焕,毳毛蒙密。映鹤氅以凝晖,临翠被以曜质。于斯时也,不可谈悉,亦有刻意。未参卑秩东郭之曳履,长穿王生之结袜。何日思蔚,然而一变,歌豹舄以自毕。

《豹舄赋》前人

豹可为兮,郁矣其文。材贾害兮,用之楚君。用之则那为舄,几几虽工兴其饰,亦天钟厥美。奢以则之,众目所视。异哉惟杂,尔巧有诡。其制也,青葱掩其真,赤繶惭其丽。动容而彩射金屋,举趾而声传玉砌。谅服玩之惟奇,知侈靡之无艺。徵夫至理也,匪威仪不忒,匪古训是则。甚葛屦之失礼,同鹬冠之败德。何役智以宣骄,乃自躬而刑国。噫,先王立极,念兹在兹。服有常度,行无越思。何尔舄之豹饰,杂珠绮与文狸。若昭其泰,无乃简彝。是舄也,君子叹之,观乎异状,斑然复周。蹙霞起焕尔,文质当其践履。知我者谓我恶居下流,不知我者谓我亲承玉趾。则知物有所归,天之冥数。惟豹作舄,杀身思遇。惜其有美而来,亦以禦寒之故。虽雨雪而盈尺,俾阳和而在步。不然者宁践于斯路,客有感而言,其文也何丽,其用也何薄,当卑步武之间,徒异犬羊之鞟。饰被已惭于翡翠,为裘更羡于狐貉。别南山之雾,以奉进趋,同邺县之凫愿翔寥廓。

《豹舄赋》谢良辅

惟兹舄兮称珍,受异质而彬彬。其文也合变于君子,其用也见美于诗人。伊昔大匠,未知含章可久,栖止隐雾,或群或友。且申威以肃杀,宁畏险而挺走。岂知献状于獠者之身,入用于屦人之手。敏手既至,光华增媚。两美必合,一朝成器。信常功之嘉猷,为尽饰之美利。苟赏善之在我,甘杀身而不怼。曲直裁成,威仪可睹。若向也兽,而今也舄。诸侯所,重楚子之翠,被有光。王者攸宜,周官之赤,繶无斁。左之右之,乍合乍离。每唯命以进退,将有翼于威仪。择地而行,岂虑泥涂之辱。有道则至,尚怀文彩之奇。故尚书之曳履,声则有音。中郎之倒屣,义亦为美。虽措足以同方,岂能文而可纪。则知随时应物,顺人合度,克通夫莫往莫来,实怪于规行矩步。滞阜乡之自惜,飞邺县之可慕。愿宾上国之阶墀,冀吾君之一顾。夫材俟时而进用,时俟材以求索。彼微兽之有章,亦饰躬而制作。慕公孙之几几,耻滑稽以交错。幸参鹓鸾之行,无杂犬羊之鞟。若然者,则荷夫天衢之亨,对斯文而不怍。
《孔子履赋》〈有序〉元·杨维桢
《晋书》:武库火,累代之宝。及吾先圣履、汉高斩蛇剑、王莽头并焚焉。人以为履丁厄数,不知履可焚。而履之道,虽万劫火不可焚也。且圣人之履,与逆臣之馘并室同珍,司马氏失芳臭之辨矣。宜火之焚馘,而有以累履也。乡校命赋以孔子履,谨再拜而为之赋曰:

繄尼山之降圣,实礼服之攸师。冠天圜而肖象,履地方而取仪。曰大圣之所履,岂远异夫文綦。惟玉趾之所托,遂有贵于后来。吾想履之几几,协周公之赤舄。或过庙之躩如,或去邦之削迹。或审步于矍圃,或迟行于故国。羌是履之必俱,随仕止于久速。去之五百年兮,历嬴刘而典午。赤帝子之手剑,新室氏之首颗。何并室而同珍,失美恶之去取。俾篡逆之馀烈,累神明之步武。吾又哀司马氏之逆德,而何尤其武库也。呜呼,履之器可灺兮,其则永存。履之迹可屈兮,道万世而长伸。故放四海以布轨,极厚土以蹑跟。严尺寸而不颇,垂百圣之所遵。行帝道而帝,履素臣而臣。又何与汉三尺而共吊,悲玉石而同焚。彼有衒文豹于乾溪,结色丝于凤陵。争霸者之遗迹,背王法之绳绳。编明珠以养客,偕长剑而上廷。羌偭规而改错,匪先民之攸程。织仲子以傲禄,纳东郭以矫名。葛既褊于魏俗,革又变于赵灵。提岭上之只景,翥云间之双凫。进圯桥之所堕,逐黄石之有无。是又佛老氏之诞幻,奚啻霄壤之殊途。匪圣之堂吾何升,匪圣之路吾何趋。虽瞠若乎其后兮,始吾行之弗渝也。谇曰:青絇赤繶,履之造兮。由仁行义,履之道兮。履可化兮,道不可槁兮。非履之宝,惟道以为宝兮。展矣君子,亦允蹈兮。

履部艺文二〈诗〉

《咏履》梁·宣帝

双见待声宣,并飞时表异。处卑弥更妍,常安岂悲坠。

《脚下履》沈约

丹墀上飒褂,玉殿下趋锵。逆转珠佩响,先表绣褂香。裾开临舞席,袖拂绕歌堂。所叹忘怀妾,见委入罗床。

《咏履》陈后主

贤舍观穴踵,瓜田睹蹑迹。矩步今有仪,用此前嘉客。

《谢人惠方舄》宋·苏轼

胡靴短靿格粗疏,古雅无如此样殊。妙手不劳盘作凤,轻身只欲化为凫。魏风褊俭堪羞葛,楚客豪华却笑珠。拟学梁家名解脱,便于禅坐作跏趺。

《赠黄升卿送棕鞋》张安国

编棕织蒲绳作底,轻凉坚密隐称趾。帝庭无复梦丝絇,上客还同贶珠履。我家江南山水窟,日日行山劳屐齿。感君投赠欲别时,布袜青鞋从此始。亨衢知子方著脚,直上云霄三万里。泰阶历尽即归来,赤舄一双应几几。

《谢云居山人草鞋》张咏

云居山客草为鞋,路转千峰此寄来。昨日公馀偷步蹑,万端心绪忆天台。

《苴履》元·李俊民

待诏门前东郭趾,蓝关路上仙人迹。雪花纷披盖地白,东家不借借不得。虽然近市屦亦无,以故为新即有馀。同行留我木上座,补过仰渠金十奴。一生能著屐几两,用心犹在阮孚上。不须更觅下邳侯,山林此计成长往。

《咏绣鞋》萨都剌

罗裙习习春风轻,莲花帖帖秋水擎。双尖不露行复顾,犹恐人窥针线情。缫云隐映笼新月,花影依稀衬香颊。彩凤将翔相顾飞,鸳鸯谩语愁丹裂。落红湿透胭脂腻,半幅凌波剪秋水。莫教踏破浣溪沙,湿重东风抬不起。

《舞姬脱鞋吟应制》李泂

吴蚕八茧鸳鸯绮,绣拥彩鸾金凤尾。惜时梦断晓妆慵,满眼春娇扶不起。侍儿解带罗袜松,玉纤微露生春红。翩翩白练半舒卷,笋箨初抽弓样软。三尺轻云入手轻,一弯新月凌波浅。象床舞罢娇无力,雁沙踏破参差迹。金莲窄小不堪行,自倚东风玉阶立。

《谢僧惠蒲鞋》张昱

大夫此日可徒行,蒲履深烦远寄情。除是高僧求易得,自非巧手织难成。春来见客身差健,老去看花步觉轻。他日袈裟如过我,定须著此出门迎。

《赋得履送衍上人》明·高启

稳称游方脚,新编楚岸蒲。滑欺峰顶石,危怯世间途。轻曳愁妨蚁,高飞笑化凫。上堂声每众,度岭影还孤。著处朝行道,抛时夜结趺。空山欲相访,落叶去踪无。

《赠鞋生》僧溥洽

父子相传履制奇,青丝细软合时宜。声随鸣佩君王识,影落飞凫太史知。泥滓乍离归隐讨,香云才振上升期。年来敝屣无心弃,却笑干将补较迟。

履部选句

《楚辞》:垂屣兮将起,跓俟兮须明。古诗: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遇明君,遭圣主,离蔬释屩,而享膏粱。
张衡《西京赋》:振朱屣于盘樽。
魏刘桢《鲁都赋》:纤纤丝履,灿烂鲜新。表以文綦,缀以朱蠙。步蹈安审,接踵承身。
曹植《洛神赋》: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又〉《七启》:金华元舄,动趾遗光。
晋左思《吴都赋》:缔交翩翩,傧从奕奕。出蹑珠履,动以千百。
陆机《织女赋》:足蹑刺绣之履。
陶潜诗:原生纳决履,清歌畅高音。
梁简文帝《大法颂》:百司俱列,簪履相趋。
昭明太子《陶靖节集序》:唐尧四海之主,而有汾阳之心。子晋天子之储,而有洛滨之志。轻之若脱屣,视之若鸿毛。
沈约诗:锦履并花纹,绣带同心苣。
庾肩吾诗:雪照齐君履,寒入楚王裘。
唐苏颋诗:石径喧朝履,璜溪拥钓舟。
李白诗:足下远游履,凌波生素尘。〈又〉不同朱履三千客,别欲论交一片心。
杜甫诗:整履步青芜。〈又〉细软青丝履。〈又〉看君宜著王乔履,珍赐还宜出上方。
令狐楚诗:玳织鸳鸯履,金装翡翠帘。
戴叔伦诗:醉归花径云生履,樵罢松岩雪满蓑。白居易诗:绣履娇行缓,花筵笑上迟。
李商隐诗:雪中东郭履,堂上老莱衣。
方干诗:蹑履三千皆后学,抟风九万即前程。
杜荀鹤诗:草履随船卖,绫梭隔岸鸣。
宋苏轼诗:初冠惠文读城旦,晚入奉常陪剑履。〈又〉跪履数从圯下老,逸书閒问济南生。
苏辙诗:请看早朝霜入屦,何如卧听打衙声。
陆游诗:从今杖履时相过,花柳村村次第春。〈又〉雨馀天气初清润,曳履长歌出草堂。
黄庭坚诗:桐帽棕鞋称老夫。
方岳诗:云粘处士履,藤覆野人家。
金宇文粹中诗:芒屦松冠野外装,茶铛药灶静中忙。明江以达诗:日落儿童随杖履,夜深松月上琴书。

履部纪事

《左传》:庄公八年,冬,十二月,齐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贝丘。见大豕,从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彭生敢见。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惧,队于车,伤足,丧屦。反,诛屦于徒人费,弗得,鞭之见血。
《韩子》:晋文公与楚战,至黄凤之陵,履系解,因自结之。左右曰:不可以使人乎。公曰:吾闻:上,君之所与居,皆其所畏也;中,君之所与居,皆其所爱也;下,君之所与居,皆所侮也。寡人虽不肖,先君之人皆在,是以难之也。
《左传》:成公二年,孙桓子还于新筑,遂如晋乞师。臧宣叔亦如晋乞师,晋侯许之。癸酉,师陈于鞍,齐侯曰:余姑剪灭此而后朝食。不介马而驰之,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
《说苑》:晋平公置酒虒祈之台,使郎中马章布蒺藜于阶上,令人召师旷;师旷至,履而上堂。平公曰:安有人臣履而上人主堂者乎。师旷解履刺足,伏刺膝,仰天而叹,公起引之曰:今者与叟戏,叟遽忧乎。
《晏子》:景公为履黄金之綦,饰以银,连以珠。良玉之絇,其长尺,冰月服之以听朝。晏子朝,公迎之,履重,仅能举足。问曰:天寒乎。晏子曰:君奚问天之寒也。古圣人制衣服也,冬轻而暖,夏轻而清。今君之履,冰月服之,是重寒也。履重不节,是过任也,失生之情矣。故鲁工不知寒温之节,轻重之量,以害正生,其罪一也。作服不常以笑诸侯,其罪二也。用财无功,以怨百姓,其罪三也。请拘而使吏度之。公苦请释之,晏子曰:不可。婴闻之,苦身为善者,其赏厚。苦身为非者,其罪重。公不对,晏子出,令吏拘鲁工,令人送之境,吏不得入,公撤履,不复服也。
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请更诸爽垲者。晏子辞曰:君之先臣容焉,臣不足以嗣之,于臣侈矣。且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敢烦里旅。公笑曰:子近市识,贵贱乎。对曰:既窃利之,敢不识乎。公曰:何贵。何贱。是时也,公繁于刑,有鬻踊者,故对曰:踊贵而屦贱。公愀然改容,为是省于刑。
《左传》:昭公十二年,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颖。凡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楚子次于乾溪,以为之援。雨雪,王皮冠,秦复陶,翠被,豹舄,执鞭以出。〈注〉豹舄,以豹皮为履。
昭公二十九年,公如乾侯。平子每岁贾马,具从者之衣屦,而归之于乾侯。
定公十四年,吴伐越,越子勾践禦之,大败之。灵姑浮以戈击阖庐,阖庐伤将指,取其一屦还,卒于陉。《韩子》: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蒿莱,蓬户瓮牖,桷桑而无枢,上漏下湿。匡坐而弦歌,子贡往见之,原宪楮冠藜杖而应门,正冠则缨绝,振襟则肘见,纳履则踵决。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贾谊《新书》:昔楚昭王与吴人战,楚军败,昭王走,而屦决,背而行,失之。行三十步,复旋取屦。及至于隋,左右问曰:王何曾惜一踦屦乎。昭王曰:楚国虽贫,岂爱一踦屦哉。恶与偕出,弗与偕反也。自是之后,楚国之俗无相弃者。
《春秋后语》:赵相虞卿蹑屩担簦,来说孝成王。王赐白璧一双,黄金百镒,再见拜为上卿。
《战国策》: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去秦而归。嬴縢履蹻。
《艾子杂说》:有人献木履于齐宣王者,无刻斲之迹。王曰:此履岂非生乎。艾子曰:鞋楥,乃其核也。
《高士传》:于陵仲子,身自织履,妻擘纑以易衣食。楚王欲以为相,仲子入谓妻,妻曰:左琴右书,乐在其中矣。遂相与逃去。
《史记·春申君传》:赵平原君使人于春申君,春申君舍之于上舍。赵使欲夸楚,为玳瑁簪,刀剑宁以珠玉饰之,请命春申君客。春申君客三千馀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赵使大惭。
《滑稽传》:东郭先生久待诏公车,贫困饥寒,衣敝,履不完。行雪中,履有上无下,足尽践地。道中人笑之,东郭先生应之曰:谁能履行雪中,令人视之,其上履也,其履下处乃似人足者乎。
《高士传》:安期生者,琅琊人也。受学河上丈人卖药海边,老而不仕,时人谓之千岁公。秦始皇东游,请与语三日三夜,赐金璧直数千万,出置阜乡亭而去,留赤玉舄为报。
贾谊《新书》:二世胡亥之为公子,诏置酒享群臣,召诸子赐食,先罢。胡亥下阶视群臣陈履状善者,因行践败。诸侯闻之,莫不叹息。及即位,皆知天下必弃之。《汉书·张良传》:良尝閒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欧之。为其老,乃彊忍,下取履,因跪进。父以足受之,笑而去。良殊大惊。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期此。
《隽不疑传》:不疑名闻州郡,暴胜之为直指使者。素闻不疑贤,至渤海,遣吏请与相见。不疑至门上谒。胜之开閤延请,望见不疑容貌尊严,衣冠甚伟,胜之躧履起迎。
《翟方进传》:方进年十二三,失父孤学,辞其后母,欲西至京师受经。母怜其幼,随之长安,织屦以给。
《西京杂记》:赵飞燕为皇后,其女弟在昭阳殿,遗飞燕七宝綦履。
庆安世年十五,为成帝侍郎,善鼓琴,能为双凤离鸾之曲。赵后悦之,白上,得出入御内,绝见爱幸,尝著轻丝履,招风扇,与后同居处。
《汉书·郑崇传》:崇少为郡文学史,至丞相大车属。弟立与高武侯傅喜同门学,相友善。喜为大司马,荐崇,哀帝擢为尚书仆射。数求见谏争,上初纳用之。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郑尚书履声。
《王莽传》:莽长七尺六寸,好厚履高冠,以氂装衣,反膺高视,瞰临左右。
《后汉书·王乔传》:王乔者,河东人也。显宗世,为叶令。乔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台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辄有双凫从东南飞来。于是候凫至,举罗张之,但得一只舄焉。乃诏上方诊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
《东观汉记》:和帝,召诸儒,鲁平与侍中贾逵、尚书令黄杳等相难平善对事,罢朝,特颁赐履袜。
茨充字子何,为桂阳太守。民情懒惰,多无履,足多剖裂。茨教作履,今湖南知织履,皆茨之教。
《刘虞传》:虞为上公,天性节约,敝衣绳履,食无兼肉,远近豪俊夙僭侈者,莫不改操归心。
谢承《后汉书》:江夏刘勤家贫,作屩供食。常作一两缕,断置不卖。出行,妻卖以籴米。勤归炊熟,怪问何所得米,妻以实告。勤责妻曰:卖毁物,欺取其直也。因弃不食。仕至司徒。
《三国志·蜀先主传》: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刘琰传》:建兴十二年正月,琰妻胡氏入贺太后,太后令特留胡氏,经月乃出。胡氏有美色,琰疑其与后主有私,呼卒五百挝胡,至于以履搏面,而后弃遣。胡具以告言琰,琰坐下狱。有司议曰:卒非挝妻之人,面非受履之地。琰竟弃市。自是大臣妻母朝庆遂绝。《南方草木状》:抱香履,出扶南大秦诸国。泰康六年,扶南贡百双,帝深叹异,然哂其制作之陋,但置诸外府,以备方物而已。
《晋·惠帝起居注》:帝还洛阳,至陵下谒,无履,取左右履著下拜。
《晋书·五行志》:元康、太安之间,江淮之域有败屩自聚于道,多者至四五十量,人或散投坑谷,明日视之复如故。或云,见狸衔聚之。干宝以为夫屩者,人之贱服,处于劳辱,黔庶之象也。败者,疲弊之象;道者,四方往来,所以交通王命也。今败屩聚于道者,象黔庶罢病,将相聚为乱,以绝王命也。太安中,发壬午兵,百姓怨叛。江夏张昌唱乱,荆楚从之如流。于是兵革岁起,服妖也。
《刘惔传》:惔少清远,有标奇,与母任氏寓居京口,家贫,织芒屩以为养,虽筚门陋巷,晏如也。人未之识,唯王导深器之。
《世说新语》:谢遏夏月尝仰卧,谢公清晨卒来,不暇著衣,跣出屋外,方蹑履问讯。公曰:汝可谓前倨而后恭。《晋书·张华传》:武库火,华惧,列兵固守,然后救之,故累代之宝及汉高斩蛇剑、孔子履等尽焚焉。
《陶潜传》:潜,徵著作郎,不就。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敬之,后自造焉。潜称疾不见。弘每令人候之,密知当往庐山,乃遣其故人庞通之等赍酒,先于半道要之。潜既遇酒,便引酌野亭,欣然忘进。弘乃出与相闻,遂欢宴穷日。潜无履,弘顾左右为之造履。左右请履度,潜便于坐申脚令度焉。
《宋书·刘敬宣传》:敬宣,进号右将军。司马道赐为敬宣参军。高祖西征,道赐及左右小将王猛子等谋反。杀敬宣。先是,敬宣未死,尝夜与僚佐宴集,空中有放一只芒屩于坐中,坠敬宣食槃上,长三尺五寸,已经人著,耳鼻间并欲坏。顷之而败。
《张畅传》:畅为安北长史、沛郡太守。元嘉二十七年,索虏托跋焘南侵,太尉江夏王义恭总统诸军,出镇彭、泗。焘亲率大众,至萧城,自上戏马台,遣使至小市门。畅于城上视之,虏尚书李孝伯曰:君南土膏粱,何为著屩。君而著此,将士云何。畅曰:膏粱之言,诚以为愧。但以不武,受命统军,戎阵之间,不容缓服。
《南史·褚彦回传》:彦回幼有清誉。宋元嘉末,魏军逼瓜步,百姓咸负担而立。时父湛之为丹阳尹,使其子弟并著芒屩,于斋前习行。或讥之,湛之曰:安不忘危也。彦回时年十馀,甚有惭色。
《宋书·五行志》:孝武世,幸臣戴法兴权亚人主,造员头履,世人莫不效之。其时员进之俗大行,方格之风尽矣。
《南齐书·高帝本纪》:上,宽严清俭。即位后,宫人著紫皮履。
《张融传》:融,坐常危膝,行则曳步,翘身仰首,意制甚多。太祖素奇爱融,为太尉时,时与融款接。即位后,手诏赐融衣。并履一量。
《南史·始安王遥光传》:遥光生而躄疾多忌,人有饷履者,以为戏己,大被嫌责。刘绘尝为笺云:智不及葵。亦以忤旨。
《沈瑀传》:瑀,为馀姚令。初至,富吏皆鲜衣美服以自彰别,瑀怒曰:汝等下县吏,何得自拟贵人。悉令著芒屩粗布,侍立终日,足有蹉跌,辄加榜捶。
《梁书·何点传》:点,遨游人世,不簪不带,或驾柴车,蹑草屩,恣心所适,致醉而归,士大夫多慕从之,时人号为通隐。
《到溉传》:溉性率俭,不好声色。车服,不事鲜华,冠履十年一易。
《南史·王筠传》:筠为临海太守,在郡侵刻,还资有芒屩两舫,他物称是。为有司奏,不调累年。
《临川静惠王宏传》:宏,奢侈过度,修第拟于帝宫,后庭数百千人,皆极天下之选。所幸江无畏,服玩侔于齐东昏潘妃,宝屧直千万。
《侯景传》:大宝元年七月,景矫诏自进位相国。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依汉萧何故事。二年,景登太极殿。大赦,改元为太始元年。童谣曰:脱青袍,著芒屩,荆州天子挺应著。
《烟花记》:陈后主为张贵妃丽华造桂宫于光昭殿后,作圆门如月,障以水晶,后庭设素粉,罘罳庭中,空洞无他物,惟植一桂树,下置药杵臼,使丽华恒驯一白兔。丽华被素褂裳,梳凌云髻,插白通草、苏孕子、靸玉华、飞头履,时独步于中,谓之月宫。帝每入宴乐,呼丽华为张嫦娥。
《北魏书·王慧龙传》:慧龙子宝兴,宝兴子琼。琼子遵业,风仪清秀。尝著穿角履,好事者多毁新履以学之。《颜氏家训》:邺下有一领军,贪积已甚,家僮八百,誓满一千。后坐事伏法,籍其家产,麻鞋一屋,敝衣数库,其馀宝,不可胜言。
《隋书·礼仪志》:皇后及夫人之服,皆舄履。三妃,三公夫人已下,翟衣则舄,其馀皆履。舄、履各如其裳之色。《唐书·高丽传》:太宗伐高丽。候骑获觇人,帝解其缚,自言不食且三日,命饲之,赐以屩。
《琅嬛记》:马嵬老媪拾得太真袜,以致富。其女名玉飞,得雀头履一双,真珠饰口,以薄檀为苴长,仅三寸。玉飞奉为异宝,不轻示人。
《南楚新闻》:李泌未相时,宿内院。阿师旦起,窃泌鞋送帝所,帝曰:鞋者,谐也。当为弼谐事,宜谐之。
《唐书·朱桃椎传》:桃椎结庐山中,夏则裸,冬缉木皮叶自蔽,赠遗无所受。尝织十芒屩置道上,见者曰:居士屩也。为鬻米茗易之,置其处,辄取去,终不与人接。其为屩,草柔结细,环结促密,人争蹑之。
《崔彦昭传》:彦昭与王凝外昆弟也。凝大中初先显,而彦昭未仕,尝见凝,凝倨不冠带,嫚言曰:不若从明经举。彦昭为憾。至是,凝为兵部侍郎。母闻彦昭相,敕婢多制屦袜,曰:王氏妹必与子皆逐,吾将共行。彦昭闻之,泣且拜,不敢为怨。
《樵人直说》:白乐天烧丹于庐山草堂,作飞云履,元绫为质,四面以素绡作云朵,染以四选香,振履则如烟雾。乐天著示山中道友,曰:吾足下生云,计不久上升朱府矣。
《玉泉子》:丞相邹平公段文昌,负才傲俗,落泊荆楚间,尝半酣,靸履于江陵大街,往来雨霁泥甚,街侧有大宅枕渠,公乘醉,于渠上脱履濯足,旁若无人。自言,我作江陵节度使,必买此宅,闻者皆笑。其后果镇荆南,遂买此宅。
《安成记》:赵廷芝,安成人。作半月履,裁千纹布为之,托以精银,缜以绛蜡。唐辅明过之,夺取贮酒,己乃自饮。廷芝问之,答曰:公器皿太微,此履有沧海之积耳。《朝野佥载》:郑仁凯为密州刺史,有小奴告以履穿,凯曰:阿翁为汝经营。有顷,门夫著鞋者至,凯厅前树上有鴷窠。鴷,啄木也。遣门夫上树取其子。门夫脱鞋而缘之,凯令奴著鞋而去,门夫竟至徒跣,凯有德色。彭博通者,河间人也。身长八尺,曾于讲堂阶上临阶而立,取鞋一辆,以臂夹,令有力者后拔之,鞋底中断,博通脚终不移。
《霍小玉传》:李生将之官,谓玉曰:至八月,必当奉迎。逾期周岁有馀,遂成沉疾,遍托亲朋召生,终不肯往。时已三月,生与同辈玩牡丹花,忽有豪士衣轻黄纻衫,挟朱弹揖生曰:公非李十郎乎。仰公声华,敝居不远,愿一过之。乃挽其马而行,及郑曲,豪士命奴仆报云,李十郎至也。一家惊喜,先此一夕,玉梦黄衫丈夫抱生来至席,使玉脱鞋,因自悟曰:鞋者,谐也。夫妇再合。脱者,解也。既合而解,亦当永诀矣。遂与生相见,长恸号哭数声而绝。
《清异录》:宣宗性儒雅,令有司仿孔子履制,进名鲁风鞋。宰相诸王效之,而微杀其式,别呼为遵王履。《五代史·闽世家》:高祖遣散骑常侍卢损册封昶闽王。昶遣中书舍人刘乙劳损于馆,乙衣冠伟然,驺僮甚盛。他日损遇乙于途,布衣芒履而已,损使人诮之曰:凤阁舍人,何偪下之甚也。乙羞愧,以手掩面而走。《贵耳集》:真宗久无嗣,用方士拜章,至所有赤脚大仙辞之。又玉帝云,当遣几个好人去相辅赞。仁宗在禁中,未尝尚鞋,惟坐殿方,尚鞋袜,下殿即去之。
《挥麈后录》:章懿李后初在侧微,事章献明肃。章圣偶过阁中,欲盥手,后捧洗而前,上悦其肤色玉耀,与之言,后奏:昨夕忽梦一羽衣之士,跣足从空而下云:来为汝子。时上未有嗣,闻之大喜,云:当为汝成之。是夕,召幸有娠,明年诞育昭陵。昭陵幼年,每穿履袜,即亟令脱去,尝徒步禁掖。宫中皆呼为赤脚仙人。赤脚仙人,盖古之得道李君也。
《东轩笔录》:翰林故事,学士每白事于中书,皆公服靸鞋,坐玉堂,使院吏入白学士至,丞相出迎。然此礼不行久矣。章惇为制诰、直学士院,力欲行之。会一日两制,俱白事于中书,其中学士皆鞟足秉笏,而惇独散手系鞋。翰林故事,十废七八,忽行此礼,大喧物议,而中丞邓绾尤肆诋毁。既而罢惇直院,而系鞋之礼,后亦无肯行之者。
《宋史·郑清之传》:清之,授宗正寺丞、兼崇政殿说书。帝问外人因閤子库进丝履有谤议,清之言:禁中服用颇事新洁者。帝曰:月进鞋数两,朕非敝不易,何由致谤。清之奏:孝宗继高宗,故俭德易彰,陛下继宁考,故俭德难著。宁考自奉如寒士,衣领重浣,革舄屡补,今欲俭德著闻,须过于宁考方可。帝嘉纳。
《吕祖俭传》:祖俭在谪所,读书穷理,卖药以自给。每出,必草履徒步,为踰岭之备。
《言行录》:宋司马温公燕居,正色危坐,未尝不冠。出入步履,皆有常屦,虽穿如新。
《诚斋杂记》:殷愿夜梦牛皮,上有二土,又有赤玉在其上。其子年十六,解曰:牛皮,革也。二土,是圭字,是鞋字也。赤,朱色。朱,玉珠字也。大人当得珠履乎。果然。《致虚阁杂俎》:昔有仙人凤子者,欲有所度,隐于农夫之中。一日大雨,有邻人来借草履。凤子曰:他人草履则可借,我之草履乃不借者也。其人怒,詈之。凤子即以草履掷,与化为鹤飞去。故后世名草履为不借。《采兰杂志》:徐月英卧履,皆以薄玉花为饰,内散以龙脑诸香屑,谓之玉香独见鞋。
《游宦纪闻》:苏云卿昼尔治圃,宵尔织屦。坚韧革舄可穿,屦不可败。织未脱手,人争贸之以馈远,号曰苏公履。
《三馀帖》:草鞋桥者,豫章胡文早丧,其妇年少守节,甚苦。身自织布以给食,头面恒不梳洗,足著草鞋,邻里从其夫姓,呼为胡草鞋。每令人持布至桥,桥上人争买之,曰:此胡草鞋,夫人布,不二价者也。因以名桥。《辍耕录》:程公鹏举,在宋季被掠,于兴元版桥张万户家为奴。张以掠到宦家女某氏妻之。既婚之三日,即窃谓其夫曰:观君才貌,非久在人后者,何不为去讨而甘心于此乎。程疑其试己也,诉于张,张命箠之。越三日,复告曰:君若去,必成大器。否则终为人奴耳。程愈疑之,又诉于张,张命出之,遂卖与市人家。妻临行以所穿绣鞋一,易程一履,泣谓曰:期执此相见矣。张感悟,奔归宋。时年十七八,以荫补入官。至元程为陕西行省参知政事,自与妻别三十馀年,未尝再娶。至是遣人携向之鞋履,往兴元访求之。市家云:此妇自到吾家,遇夜未尝解衣以寝,每纺绩达旦,毅然不可犯。吾妻视如己女,将半载,以所成布疋偿原卖镪物,乞身为尼,居城南某庵中。所遣人即往寻见,以曝衣为由,故遗鞋履在地。尼见之,询所从来曰:吾主翁程参政使,寻其偶耳。尼出鞋履示之,合。亟拜曰:主母也。尼曰:鞋履复全,吾之愿毕矣。归见程相公,与夫人为道致意。竟不出。告以参政未尝娶,终不出。旋报程,移文本省,遣使檄兴元路路官,为具礼,委幕属李克复防护其车舆,至陕西,重为夫妇焉。
《名山藏》:姚伯华,桐庐人。元末兵起,伯华父挈伯华避匿之阆原山。盗仓卒至,父子散失,方逃贼,时伯华购草履,得走免。及老,常织屦以施人。
《见闻录》:王世贞字元美,为青州兵备官,校捕七盗,逸其二。盗首妄报逸者姓名,俄缚一人至,称冤。公令置盗首庭下,差远而呼缚者跪,皆上其足,蹑绿丝,履盗首,数从后窥之。公密呼一隶蒙缚者首同出,而易其履以入,令盗首證之,盗首不知其易也,即指绿丝履,曰:此逸盗也。公大笑曰:尔乃以吾隶为盗。即释缚者去。

履部杂录

《诗经·齐风》:葛屦五两,冠緌双止。〈注〉履必两,緌必双,物各有偶,不可乱也。
《魏风》:纠纠葛屦,可以履霜。〈传〉夏葛屦,冬皮屦,葛屦非所以履霜。〈笺〉葛屦贱,皮屦贵。魏俗,至冬犹谓葛屦可以履霜,利其贱也。
《礼记·曲礼》: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注〉古人脱屦在户外,客虽众,脱屦于户内者,惟长者一人。言有二屦,则并户内一屦为三人矣。三人而所言不闻于外,必是密谋,故不入也。
毋践屦。〈注〉复下曰舄,单下曰屦。毋践屦,谓后来者不可蹋先入者,所脱之屦也。
侍坐于长者,屦不上于堂,解屦不敢当阶。〈注〉侍长者之坐于堂,故不敢以屦升。若长者在室,则屦得上堂而不得入室。户外有二屦是也,解脱也。屦有綦系,解而脱之,不敢当阶,为妨后升者。
就屦,跪而举之,屏于侧,乡长者而屦,跪而迁屦,俯而纳屦。
苞屦,不入公门。〈注〉苞读为藨,以藨蒯之草为齐衰,丧屦也。凶服,不可入公门。
《玉藻》:三爵而油油,以退,退则坐,取屦。隐辟而后屦。坐左纳右,坐右纳左。〈注〉坐取屦,跪而取屦也。隐辟而后屦,不敢向人而著屦也。跪左足而纳右足之屦,跪右足而纳左足之屦,此纳屦之仪也。
《六韬》:昔者帝尧王天下,黼衣絓履,不敝不更为也。崇侯虎曰:今西伯昌怀仁而善谋,冠虽敝,礼加于首。履虽新,法以践地。可及其未成而图之。
《庄子》:儒者冠圆冠者,知天时;履方履者,知地形。《汉书·贾谊传》:履虽鲜弗加于枕,冠虽敝不以苴履。《盐铁论》:古者,庶人粗屝草履,缩丝尚韦而已。及其后,则綦下不借,鞔鞮革舄。今富者革中名工,轻靡使容,纨里紃下,越端纵缘。中者邓里作蒯苴。秦坚婢妾,韦沓丝履。崔寔《四民月令》:八月制韦履,十月作帛履。
《拾遗记》:岱舆山西有玉山,其石五色而轻,或似履舄之状,光泽可爱,有类人工。其黑色者,为胜众仙所用焉。
《东观汉记》:朱敷上略曰:隗嚣叛乱,杀戮官吏,惟狄道为国固守,然民饥馑,啖弩煮履,宜救倒悬之急。《荆州记》:临贺兴安县水边平石上,有石履一具,云越王渡汉,脱履于此。
《实录》:麻鞋,晋永嘉中以丝为之,宫禁内贵妃以下皆著。
《烟花记》:陈宫人卧履,皆以薄玉花为饰,内散以龙脑诸香屑,谓之尘香。
陈宫人有沈香履,箱金屈膝。
《酉阳杂俎》:处士元固,言贞元初,尝与道侣游华山谷,见一人服袜履甚新,断处如膝头,初无痕迹。
北朝妇人,常以冬至日进袜履及靴。
《北户录》:抱木产水中,叶细如桧。其身坚,类柏,唯根软,不胜刀锯。今潮州新州,多刳之为屧。
《清异录》:金乡路上一老榆,往来者就树下易草屦,例以其旧悬而去,行人指为靴鞋树。
《唐书·五行志》:文宗时,吴、越间织高头草履,纹如绫縠,前代所无。履,下物也,织草为之,又非正服,而被以文饰,盖阴斜阘茸泰侈之象。
《东坡志林》《梁史》:刘凝之为人认所著履,即与之。此人后得所失履,送还,不肯复取。又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著履,麟士笑曰:是卿履耶。即与之。邻人得所失履,送还。麟士曰:非卿履耶。笑而受之。此虽小事,然处世当如麟士,不当如凝之也。
《梦溪笔谈》:衣冠故事,多无著令,但相承为例;如学士舍人蹑履见丞相,往还用平状,扣阶乘马之类,皆用故事也。近世多用靴简。章子厚为学士日,因事论列,今则遂为著令矣。
《老学庵笔记》:宣和末,妇人鞋底尖,以二色合成,名错到底。竹骨扇以木为柄,旧矣,忽变为短柄,止插至扇半,名不彻头,皆服妖也。
禁中旧有丝鞋局,专挑供御丝靴,不知其数。尝见蜀将吴珙被赐数百緉,皆经奉御者。寿皇即位,惟临朝服丝鞋,退即以罗鞋易之,遂废此局。
《琅嬛记》:姚月华赠杨达洒海刺二尺,作履。履霜,应履而解,谓是真西蕃物也。因贻诗曰:金刀剪紫绒,与郎作轻履。愿化双仙凫,飞来入闺里。
《青州杂记》:青齐间,有一种桃李,盛开时垂丝至二三尺,采之练以松脂,递相缠结,织成鞋履,寄往都下,人皆不辨何物。
释常谈不乘鞍马,谓之屣步屣鞋也。蔡邕雅重王粲,屣步迎之。
《辍耕录》:西浙之人,以草为履而无跟,名曰靸鞋。妇女非缠足者,通曳之灸毂子。《杂录》《实录》云:靸鞋舄,三代皆以皮为之,朝祭之服也。始皇二年,遂以蒲为之,名曰靸鞋。二世加凤首,仍用蒲。晋永嘉元年,用黄草,宫内妃御皆著,始有伏鸠头履子。梁天监中,武帝易以丝,名解脱履。至陈隋间,吴越大行,而模样差多。唐大历中,进五朵草履子。建中元年,进百合草履子。据此,则靸鞋之制,其来甚古。然《北梦琐言》载:雾是山巾子,船为水靸鞋之句,抑且咏诸诗矣。靸悉合切,在飒字韵下,今俗呼与翣同音者误。
《熙朝乐事》:冬至,谓之亚岁。官府民间,各相庆贺,一如元日之仪。吴中最盛,故有肥冬瘦年之说。舂粢糕以祀先祖,妇女献鞋袜于尊长,亦古人履长之义也。《宛委馀编》:春申君客蹑珠履。秦始皇有望仙鞋,汉有伏虎头履,绣鸳鸯履。东晋有凤头履、聚云履、五朵履。南宋有重台履,梁有笏头履、分梢履、立凤履、五色云霞履。汉履,妇人员头,男子方头。晋太康后,妇人皆方头。
《岩栖幽事》:桐帽,本蜀人以桐木作而漆之。棕~亦出蜀中南丛林,皆作吴人不能制也。
《辟寒》:宪圣时,收杨花为冬月鞋袜毡褥之用。
《三馀帖》:姑苏城中,街衢洁净,为天下第一。古语云:苏城街雨后著绣鞋。
《升庵辞品》:高文惠妻与夫书曰:今奉织成袜一量,愿著之。动与福并量,当作两诗葛屦五两是也。无名氏《踏莎行》词末云:夜深著辆小鞋儿,靠著屏风立地辆。两,盖古今字也。小词用毛诗,字亦奇。

履部外编

《搜神记》:晋时,武都太守李仲文在郡丧女,年十八,权假葬郡城北。有张世之代为郡。世之男字子长,年二十,侍从在廨中,夜梦一女,年可十七八,颜色不常,自言:前府君女,不幸早亡。会今当更生。心相爱乐,故来相就。如此五六夕。忽然昼见,衣服薰香殊绝,遂为夫妻。后仲文遣婢视女墓,因过世之妇相问。入廨中,见此女一只履在子长床下。取之啼泣,呼言发冢。持履归,以示仲文。仲文惊愕,遣问世之:君儿何由得亡女履耶。世之呼问,儿具道本末。李、张并谓可怪。发棺视之,女体已生肉,颜姿如故,右脚有履,左脚无也。子长梦女曰:我比得生,今为所发。自尔之后遂死,肉烂不得生矣。万恨之心,当复何言。涕泣而别。
《闻奇录》:郑昌图登第,岁居长安。夜后纳凉于庭,梦为人殴击,擒出春明门。至石桥上,乃得解,遗其紫罗履一只,奔及居而寤,甚困。言于弟兄,而床前果失一履。旦令人于石桥上追寻,得之。
《甄异记》:昔有卢耽,仕州为治中。当元会,至晓不及朝,化为白鹄,至阁前回翔欲下。威仪以帚掷之,得一履。耽惊还就列,内外左右,莫不骇异。时步骘为广州刺史,意甚恶之,便以状闻,遂至诛灭。
《集异记》:广平游先朝丧其妻,见一人著赤裤褶,知是鬼魅,乃以刀斫之。良久,乃是己常著履也。
《曹县志》:王无有,楚丘主簿。新娶妻,美而妒。无有疾,将如厕,而难独行,欲与侍婢俱,妻不可,无有至厕垣穴中,见人背坐,色黑且壮,无有以为役夫,不之怪也。顷之,此人回顾,深目巨鼻,虎口乌爪,谓无有曰:盍与予鞋。无有惊,未及应,怪自穴引手直取其鞋,口咀之。鞋中血见,如食肉状,遂尽之。无有恐,奔告其妻,且尤之曰:仆有病如厕,欲一婢相送,君适固拒,果遇妖怪,奈何。妇犹不信,乃同观之,无有坐厕,妖又见夺馀一鞋咀之。妻恐,扶无有还。他日,无有至后院,怪又见,语无有曰:吾归汝鞋。因投其傍鞋,并无伤。无有请巫解禳,鬼复谓巫曰:王主簿禄尽,馀百日寿耳。不速归,死于此也。无有遂归乡,如期而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